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煜婷
小朱向父母坦陳辭去大公司網絡工程師的職務、回家和父母一起養螃蟹的想法,遭到父親的反對,但小朱卻認為發揮自己的專長,做“電商”賣螃蟹也很有前景,成為鎮里第一個賣螃蟹的大學生也挺光彩。小朱敢于辭職、發揮自己的專長勇做“第一”,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正確之舉,是不隨人腳后行的可嘉之事。
父母反對孩子的想法可以理解,他們希望孩子過上輕松舒適的日子,到大城市工作,這樣做父母的也會有臉面。可是,父母卻不知道如今這個時代正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讀完大學后找體面工作已經不是大學生的唯一選擇了。這個新時代提倡市場資源和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需要人才“反常”流動——“高材低就”或“大材小用”。
曾經北京大學的一名學子陸步軒,畢業后毅然選擇了賣豬肉這一看似“不體面”的職業,當時就遭到了親人朋友的強烈反對,受到了輿論的猛烈“抨擊”。可是誰能想到,幾年之后,他卻將賣豬肉發展成為自己的事業,成立了規模化、產業化、信息化的大公司——壹號土豬,銷售讓百姓吃得放心的健康豬肉,年銷量超過10億。這難道不讓大眾震驚、佩服嗎?我認為這都是因為陸步軒審時度勢,目光敏銳,做出了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舉措的原因。
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中的秦玥飛,畢業于世界名校耶魯大學,卻并沒有到城里找體面的工作,而是到中國的鄉村做了村官。在任職期間,他改善灌溉系統,建設現代化敬老院,為鄉村師生開展信息化教學……為中國的農村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殿堂與田壟之間,他選擇了后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為農村建設添磚加瓦,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不能不讓人稱贊。
其實,像上面兩位一樣的大學生還有不少,他們之所以受人稱贊,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在市場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形勢下,某些行業人才稀缺,可以大展宏圖。所以,他們不盲目地隨大流投身于向大公司投簡歷、到城市任職的人群中,而是逆人群而行,找一條相反的路,以更好地創造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陸步軒、秦玥飛和小朱一類的大學生都能準確地把握時勢,敢于回歸基層,干自己想干的而又適合于自己的事業,不亦步亦趨,不被他人左右,他們都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先鋒分子、勇敢的“弄潮兒”,值得我們點贊。
只有這個社會積極創業、勇敢創業、不怕丟面子的大學生、年輕人越來越多,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創業之路,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才能變得生機勃勃、越來越好。所以,還希望更多像小朱這樣敢于“逆行”的大學生、年輕人涌現在改革時代的潮頭,搏擊巨浪,盡顯創業之風流!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中學】
點評
該考生敏銳地抓住中國當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時代背景,提出了大學生擇業創業“切忌隨人腳后行”的觀點,并運用以一當十、以點帶面的兩個例證充分有力地論證了觀點,使得這篇議論文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現實意義,可圈可點。
(沈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