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仁圖雅

【摘要】目的:探討蒙醫藥治療失眠癥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在我院治療的64例失眠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治療組采用蒙藥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西藥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7%;對照組總有效率78.1%。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蒙醫藥治療失眠癥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蒙醫藥;失眠癥;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01
失眠是由于思慮過度、飲食內傷、緊張恐怖、過度疲勞、情境變遷,或神經病理損害等從而導致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癥。臨床表現為不能熟睡,睡眠不深,早醒、醒后無法再入睡,醒后沒有精力,恢復醒后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等。隨著社會發展,競爭不斷加劇,人們生存壓力不斷加大,失眠的發病率呈上升的趨勢,失眠癥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因此研究失眠癥對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很有意義[1]。蒙醫治療失眠癥方面有獨特的優勢,蒙藥治療是通過多層次、多環節、多靶點的藥理學作用,在辨證論治指導下,調理各臟腑與組織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對病因病機把握的審慎及靈活性,不僅具有療效明確、穩定等優勢,而且對失眠癥患者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筆者在長期的臨床實踐當中,對失眠癥采用蒙醫藥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間在我院治療的失眠癥患者64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齡40~65歲,平均(51.2±6.3)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51.2±6.3)。所有患者均符合非器質性失眠癥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1)睡眠障礙:包括難以人睡,久不能眠,或間斷多醒,整夜多夢,似睡非睡或早醒,醒后不能再人睡,或通宵難眠。(2)上述睡眠障礙每周至少發生3次,并持續2周以上。(3)白天出現精神疲乏不振,或頭暈頭脹、心慌心煩等癥狀,影響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功能。(4)不是軀體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并發癥狀。
1.2.2 蒙醫診斷標準參照《蒙醫內科學》[3]①赫衣型:不能入睡、易醒、醒后不易再睡、頭暈、眼花、多夢、耳鳴、手腳發抖、脈空、尿清、舌苔紅;②希拉型:入睡困難、多夢易驚醒、目赤口苦、發熱、口干舌燥、頭暈、心煩胸悶、食欲不佳,脈細快、舌紅苔黃、尿黃氣味大;③包如性:失眠、顏面紅紫、口發澀、消化不良、額部及雙眼眶痛、脈粗芤、舌苔黃、尿色赤黃。
1.2.3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血壓>180/110 mmHg),或心功能III級、IV級或嚴重的心律失常,或肝臟、腎臟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以及其他臟器功能不全者;(2)近1個月內參加過其他臨床研究;(3)妊娠或哺乳婦女,或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準備妊娠者;(4)有藥物濫用史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采用西藥常規治療,對睡眠表淺易醒者給予艾司唑侖(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891)一次2-4mg,一日3次,對早醒和醒后難以再入眠者給予氯硝西泮片(江蘇恩華賽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2020591)2mg,均睡前口服,療程14d。
1.3.2 治療組:依據每位患者病情發展特點,將其分赫衣型、希拉型、包如型以下證型進行辨證治療。
1.4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臨床治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減分率>75%則為臨床治愈。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減分率達51~75%為顯效。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到3h,減分率25~50%為有效。無效:治療后失眠癥狀無明顯改變或反而加重者,減分率小于25%為無效。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組治愈7例,顯效10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7%;對照組治愈5例,顯效8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78.1%。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失眠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睡眠障礙性疾病,這種疾病不及時控制將會導致機體產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變化,誘發更多的軀體和心理疾病[4]。蒙醫藥治療失眠癥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具有療效明確、穩定等優勢,而且對失眠癥患者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本研究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93.7%;對照組總有效率78.1%。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蒙醫通過調理體素,調節赫衣與血功能,對失眠癥的不同分型給予辨證施治,可以明顯改善睡眠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供同仁參考。
參考文獻
[1]李浩恩.綜合方法治療失眠體會[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2,28(2):142-143.
[2]其格奇圖.蒙醫內科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2.
[4]徐志鵬,陳文軍,等.失眠癥的研究與治療[J].中國臨床康復,2006,2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