李 莉 李 玫 劉小東
?
知-信-行干預對職業人群職業病防控認知度及職業病發生率的影響
李 莉 李 玫 劉小東
目的:探討知-信-行干預對職業人群職業病防控認知度及職業病發生率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體檢的某工廠職業人員220名,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進行知-信-行干預,對照組進行常規干預,比較兩組人員干預前及干預后不同時間段對職業病防控知識的認知、態度及主動規避行為評分,比較兩組人員干預后1年職業病的發生率。結果:干預后觀察組各時間段的知識、態度及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職業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知-信-行干預可顯著提升職業人群的職業病防控認知度,且對職業病發生率的控制也有積極的作用。
知-信-行干預;職業人群;職業病防控認知度;職業病
職業人群的職業病防控一直是重點研究方向,與此相關的研究顯示,職業人群自身對于職業病防控的重視程度關系到疾病的發生,甚至關系到疾病的預后,因此提升職業人群對于職業病防控的認知度就非常重要。近年來采用知-信-行干預的方式對職業人群進行干預的研究不斷增多,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2],但是關于本干預模式如何提升職業人群職業病防控認知度及控制職業病發生率方面的研究仍相對不足,我們就此方面作一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體檢的某工廠220名職業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排除在廠時間<1年、中途離職、不配合調查、既往有心腦血管疾病及職業病的人員,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中男91例,女19名;年齡22~57歲,平均(39.8±5.4)歲;工齡1.2~13.2年,平均(7.3±1.8)年;工種:礦工51名,焊工37名,其他22名;文化程度:小學與初中47名,高中36名,高中以上27名。對照組中男89名,女21名;年齡23~56歲,平均(39.9±5.6)歲;工齡1.5~12.5年,平均(7.1±2.0)年;工種:礦工52名,焊工38名,其他20名;文化程度:小學與初中48名,高中33名,高中以上29名。兩組人群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種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干預,主要為疾控中心及醫院體檢科醫務人員下廠對職工進行本職業相關危險知識及預防措施的培訓,實施防控措施,必要時進行相關措施的演示。另外,對出現職業病的患者進行相關治療知識的宣教及實施。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知-信-行干預,主要措施如下:(1)與相關人員溝通交流,積極解答職業人群的疑問。(2)通過溝通,評估職業人群對職業危害的規避態度及工作過程中對職業危害的規避行為,并全面總結。(3)針對出現的問題制定對策,并進行糾正及解決。(4)將上述步驟每3個月進行一次循環,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5)由專人根據勞動者職業病防治知-信-行調查問卷表對職業人員干預前、干預后1,3,6個月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種、工齡,及認知題20題,主要是關于《職業病防治法》及本職業相關危險知識的掌握、態度、規避行為,并統計干預后1年兩組人員的職業病發生率(職業病由職業病防治院確診)。
1.3 評價標準 采用勞動者職業病防治知-信-行調查問卷表對職業人群關于職業病防控知識、態度及行為情況進行評估,并將結果轉換為百分制,分值越高,表示職業人群對職業病防控知識的認知、態度及行為越好,更會自我保護[3]。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職業人員干預前后職業病防治知識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職業人員干預前后職業病防治知識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職業人群干預前后職業病防治知識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2 兩組職業人員干預前后職業病防治態度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職業人員干預前后職業病防治態度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職業人員干預前后職業病防治態度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人員干預前后職業病防治不同時間段行為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人員干預前后職業病防治不同 時間段行為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職業人員干預前后職業病防治行為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職業人員干預后1年職業病發生情況比較(表4)

表4 兩組職業人員干預后1年職業病發生情況比較 例(%)
注:對照組出現塵肺1例,急性職業中毒7例,慢性職業中毒5例,其他職業病7例;觀察組出現急性職業中毒1例,慢性職業中毒1例,其他職業病1例
職業病的防控是臨床研究中的一個重點方面,而職業病的發生除與職業人員的工作環境及狀態有關外,職業人員自身對于職業病防控的認知度及相關防控行為的實施對疾病的發生、發展也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提升職業病高危人群對職業病防控認知度就非常重要,同時也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前提[4-5]。臨床上關于職業人群職業病防控認知度的各類調查較多,其結果均顯示,職業病高發人群的職業病防控知識較貧乏,且對職業病的防控重視程度也較低,導致其在防控措施與意識方面的欠缺,最終導致各類職業病的發生,因此對職業病高危人群進行防控認知度的提升極為必要[6-7]。提升職業人群對職業病防控認知度的方式較多,其中知-信-行干預模式即是一種常見的、效果較好的干預方式,其方法是通過提升職業人員對職業危險因素的認知來達到改善態度,從而提升重視度,再進一步改善其規避危險因素的行為[8-10]。臨床上對于知-信-行干預模式如何在職業人群職業病防控中發揮作用的研究相對不足,因此有必要對此方面作進一步的探討。
本文中我們就知-信-行干預模式對職業人群職業病防控認知度及職業病發生率的影響情況進行研究與觀察,并與進行常規干預模式的職業人群比較,結果顯示,知-信-行干預模式效果更為明顯,其在改善職業人群的知識、態度及行為方面評分更高,隨著干預模式的循環進行,上述指標評分均持續改善,同時其干預后12個月的職業病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常規干預的人群,說明知-信-行干預模式在職業人群中的應用效果較好,應用價值較高。其原因是知-信-行干預模式首先通過提升職業人群防控知識的掌握來達到影響其防控態度[11-13],而防控態度的改善則進一步影響其規避行為,最終實現職業人群在工作過程中較好的自我防護,從而控制職業病的發生[14-15]。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知-信-行干預可顯著提升職業人群的職業病防控認知度,且對職業病發生率的控制也有積極的作用,因而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高 原,馮玉超,王 敏,等.職業人群職業病防治知-信-行調查問卷的研制[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 2015,33(4):258-260.
[2] 毛國傳,冷朋波,王群利.寧波市鑄造行業職業病危害知信行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5,35(5):600-602.
[3] 朱方艷,陳 睿,姚明遠,等.某化工裝置安裝階段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分析[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16,42(5):366-368.
[4] 樊 巍,柴飛鳴,高宇釗.山西省某冶金礦山有限公司鐵礦開采業職業病危害預評價[J].職業與健康,2015,31(14):1971-1973.
[5] 莫頌軼,孔保慶,蔣敏麗,等.廣西靖西縣湖潤鎮錳礦職工職業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調查[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14,40(2):127-130.
[6] 吳越芾,戎 艷,張靜波,等.電子廢棄物資源再利用企業職業病危害風險評估分析[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6,29(4):313-315.
[7] Westermann C,Dulon M,Wendeler D,et al.Hepatitis C among healthcare personnel:secondary data analyses of costs and trends for hepatitis C infections with occupational causes[J].J Occup Med Toxicol,2016,24(11):52.
[8] Dickel H,Blome O,Dickel B,et al.Occupational syncarcinogenesis in the skin - combined effects of two carcinogens from the German occupational disease list[J].J Dtsch Dermatol Ges,2016,14(12):1284-1296.
[9] 蒲立力,劉美霞,楊 鳳,等.上海市公眾職業病防治相關知識認知情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3,30(11):834-838.
[10]馮玉娟,李 寧,付曉寬,等.某化工公司碳五石油樹脂技術改造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3,22(2):124-126.
[11]Padkapayeva K,Chen C,Bielecky A,et al.Male-female differences in work activity limitations:examining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chronic conditions and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J].J Occup Environ Med,2017,59(1):6-11.
[12]郭靜宜,林秋紅,劉移民.2008-2013年廣州市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職業病發病狀況分析[J].中國職業醫學,2016,43(1):85-87.
[13]孫 偉,李 麗,謝 峰,等.寧夏某涉錳企業工人職業病防護知識知曉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寧夏醫學雜志,2014,36(8):738-739.
[14]周 燕,呂建華,潘小川.北京市大興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職業健康檢查10年回顧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3,29(14):1685-1688.
[15]張萬峰,譚 強,王建宇,等.2010-2014年某汽車制造企業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分析[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5,33(4):272-273.
Effect of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ocess intervention on cognition and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among occupational population
LI Li,LI Mei,LIU Xiao-dong
(Ping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18)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ocess intervention on the awarenes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and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among occupational popu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20 worker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ocess interven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awareness, attitude and active avoidance behavior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e year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ocess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ccupational awareness about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addition, it also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ocess intervention;Occupational population;Awareness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Occupational disease
2017-04-07) (本文編輯 崔蘭英)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