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梨花
?
標準化皮膚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放射治療后皮膚損害修復的影響
黃梨花
目的:觀察標準化皮膚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放療后皮膚損害修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行放射治療的98例乳腺癌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乳腺癌術(shù)后護理,觀察組給予標準化皮膚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護理前后生命質(zhì)量核心量表( QLQ-C30)評分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結(jié)果:觀察組皮損發(fā)生程度較對照組低(P<0.05);兩組QLQ-C30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標準化皮膚護理在乳腺癌放療后皮膚損害修復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在顯著減輕患者皮損損傷程度的同時,還能改善患者生命質(zhì)量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促進護患關(guān)系和諧,值得推廣。
標準化皮膚護理;乳腺癌;放療;皮膚損傷
乳腺癌為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全國相關(guān)性死亡病因中位居第二。放射治療是預防乳腺癌局部復發(fā)的有效手段之一,無論是乳腺癌根治術(shù)還是保乳術(shù)后的治療首先發(fā)生的放療反應是皮膚反應。皮膚放療反應的預防和處理是否得當,不僅影響治療的順利完成,而且關(guān)系乳腺癌患者生存質(zhì)量與預后。臨床報道顯示,放射治療后,有33%左右的患者會出現(xiàn)急性放射性皮損,乳腺癌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有87%的患者會出現(xiàn)脫皮、紅斑、潰瘍以及神經(jīng)病變等皮膚損傷[1]。因此,做好保乳術(shù)后放療皮膚的護理,對于確保放療的正常進行和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尤為重要。本研究將標準化皮膚護理干預應用于乳腺癌放射治療患者,探討其對患者皮膚損傷修復的影響,旨在為臨床乳腺癌放射治療患者皮膚損傷護理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放射治療患者98例,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jīng)病理檢驗確診。(2)均為女性患者。(3)手術(shù)均為保乳術(shù)、乳腺癌根治術(shù)或改良根治術(shù)。(4)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藥物過敏史患者。(2)哺乳期婦女或孕婦。(3)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4)合并精神障礙患者。隨機將80例患者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年齡31~65歲,平均(43.52±3.67)歲;乳腺癌分型為侵潤癌8例,早期侵潤癌17例,非侵潤癌24例。對照組年齡30~64歲,平均(42.89±3.62)歲;乳腺癌分型:侵潤癌9例,早期侵潤癌18例,非侵潤癌2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乳腺癌分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乳腺癌術(shù)后對有放療適應癥的患者給予放射治療,采用直線加速器6MVX和9~12 Mev電子線混合照射,2Gy/次,5次/周,總劑量為50 Gy,靶區(qū)為患側(cè)胸壁和鎖骨上、下區(qū)和內(nèi)乳區(qū)。保乳術(shù)患者切口局部加量10~16 Gy,分5~8次完成。
1.2.2 護理方法
1.2.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1)心理護理。乳腺癌患者經(jīng)歷了從健康到癌癥疾病的心理轉(zhuǎn)型,加上手術(shù)、放化療的創(chuàng)傷,心理脆弱、抑郁、恐懼、焦慮等,對周圍的事情漠不關(guān)心,反應冷淡[2]。為避免患者的過度擔憂,護士主動向患者講解放射性治療的原理、操作過程、放射中的配合要點等。為患者講解反射性皮損的發(fā)病機制、預防措施等。給予患者同情和理解,為患者介紹同類病例恢復的效果,增強患者自信。(2)放療前護理。在放療前,護士對患者的皮膚損傷情況進行充分評估,采用分光光度法測量皮膚抗輻射反應能力,檢測患者皮膚損傷程度,是否存在炎癥,并告知患者在照射治療前,需做好皮膚清潔工作。(3)放療期間的護理。囑咐患者在放療期間需要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干燥,不要用肥皂、熱水將標記清洗掉,避免標記不清或皮膚破損。(4)放療后護理。放療后要注意皮膚的保護,遵從醫(yī)囑指導用藥,禁止涂抹酒精、碘酒等刺激性消毒藥物,禁止抓撓皮膚[3]。
1.2.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標準化皮膚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放療前皮膚防護。在患者進行放療前,囑咐患者摘掉隨身佩戴的耳環(huán)、項鏈、鑰匙、手表、假牙等金屬制品,以免增加射線的吸收[4]。衣物應選擇寬松、吸水、柔軟的全棉內(nèi)衣;保持皮膚標記的清晰和干燥,防止?jié)裥苑磻T诜派淝敖o予蘆薈汁外涂放射野皮膚,預防放射性皮膚損傷。(2)放療期間皮膚標準防護。①對于照射部分的皮膚,可以用軟毛巾沾溫水輕輕沾洗,禁止暴曬,禁止用熱水浸浴,禁止用肥皂水擦洗,防止冷熱刺激。② 在局部照射劑量達到20 Gy時,皮膚局部會出現(xiàn)發(fā)熱、潮紅癥狀,囑咐患者要穿寬松干凈的純棉衣物,不要佩戴胸罩,避免摩擦刺激加重皮損[5]。③局部照射劑量達到40 Gy皮膚防護。在局部照射劑量達到40 Gy時患者皮膚開始表現(xiàn)為干燥、緊繃、燒灼以及瘙癢等癥狀,部分患者伴有色素沉著和輕度脫皮。禁止患者用手抓撓皮膚,不能涂抹刺激性藥物。對于奇癢難忍的患者,可用手局部輕輕拍打,用嬰兒止癢粉或薄荷粉輕輕涂抹。④照射劑量達到50 Gy時皮膚防護。此時,患者局部皮膚表現(xiàn)為充血水腫,并有水泡形成,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潰瘍、滲血[6]。可給予局部紅外線照射,對于皮膚破損嚴重的患者,給予保持清潔,必要時使用銀離子輔料覆蓋。(3)放療后皮膚標準防護。①對于有滲出性皮損患者,給予干燥防腐,嚴重者可對病變出進行引流,并加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也可以采用乙醇過濾吹氧治療。②功能鍛煉。乳腺癌患者進行手術(shù)和放射治療后,其患側(cè)上肢均有不同程度靜脈回流受阻情況,局部皮膚抵抗力下降,影響受損皮膚的愈合。囑咐患者站立后,手搭肩膀,在坐位時,抬高患側(cè),在臥位時,在患側(cè)墊軟枕,使得患側(cè)高于心臟位置,促進血液循環(huán)。③飲食護理。患者在放療后,因胃腸道反應,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癥狀,進而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護士加強對患者的飲食宣教,多食高維生素、高熱量、高蛋白質(zhì)和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鮮的水果蔬菜,禁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每天飲水量保持在2000~4000 ml,促進放療期間毒素排除,減輕放射性區(qū)域皮膚損傷程度。
1.3 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放療后皮膚損傷程度,根據(jù)RTOG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7]進行判定,0級:放射治療前后皮膚無變化;I級:濾泡樣暗紅色斑、干性脫皮以及出汗等癥狀減少;II級:伴有鮮紅色斑,觸摸性疼痛,中度水腫;III級:出現(xiàn)凹陷性水腫,皮膚褶皺外皮膚油濕性脫皮;IV級:有出血、潰瘍和皮膚壞死狀況。(2)采用針對腫瘤患者制定的生命質(zhì)量核心量表( QLQ-C30)[8]評定患者治療前后生命質(zhì)量,共有30個條目,前28個條目,每個條目為1~4分,最后兩個條目為1~7分。總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質(zhì)量越高。(3)患者出院前1 d,統(tǒng)計護理滿意度,包括滿意、一般和不滿意3項。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放療后皮損發(fā)生程度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皮損發(fā)生程度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QLQ-C30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QLQ-C30評分比較(分,
注:兩組患者護理前后QLQ-C30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女性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而且逐漸向年輕化發(fā)展。對于乳腺癌的治療,目前主要采取手術(shù)治療和化療、放療及內(nèi)分泌治療。放射治療是通過放射線殺死殘留的癌細胞,可防止癌細胞向遠端轉(zhuǎn)移,達到局部控制和根治的目的。但在放射治療的過程中,電離輻射會對蛋白質(zhì)、脫氧核糖核酸等分子造成損傷,導致大分子斷裂甚至NDA雙螺旋結(jié)構(gòu)復制紊亂和錯誤,最終造成放射性皮膚損傷[9]。
預防和早期治療是減少和減輕乳腺癌放射性皮膚損傷發(fā)生和損傷程度的重點,做好局部皮膚護理和藥物使用,對于預防放射性皮膚損傷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尤為重要。分光光度法可以測定皮膚抗輻射能力,在放療期間充分評估患者皮膚狀況,給予針對性的標準化皮膚護理干預,既可以保證最佳治療效果,也可以有效減少放射性皮膚損傷程度[10]。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以標準化皮膚護理,在患者實施放療前,除卸掉身上的金屬物質(zhì),衣著寬松舒適、保持皮膚和標記清晰外,給予蘆薈汁涂抹,可有效減輕放射性皮損程度。在放射治療期間,根據(jù)放射劑量和皮膚反應給予標準化護理對策。在放射治療后,利用吹氧治療,可改善皮損組織血氧狀態(tài),同時,還可以擴張局部皮膚的毛細血管,改善組織缺氧和血液循環(huán),加速創(chuàng)面干燥,抑制細菌成長。對于有出血和潰瘍的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可以有效預防感染。通過飲食干預,可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減少胃腸道反應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丟失,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更好地促進受損皮膚的恢復。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可預防放療后皮膚損傷和肢體功能衰退。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皮損發(fā)生程度明顯較對照組輕,提示標準化皮膚護理可顯著減輕放射性皮損程度。在QLQ-C30評分上,兩組護理后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沈永菊等[11]研究報道結(jié)果一致,提示標準化皮膚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患者生命質(zhì)量。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顯著提高,可能與觀察組皮損程度低,生命質(zhì)量提高和護理程度更為專業(yè)有關(guān)。
綜上所述,給予乳腺癌放療后皮膚損害修復患者標準化皮膚護理措施,在顯著減輕患者皮膚損傷程度的同時,還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和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和應用。
[1] Wernicke AG,Swistel AJ,Parashar B et al.Levofloxacin-induced radiation recall dermatitis: a case report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lini Breast Cancer,2010,10(5):404-406.
[2] 張 明,陳 琳,吳 琦,等.三乙醇胺乳膏預防乳腺癌放療皮膚損傷的臨床研究[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7(1):65-66
[3] Miller RC,Schwartz DJ,Sloan JA,et al.Mometasone furoate effect on acute skin toxicit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radiotherapy: a phase III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 from the North Central Cancer Treatment Group N06C4[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i,2011,79(5):1460-1466.
[4] 郭愛華,劉麗丹,陳東明,等.乳腺癌病人放射性皮膚損傷的護理現(xiàn)狀[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2,11(2):75-77.
[5] 邱云芳.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shù)后放療皮膚影響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7):1193-1194.
[6] 趙曉葉,郎靜芳,秦立君,等.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術(shù)后放療皮膚護理4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2,34(5):761-762.
[7] 王 毓,余麗君,徐利明,等.乳腺癌術(shù)后放療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調(diào)查[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2):196-198.
[8] 邱家英,蔡紅梅,杜 馳,等.乳腺癌術(shù)后放射治療期間皮膚反應的預防與護理[J].四川醫(yī)學,2012,33(12):2228-2229.
[9] 趙銳瑾,孫榮剛,孫秀珂,等.自制維生素E丙三醇懸浮液防護乳腺癌術(shù)后放射性皮膚損傷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6,31(2):13-15.
[10]Ryan JL,Heckler CE,Ling M,et al.Curcumin for radiation dermat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thirty breast cancer patients[J].Radiation Res,2013,180(1):34-43.
[11]沈永菊,翁劍俠,葛允榮,等.標準化皮膚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放療后皮膚損害的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14(5):858-859,878.
(本文編輯 劉學英)
523000 東莞市 廣東東莞市人民醫(yī)院放療科
黃梨花: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2017-03-29)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