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富海
在鄭州人的記憶中,這里曾是銀錢業的半壁江山
鄭州的大同路長85米,寬16米,這條不足百米的老馬路,孵化了百年鄭州商業。
在鄭州人的記憶中,這里曾是銀錢業的半壁江山。1948年10月22日鄭州解放時,共有9家銀行,大同路就占了5家。鄭州的第一家銀行聯誼會,就設在大同路東頭。
1956年11月開始使用的? 鄭州火車站
這里也是“五交化”大本營,鄭州人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交易”均發生于此,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人會在這里的鄭州最大的國營交電商店買“三轉一響”,即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和收音機。
這條街百年間見證了鄭州的發展軌跡,現在仍是繁華的商街。
鄭州現代史上第一條商街
1896年,張之洞、盛宣懷經清政府批準修筑盧漢鐵路,同時建鄭州車站,架鄭州黃河鐵路大橋。修筑盧漢鐵路的幾年間,在老鄭縣呂祖廟內,設立了鐵路管理機構,呂祖廟到火車站之間形成一平坦大道,人稱馬路大街。
1904年,火車試運行,馬路大街開始出現給旅客服務的旅館。次年春,河南巡撫陳夔龍見馬路大街商業繁華,但街窄,認為要想發展商業必須開埠商業區,于是上報清政府開鄭州商埠五平方公里。1908年11月20日,清政府正式批準鄭州開商埠。這也是鄭州第一次經政府批準建商埠,馬路大街促成了鄭州商埠的建立,成為鄭州現代史上第一條商街。
1916年這里改稱大通路,意即經商、通商、商業四通八達。1922年3月2日,國民政府再次開鄭州商埠10平方公里,一、二、三馬路,德化街,正興街,老墳崗,福壽街,喬家門等商街都在商埠區內。
1928年,馮玉祥第二次任河南省主席、總司令,主席府設在開封,司令部設在鄭州1905年建成的華美醫院。這一年,他干了兩件大事:一、把鄭縣改為鄭州市;二、拆下老城700萬塊磚鋪裝了大同路、德化街、正興街等商街。
鄭州最早的現代化旅館
馬路大街上大小旅館六七家,它們是繁榮商業的一支勁旅。
1904年建成的迎賓旅館是鄭州最早的現代化旅館,1913年建成的大金臺旅館更豪華,且在開封、漢口、鄭州有連鎖店。
迎賓旅館小樓兩層,客房24間,分設甲、乙、丙三級房間,甲級房間備有緞被、床帳。旅館內有食堂供客人用餐,凡居迎賓旅館的客人,店內有專職服務員上站迎客,送人上車,服務十分周到。
迎賓旅館在大同路上經營近40年,最終毀于日本飛機的轟炸。
大金臺旅館有開封、漢口、鄭州連鎖店。為三進五院,分別為前院、中院、后樓院、偏北院和北樓院(又稱“洋樓院”),院與院之間的通道也各具特色,有房間100多個,近200個床位,伙友店員60多人。院內花草錦簇,古樸典雅。客房分甲、乙、福、祿、壽、禧6個檔次,附設旅客食堂。
“大金臺”名揚京漢、隴海鐵路沿線,接待會議,名人慕名而來。1923年參加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的部分代表就住在這里的“洋樓院”,魯迅先生分別在1924年7月8日、8月11日,應邀由北京經河南到西安講學過鄭州“均寓大金臺旅館”。1958年改為國營服務旅社。
“國貨”公司和“百貨”公司
在鄭州,中國國貨公司是第一家專營國貨的企業。
所謂國貨,主要是針對“洋貨”即當時的日貨而言。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山海關失守,華北告急,關內商界掀起抵制日貨運動;1932年之后,大同路、德化街的商家商會統一組織開展了拒進日貨、焚燒日貨的愛國運動。在這種情況下,商界巨子劉桂勛、譚九思創辦了中國國貨公司,1932年在大同路西段開業,它也是時貨業中最大的一家。
巨商辦店,出手不凡,國貨公司水泥門臉,門臉上裝國貨徽記,圖案是紅圓圈內白圓圈,藍底上有中國地圖,地圖上書寫“國貨”金字,地圖上四圓圈向外輻射光芒,很是壯觀。
十分講究的二層樓有6間營業廳,其經營的國貨包括布匹、鞋帽、綢緞、化妝品、衣服等,十分齊全,當時在鄭州商業界影響非常大。
國貨公司系全國工商聯企業,價格全國統一,只是加地區差價而已。曾在大同路、德化街經營國貨的小店多以中國國貨公司的牌價為價格尺度。
鄭州大同路街景
開業后的五六年間,中國國貨公司成了鄭州商界經營國貨的領軍人物。但是一場日軍轟炸,使劉桂勛、譚九思將“國貨公司”遷址到四川重慶,公司仍叫“國貨公司”,解放后改為重慶市百貨公司。
私人百貨商南洋百貨商店建于1934年,是鄭州名副其實的第一家百貨字號,位于大同路78號,趙榮倫任經理。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一度歇業,1946年復營業。
南洋百貨商店經理趙榮倫是河北冀縣人,他立足“百貨”,廣開進貨渠道,“京貨”、“廣貨”、本地產品、“洋貨”來者不拒,布匹類、綢緞類、鞋帽類等一應俱全。
另外,他又根據客戶要求增添了文具、土產以及化妝品之類,這樣一來,在大同路這條街上的百貨“時貨”店鋪中,唯南洋百貨商店商品最為齊全。
1948年10月22日,鄭州解放,25日市軍管會通告全市商店一律開業,取消限價,自由交易。南洋百貨重振精神。1950年7月,人民政府召開私營企業、公司、商店會議,支持恢復經濟和生產,調整公私關系,穩定市場價格,國營百貨公司委托南洋百貨商店、華華工業社等7家商店經營代銷業務。
餐飲百態,各領風騷
鄭州專營豫菜首屈一指的“豫順樓”位于大同路西頭火車站旁,1920年開業,店掌柜是程如明。程老板1905年由開封來到鄭州,先在火車站一帶搭個席棚賣大碗面條,因經營有方而發跡,此后開了豫順樓飯莊。該店為二層樓房,除大堂外,單間雅座有20多個,成為當時鄭州最有名的大館子。
1938年,該店被日寇飛機炸毀。七八十年代,豫順樓重起爐灶,開在人民路、玉鳳路等地。
1926年,滿族鑲黃旗人葛明惠創辦的京都葛記燜餅館,地址在鄭州京漢車站東,1946年遷址大同路。葛明惠的兒子葛元祥接手經營后,在燜餅的基礎上,利用燴、炒等技術,開發了炒餅、燴餅,與燜餅并稱“葛記三餅”。
鄭州解放后,葛記燜餅擴大生意,先后在大同路西段、中原西路建分店多處,生意十分興隆。2003年之后,葛記燜餅大本營坐落在黃河路,葛家三兄妹掌店,名聲遠揚。
法國飯店1912年3月1日在大同路西頭開業。飯店初創時搭的是席棚,僅有客房4間,老板是法國人,其妻系日本人,善做面食,所以兼營西餐和酒吧。
這是鄭州最早經營西餐的飯店,也是首家外國人開辦的旅館,其收費標準為管住一份飯5元,不住宿1.5元。飯店接待的客人以法國和英國人為主。飯店供應的菜式主要有咖喱雞、煎牛排、鮑魚、牛尾湯等。
1933年,鄭州毛莊人毛虞岑與古中峰以股份制形式在一馬路北口也就是大同路西口創建了華陽春飯店。他說:外國人在這兒開飯店,我非壓過他。
華陽春飯店有四層樓房,是當時鄭州最高的建筑。飯店裝有電梯、鍋爐、水塔。建有浴池、中西餐廳,客房是大型綜合性酒店。店里除經營散餐外,還包辦筵席。中餐部設在一樓,提供傳統名菜。西餐部設在二樓,早餐有麥片粥、細米粥、火腿蛋、面包等。三樓是客房。四樓是洗浴。
華陽春飯店體面排場,其主顧多系上流社會人士。至全面抗戰爆發前,飯店經營情況一直良好。1938年2月14日,日機轟炸鄭州,華陽春飯店系所炸毀的9個飯店之一,飯店整座樓被炸毀,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飯店就此關門。
小有天飯莊,曾名“別有天”、“方記”飯莊。1912年創辦,地址在大同路西段路北,掌柜為福建閩侯人方永輝。方系鐵路職工,將飯莊定名“小有天飯莊”,蘊意是“飯館雖小而福建菜肴別有天地”。因為當時鄭州鐵路員工福建人居多,飯店經營上以福建菜肴為主。
1948年,鄭州解放,小有天飯莊閩菜豫菜兼營,名廚高手云集,引來大批食客,在業界影響非常大。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小有天”改為實習飯店,專事培養廚師。
劉登奎于1930年在大同路西頭路南開了一家回族館子“西義樓”,主要經營回族炒菜和各類面食。為了吸引顧客,凡到該店吃飯,一律奉送大碗清湯,外帶胡椒、醋、辣椒等搭配,哪怕只是吃包子、油酥餅,也照送不誤。
香口飯店,地址在大同路西段路北。地下黨員李克歐的公開身份是1945年8月開業的香口飯店經理。飯店前后共30多間房舍,前樓為三層建筑,后樓為二層,樓下餐廳、樓上是旅館部。香口飯店平日以包辦筵席為主,兼做散客生意。
1948年,劉鄧大軍攻打鄭州前夕,李克歐去了長沙,將飯店交給股東喻高等經營。1949年6月,李受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人方坤的派遣,前往湖南從事汩羅地區的策反工作。期間,李被國民黨長沙警備司令部逮捕,1949年7月19日被槍殺。
大牌書局辦書店
創辦于1897年的商務印書館看中了已成為鐵路交通樞紐的鄭州交通便利、商業繁榮,于1922年2月,在大同路東段路南與德化街交叉口處開辦了商務印書館鄭州分館。
店鋪為3間門面,購書者可直接在店內翻看圖書。商務印書館不僅開敞開售書風氣之先,它的售書服務也是令人稱道的。比如,送書到店鋪,送書到校,甚至到班級,在火車站、商街鬧市設售書網點,在店門前打廣告介紹新書,這些服務措施是很到位的。
龍文書局是其合作伙伴。1924年,大同路東段路南有一龍文書局,為滎陽人梅耐寒所開。梅氏從小在開封惠文書房當學徒,十幾年間他不僅苦讀書,且研究業務,立志自己辦書店,1923年,他回到家鄉,見大同路無比繁華,便約幾個同鄉在此開辦了龍文書局。
龍文書局開業后,以經營中小學課本為主,兼營文具作業本。梅耐寒采取了兩項措施來擴大生意,適應市場:一是與商務印書館聯手,在書局對面另辟門面,掛牌“商務印書館鄭州特約處”,專營商務版圖書;二是送書到學校,深受師生和教育部門的歡迎。
1938年2月14日,龍文書局被日軍炸毀,梅氏只好兩店合并經營,1944年鄭州淪陷,梅耐寒無奈棄店而回老家。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梅耐寒再把滎陽一幫伙計集齊,重回大同路開業。他利用長期與商務印書館合作建立起的信譽,采用代銷的形式回籠資金,每學期開學前,他派伙計,有時自己親往,了解學校需要的教科書,以便及時進貨,送貨。
1949年后,梅耐寒的龍文書局并入了鄭州新華書店。
中華書局是業內老字號,總部在上海,1918年6月派李敬言來鄭州辦書店,店址選在大同路寶昌路口,店面4間。新中國成立后這家書店并入鄭州新華書店。
鄭州大同路弓背街西口的世界書局于1928年創辦,主要經銷上海世界書店出版發行的《標準英文讀本》《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珍本醫學集成》等外文書。后經營連環畫,從中國四大名著入手,出售《三國演義》《水滸傳》,后又補上《紅樓夢》《西游記》,受到青少年的喜愛。世界書局的經營方法十分靈活,批發兼零售,凡進店的書,一本、一套均可按批發價售書。
1932年,大同路東段誕生了一家專營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法律書籍的書店,除專售“法律叢書”、“現行法典叢書”、《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等法律、偵破書籍外,還不斷拓寬業務,出售青少年喜歡的雜志,同時兼營文具、教學儀器。書店曾在日寇占領鄭州期間歇業,1946年遷址西大街復業,鄭州解放后,實行了公私合營,并入市百貨文具專賣店。
鄭州新華書店,原系中共中原局總書店分支。1948年,中共中原局宣傳部的中原書店成立,當時在河南寶豐縣。同年11月,在鄭州設立分店,是年底總店由寶豐遷址鄭州大同西路路南,主要經銷《共產黨宣言》及毛澤東著作,以后又陸續增加了《華中文匯》《長江文藝》《鄭州新聞》等期刊。
1949年12月,新華書店鄭州支店成立,1953年遷址解放路,改名新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