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元花
內容摘要: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之中,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高尚品質,還可以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 滲透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比喻:“把人比作一輛汽車,智力和能力如同發動機,個人品德則如同剎車和方向盤,沒有良好的發動機就不是好汽車,沒有良好的方向盤和剎車,發動機越好越可怕。”因此,每一位教師均應擔負起“既教書又育人”的重任。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之中,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高尚品質,還可以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一.拼音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拼音教學是小學一年級上冊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在拼音教學中,只要老師們能敏銳捕捉教學中的教育契機,就能有效地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資源,自然也能上出一堂活躍、深刻而充滿思想感情的課。比如,在漢語拼音復習中有一幅綜合圖,圖上畫有小雞、小鴨和青蛙,圖旁配有jī,jī,jī,guā,guā。guā三組音節。根據這樣一幅圖及音節可以編成兒歌:“小雞捉蟲jī,jī,jī,小鴨游水gā,gā,gā,小青蛙guā,guā,guā,一蹦一跳頂呱呱”,并且在學生熟唱兒歌的基礎上,配合動作表演,大家一起又唱又演,好象真的來到了池塘邊。我問學生:“誰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領?”大多數孩子都能答:“青蛙會捉害蟲。”我加以引導:青蛙是人類的朋友,它幫助人類捉害蟲,我們應該保護它,保護了像青蛙這洋的動物,使生態得到平衡,也就是保護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從而使孩子們在復習鞏固漢語拼音的同時,受到了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
二.識字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但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也如同拼音教學一樣是枯燥乏味的,幾乎每堂課上都要周而復始地識字寫字。一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中指出:“在識字教學中,還要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聯系生活識字本身就是一個有很多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過程,我接觸過這樣一堂識字課,教者在教學“打”字。他先和學生一起學習了這個字的讀音,分析了這個字的字形。然后問,你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嗎?能組詞嗎?學生便積極地舉手發言,組了“打架、打人、打罵”等詞語。教師聽了,先是肯定了幾個學生的發言,然后問:“同學們,我們能打罵別人嗎?”學生一齊回答:“不能。”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很快組成了“打球”“打水”“打魚”等詞語。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對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閱讀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小學階段的課文含有許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滲透著先人的高貴品質,還有的滲透著環境保護的內容等。這些有著豐富的思想品德因素的課文,教師必須依據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適時、適地、適當地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教育等,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靈活機動地采用教學方法了。如《媽媽的愛》這首兒童詩選取了五個生活片斷,全詩充滿親情愛意、文質兼美,要引導學生以生活體驗為基礎,自主閱讀,反復品味文本。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讀出自己的味道,交流各自閱讀體驗。我又隨機給他們布置了一個作業:既然媽媽這樣關心我們,讓我們也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結果,孩子們又寫出了《兒子的愛》或《女兒的愛》等詩歌。所以,只要讓兒童走進現實世界,用心去體驗,就會使他們沉浸在課文濃厚的情感意境中,自己的感受也會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四.口語交際中的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口語交際時,首先要教學生學會說話聽話的儀態。要讓學生懂得,別人在對你說話時,你應該看著對方,臉上的關注神情會讓說話的人覺得你很尊重他,他就會樂于和你交往。例如,在教學《自我介紹》時,由于學生年齡尚小,詞匯積累有限,幾十個學生的介紹難免有雷同的,稍不注意學生就容易開小差。因而,一開始我讓學生明白認真耐心地聽別人講話是一種禮貌,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本事,介紹自己時要看著大家,最好要有自己的特色。讓學生在練習中,學會使用文明語言;在潛移默化中,習慣運用文明語言;在日積月累中,內化形成文明語言,學會文明交往。
五.作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有位特級教師說:“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心靈求真、向善愛美。”絕大多數學生寫日記時都說真話,說心里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勸人改過。許多學生在日記中針砭假惡丑,贊揚真善美……,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愛美的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寫日記中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一直在努力地探索著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并實踐于自己的教育教學中。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我認為只要充分的解讀教材,利用好每個環節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就能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本文系2016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與對策研究》(GS-2016GHB0085)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