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霞 王芳
[摘 要] 恩施市組團赴銀川、中衛、蘭州等地重點對其城市綜合執法管理經驗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考察學習,考察組一行為推進恩施市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出了諸多創新型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考察;報告;經驗做法;建議
[中圖分類號] F29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7)04-0004-05
最近,恩施市組團赴銀川、中衛、蘭州等地重點考察了銀川市金鳳區智慧城市經驗,蘭州市城關區城市管理一體化示范街做法、城市綜合執法管理,中衛市“以克論凈”管理經驗,并進行了面對面的座談交流。所考察的三個西北區域核心城市“一步到位”的戰略眼光和膽識,把劣勢做優,把優勢做強的建管理念,“反復抓、抓反復”的鍥而不舍的精神,讓考察團一行深受啟發。
一、基本情況
(一)銀川、中衛、蘭州三地和恩施市城區基本情況
銀川市金鳳區、蘭州市城關區、中衛市、恩施市城區常住人口分別為29萬、130萬、40萬、38萬,建成區面積分別為65平方公里、63平方公里、37.6平方公里、3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4461.54人、20634.92人、10638.3人、10857.14人,清掃保潔面積分別為1960萬平方米、630萬平方米、680萬平方米、320萬平方米。
(二)銀川、中衛、蘭州三地和恩施市城市管理機構及人員編制情況
銀川市金鳳區、蘭州市城關區、中衛市三市區城市管理局均為行政單位(銀川市金鳳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下屬二級單位為參公或事業單位、蘭州市城關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和中衛市城市管理局下屬二級單位為事業單位),恩施市城市管理局及下屬二級單位為事業單位。銀川市金鳳區、蘭州市城關區、中衛市和恩施市城市管理局組建時間分別為2009年11月、2005年9月、2014年12月、2010年4月;在編人員分別為85人、463人、10人、206人;協管員分別為60人、276人、520人、229人;環衛清掃工(人)分別為952人、1209人、620人、596人。
二、三城管理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突出城市建設管理在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定位
把落實城市戰略定位作為全市發展主題,堅持規劃建設一步到位,站位區域中心城市,突出與國際現代化城市接軌理念,努力將城市建設管理理念打造為“城市名片”。中衛市明確了以城市管理助力全域旅游理念,做足“綠”字,做活“水”字,重點抓“一苑”“一水”“一場”“一岸”“三湖”“九帶”綠化,打造水綠環繞的綠化生態體系;聘請香港設計師打造黃河公園、香山公園、行政生態公園、美利工業區森林公園、應理公園、情懷河和中衛市沙坡頭區到中寧縣黃河生態恢復與濕地保護等一批大型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形成了城市水系和綠化體系。銀川堅持以國際化視野、戰略性眼光、全球化理念科學規劃,高端定位,聘請英國設計師將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建設成為面向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世界,具有回族伊斯蘭特色的區域性國際化城市。銀川市金鳳區以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味,著力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啟動平伏橋、盈南等7個康居工程建設,實施貿易巷、福州北街等8條城市街巷改造,并高標準實施良田渠公園和正源南街、通達南街、滿城北街道路林帶等精品園林綠化工程。隨著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基礎建設的全面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總部經濟、房地產業、現代服務業、休閑觀光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區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金鳳區已成為銀川市城市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
(二)突出以鍥而不舍的堅守精神抓城市建設管理
一是堅持常態長效監管。中衛市成立4個專門的監管監測組:城市道路運輸“三防”監管檢測組,對進入市區的運輸車輛24小時全程監管,從遠程監控運輸車輛遺撒污染路面情況;工地出入口監管檢測組,每天對建筑工地出入口環境衛生及施工車輛帶泥上路等情況進行現場監管;城市市容秩序監管檢測組,每天對臨街單位、商戶、攤位門前“三包”進行即時監管,取締流動商販、攤點,規范城市秩序;城市環境衛生監管檢測組,每天采取“天平稱重”路面浮塵和秒表測定地面垃圾停留時間的辦法,對環境衛生質量進行檢測和考核,確保城市干凈有序,讓沙漠中的城市不見城市中的風沙。根據區域、路況、車流、作業速度等因素,中衛市科學確定車輛作業定額和環衛工人保潔面積,將市區680萬平方米清掃保潔區域細化為186個衛生保潔責任區,每個責任區域安排兩名環衛工人“兩班倒”作業,確保每天16小時不間斷巡回保潔。2015年7月25日,國家住建部在中衛召開現場會向全國推廣中衛經驗。二是實施“網格化”管理。蘭州市城關區全力推實行“小網格、大職能”的一網多職綜合管理模式,在區級層面實行三級網格管理制度,將轄區重新劃定為24個一級網格、166個二級網格和733個三級網格。網格化管理的推行使日常監管工作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網格管理員做到主動巡查、主動發現、主動解決的全新問題處置模式。三是推行數字城管。銀川市將互聯網、政務網以及公安信息網整合為“三網一屏”,改人工巡查為智能監控,無人機上崗巡查,在執法工作第一時間取得第一手圖像資料,讓調查取證更加方便、快捷,實現多渠道發現、聯動處置、全過程監控,有效解決網格員在城市管理日常巡查過程中的盲區和監控難點問題、查違力量不足問題,節約了人力物力。中衛市用信息化手段固化“以克論凈”模式,開發建設了“智慧環衛云”系統,依托物聯網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對環衛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車、物、事進行全程實時管理,并將環衛云系統安裝到手持電話終端,便于主要領導及管理人員隨時掌握信息發布指令,以云服務方式極大地為管理者及作業人員提供便利。蘭州市城關區在原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系統的基礎上建立了數字化綜合調度指揮中心,全面擴大數字化管理大廳的監督職能,增設了市政、環衛、執法、環保等城市管理相關部門坐席,整合城市管理相關部門職責,形成“大城管”格局。四是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銀川、蘭州等市區均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加大環衛、市政、園林綠化等城市管理作業市場化運作,拓展了社會資金參與城市管理渠道,建立了城市管理多元化投入機制和監督檢查責任制相統一的運行機制。銀川市金鳳區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實行市場化服務外包、引入第三方考評機構,將城區河道日常管護及公廁、垃圾中轉站的管理等,通過公開招標交由專業企業進行保潔,實現環衛工作專業化。實行服務外包市場化后較之前每年節省保潔管理等經費近500萬元。
(三)突出全面持續教化提升市民素質
全民動員,變環衛一家干為全社會參與。中衛市政府通過出臺《文明市民公約》,發放城市衛生保潔《告市民書》,每天群發手機短信提醒市民積極參與城市保潔,不斷增強市民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同時,設立12319環境衛生監督舉報熱線,24小時受理不文明行為投訴。新聞媒體堅持宣傳報道正面典型,同時每天對隨意吐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引導市民愛護環境衛生,參與到環境衛生保護中來。蘭州市城關區提出“全員包抓、全面動員、全域覆蓋”為主要內容的“三全模式”,健全完善“門前三包”5級責任體系,將全區3.5萬家沿街門店和單位納入“門前三包”范圍,4300名干部包督辦落實。
(四)突出城市管理機制創新
一是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監督考核機制。充分發揮了監督考核“指揮棒”作用,有效調動工作積極性。中衛市嚴格考核機制,設三層監管考核體系:設檢測站,由9名檢測員每天對186個保潔責任區的作業情況進行三次檢測;設考核組,由6名考核員每天對檢測員的工作進行量化考核;成立督查組,每天對檢測員和考核組的工作進行監督,檢測、考核、督查的結果當日記錄在案,每月匯總通報一次,嚴格兌現獎懲。檢測員、考核員、環衛工人當月未按規定檢查、考核、保潔,出現一次不合格,予以警告,兩次予以罰款,三次予以待崗或直接下崗。蘭州市城關區強化城市管理績效和監督考核,整合數字城管、公安視頻等信息資源,并將考核評價結果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對各責任部門和單位以量化考核為主,實行旬通報、月排名、季分析、半年評價、全年考核等方式,考核結果作為全區城市管理層級考核的主要內容,分類評獎,獎優罰劣,并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和干部評先優選的重要依據。二是建立健全城管巡查執法責任制。蘭州市城關區制定出臺了《蘭州市城關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巡查制度》,推行“五定”(定人、定責、定崗、定路段、定時段)執法巡查責任制度,形成“人盯點、車巡路”有機結合,“點與線、片與段”全面監控。并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建立落實了市、區、街道分級負責的監管責任體系,推行民情呼叫專線、視頻動態監控線、實地巡查監督線三級管控,使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步入科學化、精細化、常態化的軌道。三是建立環衛職工工資增長機制。大幅度提高環衛職工的工資福利標準,用制度管人、管事,激活隊伍力量。中衛市環衛職工工資由1200元/月增加到3000元/月(含五險),另每月發放早餐補助120元。并對環衛職工在保障性住房安置、子女上學、評優評先、大病及生活救助等方面給予優先和特殊照顧。
三、對恩施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大城管”格局。
一是推進機構綜合設置,厘清部門職責。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到2017年底實現市、縣政府城市管理領域的機構綜合設置。對照省政府即將出臺的縣市級通用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抓緊制定各單位權責清單,清理和明確相關城市管理部門職責,做到分工明確,責任上肩,徹底解決職能交叉、管理缺位的現象。二是引入第三方考核機制,強化責任落實。制定嚴格的城市管理目標考核辦法,堅持城市管理“日巡、周檢、月評、年考核”制度,引入第三方參與城市管理檢查考核,嚴格落實獎懲。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科學合理劃分網格,對現有的城管、公安、交通、環保等網格進行整合,嚴格落實“六定”(定人、定崗、定責、定路段、定標準、定獎懲)工作責任制,責任到人,定期考核。三是整合各方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州市聯動,建立州市對口聯系制度;落實“門前五包”、周五環境衛生大掃除制度;推動執法聯動機制,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渣土、噪聲、廣告等綜合執法,專業執法與綜合執法相結合,實施聯勤聯動、聯合執法、綜合治理;健全城管委各成員單位信息共享制度,完善行政執法在發現、調查、處置、反饋整個流程中的信息匯總、報送、共享機制,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在不同時間節點上做到及時有效處置發現的問題,將企業違法行為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并向社會公開;下移執法重心,積極發揮街道辦事處和社區的積極性,將權力下放到基層,將責任壓實到一線。
(二)推進智慧管理,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
一是加強智慧城市設施建設。加強公安、交通、電力、供排水、通信等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夯實智慧城市基礎。在智慧交通管理方面,研究開發物聯網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等,建設城市交通流動動態管理、車載導航、貨物配載信息等有利于節能減排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智慧停車系統,建設無塞車城市。二是建好市級數字城管智慧中心。數據融合、信息共享,搭建起覆蓋“市、街、社”的城市管理協同工作網絡,實現城市管理網絡單位和社區的互聯互通,實現與公安和交警的視頻監控系統的對接共享。三是建立作業市場化、監督社會化、執法專業化、管理效能化的城市管理體系。實現管理層與作業層的分離。進一步拓展社會資金參與城市管理渠道,建立城市管理多元化投入機制和監督檢查責任制相統一的運行機制。逐步推行城市公共資源經營權公開拍賣拍租。通過市場化經營產生收益,促進城市管理良性循環。當前,可以從城市保潔入手,以六角亭街道辦事處環衛保潔市場化為例,調整一部分保潔區域作為試點,以公開招標的形式,引進市場主體進行管理,并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市場主體進行監督,逐步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長效機制。
(三)堅持不懈抓市民素質提升,形成城市管理良好氛圍。
一是落實好評優和曝光。把正面引導和負面曝光相結合,開展“最美恩施人”“最美小區”“最美社區”等評選活動,加大對不文明行為的曝光、懲治力度,讓市民對不文明行為說“不”,以此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廣大市民的文明意識、環衛意識,依靠全社會力量共同關心、支持環衛工作,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做好環境衛生管理。二是繼續辦好市民學校。發揮“一長四員(片區長、網格員、保潔員、物業管理員、監督員)”的作用,切實讓文明宣傳進社區、工地、學校,注重細化文明城市宣傳內容,增進宣傳效果,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參考文獻]
[1] 佚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C].核工業勘察設計,2016.
[2] 寧夏中衛市政府.關于印發中衛市城市亮化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中衛市人民政府官網http://www.nxzw.gov.cn/gk/zfbwj/5026.htm,2015-03-31.
[3] 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 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EB/OL].甘肅政府官網http://www.gansu.gov.cn/art/2017/1/4/art_35_296741.html,2017-01-04.
[責任編輯:譚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