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
因為城市發展的原因,在一些大城市的周邊地區存在著商住房,包括商業用房、辦公用房和廠房、倉庫等。除了用途外,商住房和住宅房最大的差別還有房產性質和交易稅收等。
一般來說,商住房不受限購限貸影響,且非住房地產的平均價格要低于同地區住房地產價格,所以有些購房者也會選擇其作為投資或者自住用房。2017年,國家對商住房市場進一步加強了整治和規范,目前商住房的投資前景并不明朗。
廣州頒布的“工作方案通知”中明確:商業用房改造出租可享居民用水、用電價格這一政策。文件提到,為滿足新增住房需求,將通過“供”“改”兩個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應。
“供”包括增加租賃住房用地有效供應,將租賃住房用地供應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商品住房用地的,土地溢價率超過一定比例后,由競價轉為競自持租賃住房面積。
“改”包括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造成租賃住房。經主管部門批準改建后的住房,其土地使用年限不變,調整后水、電、氣價格按照居民標準執行。改建后的租賃住房,不得銷售。
商住房與住宅市場的冷熱不均,導致商住房市場庫存量較大,從資源利用角度看存在著浪費情況。允許商住房在取得相關許可的條件下,進行符合規范的改造,轉變其居住功能,進入住宅租賃市場,這無疑對于商住房市場是利好。同時,改造后的商住房用戶還能夠享受基礎能源的民用價格,這對于租客具有巨大吸引力,要知道,商業用電的價格要高出居民用電價格近一倍。有理由認為,新租客的進入,新投資增長點的挖掘會給商住房市場帶來新的機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