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的N多可能性
——
消費需求有哪些?材質安全屬于消費者消費心理的標準之一。
校服達標只是門檻,高性價比才有競爭力。在安全性方面,標準除了對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甲醛含量、染料及助劑的使用進行嚴格的規(guī)定之外,還增加了燃燒性能、附件銳利性、繩帶、殘留金屬針等內容。特別是色牢度、水洗尺寸變化率和起毛起球這些消費者易感知的產品質量,達到了其他同類服裝產品標準中一等品的指標。此外,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其棉纖維含量標稱值不低于35%,這些充分保證了校服穿著的舒適性。
專業(yè)人士指出,新標執(zhí)行過程中不合格率相對較高的項目,也恰恰是纖維含量不達標,究其原因,皮膚直接接觸部分棉纖維含量需達到或超過35%,相當于淘汰了一部分過去常用的化纖校服面料。這實際上是要求校服企業(yè)從產品設計和面料采購的源頭開始,就要調整思路把好關,一旦不能及時找到替代面料,就將面臨無法達標的風險。
鑒于中國校服市場尚未充分放開,校服品質升級剛剛起步,產業(yè)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人。在響應新國標的同時,眾多服裝企業(yè)也在通過人性化的設計、優(yōu)質面料、精工制作爭取更合理的價格空間,促進校服市場走向成熟,而時尚性、個性化、高性價比的校服將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此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讓不少企業(yè)找準產業(yè)的發(fā)展痛點,視設計研發(fā)為重中之重。未來,會有大批的校服企業(yè)在轉型升級的同時,推進中國校服接軌國際校服產業(yè),為打響中國校服品牌提供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