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菊
?
強化護理在大腸癌造口患者中的應用
朱愛菊
目的:探討強化護理在大腸癌造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大腸癌造口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常規造口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強化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自我管理能力和滿意度評分。結果:試驗組大腸癌造口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其造口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大腸癌造口患者實施強化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造口術后并發癥風險,提高其造口自我管理能力和護理滿意度。
強化護理;大腸癌;造口
大腸癌為普外科常見性惡性腫瘤類型[1],伴隨我國人群生活環境及方式的變化,大腸癌發病率已呈明顯上升趨勢[2]。腸造口技術是挽救大腸癌患者生命的措施之一[3],我國現階段腸造口人群數量處于快速增長態勢之中[4],在大量大腸癌患者受益于造口手術的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腸造口患者受并發癥及造口管理不善的影響而致生活質量受損[5]。故對腸造口患者術后并發癥護理問題及造口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問題進行特殊強化并探索積極有效的針對性干預策略極具必要性[6]。本研究嘗試采用強化護理對大腸癌造口患者實施干預,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大腸癌造口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3例,女49例。平均年齡(52.17±11.09)歲。隨機將其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造口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強化護理干預,即將術后并發癥防護和院外造口自我管理作為強化護理項目,以循證護理工作方式、全員集體討論和護理措施本土化調適等為護理方案的形成基礎,對兩大強化護理項目進行集中強化解決,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2.1 并發癥特殊強化護理 (1)入院當日以PPT課件講解大腸癌造口術相關知識,以flash動畫方式演示造口過程,同時說明術后各類相關護理策略的目的,使患者在了解造口知識的基礎上減輕負性情緒,做好迎接手術的心理準備,降低不良情緒對并發癥風險的促進效應。(2)術前3日以圖片方式展示各類造口并發癥危害后果,讓患者在對造口并發癥直觀印象的基礎上形成主動的防范意識和對防范知識的渴求,講解各類造口并發癥高危因素及防范策略,并結合患者自身情況進行具體性、實效性防范行為演練。(4)強化患者及家屬的并發癥防范行為,做好造口護理:造口處皮膚用生理鹽水及時清洗護理;造口周圍皮膚正確有效的保護性護理,如以凡士林/生理鹽水紗布給予覆蓋性保護;造口處皮膚周圍干燥的護理,如以氧化鋅軟膏涂抹于造口周圍皮膚以避免腸內容物對皮膚的直接接觸與刺激;密切觀察并早期解除易致局部皮膚炎癥與糜爛等周圍皮膚炎的風險因素;密切強化是否存在腹脹與腹痛等腸梗阻征象以便提供早期處置;造口開放后及時正確實施擴肛護理;術后胃腸減壓的有效性保持;腹帶有效性維護護理,如正確扎緊、嚴防脫出等;對醫療性飲食限制與患者飲食喜好進行綜合考慮,制定科學預防便秘營養食譜,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增強防便秘效果。
1.2.2 造口自我管理特殊強化 (1)入院當日邀請既往成功造口自我管理并從中獲益的同伴教育者進行床旁現身說法和造口管理成果展示,幫助患者理性認識造口知識,深度認可造口價值和造口自我管理價值,有意愿積極學習造口自我管理知識技能。(2)術前3日采用床旁演示結合專用微信群真人操作視頻推送的方式教會患者自行更換護理造口袋的方法,并應用教育回饋原理反復強化,直至護理對象可正確有效地完成造口袋自行更換行為;以主題課件形式向護理對象介紹造口對其日常活動與人際交往、飲食與洗澡等方面的影響,并指導其結合實際情況做出適應性調整,幫助患者有效處理皮膚濕疹、身體異味、社交退縮、活動減少、造口袋泄漏、飲食困惑、負性情緒等常見問題。(3)出院前再次與患者全面回顧造口自我管理項目與內容,捕捉自我管理亮點加以強化,發現薄弱處施以針對性再培訓;提供復診時間、復診資料準備、復診地點等溫馨提示表。(4)出院后前3個月通過電話指導、專用微信群評估與培訓、社區醫療機構就近專業支持、門診或入戶面對面溝通等方式繼續對患者定期或不定期給予患者延續性造口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干預。
1.3 評價方法
1.3.1 護理效果的評價指標 將造口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造口自我管理能力評分作為評價干預后護理效果的指標。(1)并發癥。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后造口感染與腸脫垂、腸造口狹窄與糞堵塞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2)自我管理能力。參考劉卉[7]的相關研究成果,自行設計大腸癌造口患者造口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含5項測評內容,分別為排便控制、造口袋更換、飲食行為、造口問題判斷及處理、活動時造口袋處理,合計評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對造口的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1.3.2 護理滿意度的評價指標 自行編制大腸癌造口患者護理滿意度測評問卷,從強化護理積極性、護理目標明確性、護理措施針對性和護理方式合理性4個方面施以滿意度評價,均為0~25分,量化測評分值越高,提示該大腸癌造口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的比較均采用t或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及造口自我管理能力比較(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情況比較 例(%)

表2 兩組患者造口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分,±s)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分,±s)
近年來大腸癌患者數量的持續增高已對我國公共衛生質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擾[8],而造口技術的廣泛應用則為大腸癌患者提供了改善癥狀和延長生命的積極干預途徑,但我們亦不能忽視與該技術益處所并存的負面效應。影響大腸癌造口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因素較多,而其中并發癥傷害屬于即刻性負效應因素,造口自我管理不善屬于長期性負效應因素,均需給予積極強化并提供特殊強化干預。
3.1 強化護理能夠降低大腸癌造口術后并發癥風險,提高患者造口自我管理能力 大腸癌造口患者住院治療及院外帶造口生存期內存在著眾多護理問題,受限于我國醫療資源和護理人員護理能力的有限性,對所有護理問題均進行廣泛覆蓋式干預,易致護理行為的廣而不深、膚淺敷衍,反而不利于護理問題的深入有效性解決,與其如此,不如篩選出對大腸癌造口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嚴重并可通過護理努力獲得有效性解決的護理問題給予特殊強化,深入研究解決策略并給予重點強化干預。本研究對大腸癌造口患者采用強化護理干預,對可能致造口失效的并發癥問題和造口自我管理問題進行目標明確、力度集中的強化干預。本研究以對并發癥的特殊強化護理策略,幫助患者以良好心理狀態應對手術應激,認可并發癥防范價值所在,激發患者主動預防意識,通過護患家屬三位一體式并發癥防范體系的共同努力來阻斷造口并發癥風險因素,最終獲得較為理想的并發癥防范效果。結果顯示,試驗組干預后造口并發癥發生率為3.9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53%;與此同時,對試驗組患者的造口自我管理能力進行強化護理,以同伴教育初步激發患者自我管理價值感,以多元化教育與培訓方式使造口自我管理知識技能的傳播更具實踐性和連續性效應,克服了常規護理機械簡單且僅止步于住院期的造口自我管理教育缺陷,從而切實提高了試驗組患者的造口自我管理能力水平。
3.2 強化護理能夠提高大腸癌造口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并發癥的發生會于術后迅速對大腸癌造口患者產生傷害,而造口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所致的造口管理不善,則會在較長時期內對大腸癌造口患者形成困擾,常規護理中未對上述兩個關鍵性護理問題加以重點強化和強化干預,易致造口患者護理滿意度低下。本研究采用強化護理對大腸癌造口患者實施干預,以積極的護理態度解決大腸癌造口術后并發癥預防和造口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這兩個重點護理問題,護理活動均以提高患者并發癥防范和自我管理意識為切入點并進行深化和拓展,向患者傳遞了護理人員在解決問題方面的積極強化態度,使試驗組患者對強化護理積極性這一滿意度評價維度的認可度較高。篩選關鍵護理問題并給予特殊強化的護理方式,為護理人員提供了鮮明的護理行為指向,使護理人員在展開護理思維、做出護理決策和落實護理行為時能夠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地直奔護理主題,避免在細枝末節上護理供給過溢而在重點問題上護理后繼乏力的弊端,故而可提高患者在護理目標明確性方面的滿意度評價。強化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就已獲重點確認的護理問題做出護理措施和護理方式方面的深入探究,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通過科學循證方式、集體智慧來回溯護理措施的尋找和選擇、護理方式的評價與組織,并結合科室護理實際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等制訂合理的護理方案,可最大程度地為護理措施的針對性和護理方式的合理性提供可靠保障。依照上述工作程序所形成的護理方案落實護理干預,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大腸癌造口患者實施強化護理干預可降低患者腸造口并發癥的風險,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滿意度。
[1] 劉建邵, 唐小君, 張少紅,等.心理護理干預對大腸癌患者圍術期焦慮抑郁狀態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4,19(4):627-628.
[2] 杜圣富,夏國園.大腸癌的病因研究進展[J].醫藥前言,2016,6(5):14-16.
[3] 郝建玲,徐洪蓮,邱 群,等.伴有多個并發癥的腸造口患者在門診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0):37-39.
[4] 袁 燕.65例大腸癌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2,14(8):1422-1424.
[5] 耿朝輝,袁長蓉.移動技術在大腸癌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8):704-707.
[6] 李 鷗,朱 諜,蒲 琳,等.集束化護理干預對大腸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8):4-6.
[7] 劉 卉.重點針對護理對大腸癌手術患者造口情況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4):26-27.
[8] 江映霞,李春梅,黃慧敏.泵注5-氟尿嘧啶行持續化療聯合綜合護理在大腸癌腸造口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9):75-76.
Application of intensive nursing in ostomy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ZHU Ai-ju
(Funing People’s Hospital,Yancheng 2244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care in ostomy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stoma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elf-management and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stomatological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It i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after ostomy and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by applying int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ensive nursing;Colorectal cancer;Stoma
224400 鹽城市 鹽城市阜寧縣人民醫院普外科
朱愛菊: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2017-04-06)
(本文編輯 陳景景)
中山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20161A02019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4.030
作者單位:528425 中山市 中山市東鳳人民醫院婦科
馬美玲: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