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融雪
“對于企業來說,就是不需要再跑工商局了,直接在網上提交材料、選定名稱即可。”
“現在開公司可方便了,只要在家里登錄相關網站進行申請,使用銀行卡,兩天就可以領到電子營業執照。”冉青青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過去辦理傳統營業執照,從準備材料到領取執照一般需要7天左右,并且不包括準備材料的時間。”
1992年出生的冉青青在南京創業,她對本刊記者說,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政府管理,讓創業迎來了最好時期。
2017年7月17日,陜西楊凌示范區綜合服務大廳電子屏上展示的“微信辦照”流程
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2017年10月底前,全國各省都將具備電子營業執照發放能力,并逐步實現電子營業執照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的互通互認互用。
“零見面”發照
何為電子營業執照?
國家工商總局企業注冊局處長劉鳳雙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介紹:“電子營業執照是由具有國家法定職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以工商總局為全國統一信任源點,按照統一標準頒發的載有市場主體登記信息的法律電子證件,與紙質營業執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對于企業來說,就是不需要再跑工商局了,直接在網上提交材料、選定名稱即可。”冉青青向本刊記者介紹了自己在南京登記注冊公司的親身經歷,“申請人全程在網上申請、網上受理、網上審核、網上公示、網上發照,足不出戶就能申領營業執照。發照全程‘零見面。”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李厚羿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電子營業執照的發放堅持‘無介質‘不收費的原則,不依附于特定的存儲介質,不向市場主體收取或變相收取任何費用。實行電子營業執照可充分利用便攜、權威、安全的特性,發揮其在亮照經營、身份認證等領域的作用,讓企業一照走天下。”
南京市工商局副局長蘇榕在近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南京已經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銀行合作,通過全程電子化登記的市場主體已經達到18.2萬多戶。
按照國務院部署,2017年10月底前,中國將搭建統一的電子營業執照管理系統,形成以工商總局為全國統一信任源點的、符合國家安全管理規范、具有市場主體身份識別功能,以及防偽防篡改防抵賴防假冒等信息安全保障功能的運行管理體系。
先行試點,逐步升級
“實行電子營業執照將給廣大創業者提供最直接的便利。”中央黨校教授岳亮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為市場主體營造公平、便利的營商環境,進一步營造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生態環境,政府發揮了極大作用。”
在“雙創”井噴式發展的大背景下,7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尤其值得關注。
“此前,國務院也曾出臺多項推動‘雙創的文件,但此次《意見》中的‘強化和‘進一步,更加凸顯了高層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雙創推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的決心。”岳亮指出,此次的文件中,明確提出創新政府管理,其中主要包括加快推動涉企證照登記和備案的各類信息整合至營業執照,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子營業執照管理系統等。
“事實上,早在2014年初,部分省份已就此先行先試。”劉鳳雙向本刊記者表示,2014年1月,國家工商總局就制定下發了《電子營業執照系統建設技術方案(暫行)》。
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推廣、穩步推進”的策略和“領導重視、自愿申請、積極主動、地區具有代表性、經費充足”的原則,河北、上海、江蘇、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和貴州九省市被國家工商總局確定為試點單位。其他省份也在積極探索。
在總結試點省市改革經驗的基礎上,2017年4月11日,國家工商總局發文在全國全面推行電子營業執照的發放和應用工作。
7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確定: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子營業執照管理系統。
效能如何最大化
目前,電子營業執照的推廣工作仍有待加強。
譬如北京市海淀區,截至目前已有874家企業通過全程電子化系統進行申報,其中687家企業取得電子營業執照。但在試點過渡期,海淀區仍同步發放紙質營業執照。
“主要是因為一些取得電子營業執照的企業在經濟活動中仍較多使用傳統紙質執照。”李厚羿如此解釋。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門協同程度較弱,法院、稅務、海關、銀行等部門或機構尚未完全認可電子營業執照;一方面是基于當事人本身的接受度和便利性。”劉鳳雙表示,“作為工商總局一切為了企業服務,現行紙質執照依然有效,我們不搞一刀切。”
“目前全國僅有廣東、江蘇、浙江等部分省份啟動了全程電子化試點工作,且各地試點方式存在差別,因此電子營業執照的互通互認互用將是下一步的任務。”李厚羿對本刊記者說。
他建議:“充分發揮電子營業執照的優勢,還需要統一技術標準,加強部門協同,推進電子執照應用進程,擴大全程電子化試點的范圍。同時,完善法律法規,明確電子檔案等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