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麗媛
[摘 要] 現代社會是一個有著特定本質內涵的社會,它實現了全面的系統化。作為現代社會系統之重要子因素的圖書館也實現了全面的轉變,即從收藏轉變為知識的生產,最為明顯的就是大學圖書館。生產知識因此成為現代人追求事物價值的本質要求。大學圖書館在知識生產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本身就是現代知識生產的重要部分。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現代理念;現代范疇;知識生產
[中圖分類號] G25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7)04-0024-04
無論人類的藏書歷史有多么悠久,也不論藏書數量有何其繁多,圖書館都可謂是整個社會乃至人類進步的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當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時,這種利用圖書館來展開知識生產的過程會進一步強化。很明顯,圖書館在知識社會中儼然成為了知識集合的一個實體。從這一點看,圖書館為整個大學的研究,與整個知識生產之間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一般圖書館之現代狀況
現代,如果從其表現形態來說,更多是一種理念的轉變,所以就整個歷史來看,人類的發展是一個從不自由到自由的過程,超越主奴關系[1]并向著一個更高層面的作為自由人[2]的境況發展。從這個層面出發就能看到,現代理念已經在現實地成就自身,并把這種成就表達進一切規劃中。
當柏拉圖提出“理念”這個概念時,認為真理屬于理念世界,而感性世界占據了意見。古希臘的全部世界觀于是就被柏拉圖思想占有了。柏拉圖成了整個人類歷史自行展開的那一個基點。所以,在現代社會,當歷史被表達為一種社會總體的實踐時,歷史就被把握在了思想中,而這便是黑格爾的思想精髓。
在如此一個宏大的人類歷史發展的背景制約中,審視圖書館這個單純的社會實體,已經無法避免地要被置入這種現代性境況中來看。當圖書館完全從一種象征變為一種知識生產無可卸去的鏈條時,圖書館在整個社會中的結構以及由此結構發揮的功能完全就變了。
以往總認為,圖書館應該“在那里”。這里不妨將以往圖書館的存在狀態描述一下:一個非常寬敞的房子,里面有層次不同或相同的書架,上面陳列了到之前為止的全部圖書館類資料。這種所謂的藏書場所在現代社會被命名為圖書館。可是應該認清楚,這種圖書館所施行的功能僅僅只是保存,如同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一般。
現代社會不僅要求如此一樣的圖書館實體建制,而且還通過將其化為一門學科,保證了圖書館自身的知識形態——圖書館學,就因為研究圖書館而產生了。它把自身的淵源追溯至第一次收藏書籍的時空點上,進而確定從那一刻起人類就已經具備圖書館意識。圖書館也因此而產生并被加以發展。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圖書館學誕生于一種人類自由自覺的意識水平,它已經參與進人類歷史的總體實踐的一個環節中去,因為歷史就是一種自身按照其意志來創造自身的實踐本身。如此一來,圖書館的結構變了。圖書館的全部建制上不僅僅在于收藏,而且還有知識生產。
二、 現代范疇與大學圖書館
現代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是因為現代完成主體的建構。建構就是把人表達在某種范疇中。現代之建構就是指一種現代范疇的運作。
以往只重視收藏的圖書館在這種范疇運作中,展示了自身被隱藏遮蔽的獨特功能。它說明作為實體的圖書館,可以完全發揮出以往沒有估計出來的力量。實體的力量通過現代之轉換,將自身的實體存在削弱之后展示了知識生產背后的理性秘密。這個理性秘密就是向著自身的規劃而忽視一切非理性的剩余物[3]。但不論怎樣,圖書館通過現代范疇的運作,改變了自身單純的儲備功能,并在理性的支配中,將這種儲備的圖書資源轉換為現代社會所需的知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生產非常迅猛的社會。當知識成為一個現代社會獨有的標志時,人類也就非常自信的在知識領域專門從事生產工作了。這種生產與其他任何一種物品的生產過程是不同的,因此所起的社會功效也是不同的。在人類思維還沒有重復發展起來的時候,知識還具有現代意義,它還帶著人類幼年時期獨有的巫術與迷性的性質,對世界的解釋是按照某種神意的意志展開的。早期人類還沒有關于世界的具體知識,而只是一種世界態度,一種基本的周遭感知與基于感知基礎之上的世界圖景。這個圖景一定程度上來說僅僅是一種表象。
從古到今,人類對自身的認識與周圍環境的認識都是在不斷深化。但現代社會,完成一個非常讓人驚訝的人類意識領域的轉變,那就是對于知識的生產,實現由個人向整個社會的轉變。也就是說,以前,人類在知識領域側重于個人的作用,而現在則側重于整個社會。這種轉變人類已經具有明確的自我認識,已經認識到這種轉變對于創造財富的價值所在。
當下,大學圖書館相對而言是獨立存在的,它僅僅為它所在的機構的知識精英來服務,而并非所有知識受眾。從這點來看,它的服務群體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大學象征著整個社會知識生產的能力。現代社會是一個把假設放在進步之上的社會。也即是說,它的所有問題之基礎都是一個進步的假設。因此,知識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創新。只有創新,才有效益。總之,由于社會階層的明顯化,所從事專業與工作的差異化,大學圖書館負擔著知識生產的重任。
三、 現代大學與大學圖書館的知識生產
(一)現代大學圖書館的知識生產
大學從其本質上來說就是現代的,雖然從古希臘柏拉圖學院可以算起,但那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它只不過是一個最初的大學之發端。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是在完成自我主體性的建構之后產生的,準確地說,它是一個立足于人類求知本性基礎之上的知識共同體,進而成為整個人類進行知識生產與世界支配的象征物。在這個共同體中,圖書館負擔了知識生產的基礎信息,它構建了基于普遍理性之上的知識倉儲與生產。
大學就是一個統一體,從本質上來講,是知識學科的統一體。這個統一體建構人類認識世界的全部圖景。也就是說,這個統一體表征了人類至今為止的知識生產狀況,從事知識生產成為現代大學的一個基本使命。而作為大學之不可分離部分的圖書館,其本身也在從事相應的知識生產,甚至一定程度上來說,它因為自身的獨特性,即對大量信息的倉儲以及研究,建構一種基于信息基礎之上的知識。這種知識形態被表達成一種關于知識之所以能夠成立的信息前提,也就是說,它在追問知識之所以能夠成為知識,大學之所以能夠成為知識生產精英的匯聚地,其原因必定是基于一定的信息前提之上的。如果缺乏這種信息前提,那么任何一種知識生產必定成為沒有意義的復制品或是劣質的替代品。因為如果查閱相關的數據,就會顯示某一課題在某一時間段被研究過,甚至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在這個意義上,任何一種基于研究的知識生產,其前提總是與圖書館有著不可分離的聯系,甚至可以說,任何一種知識生產,都是圖書館自身的知識生產,因為現代社會的知識產權體系已經從根本上保證了知識主體的權益,也就是說保證了某人作為某種知識生產者的基本權益。
大學圖書館之知識生產,是現代知識生產的一個重要基礎。如果沒有圖書館之知識生產,也就是說,如果缺失了這個環節,那么任何現代的知識生產,都是不完備的。它不能保證這種生產的知識是否重復了前人的作品。雖然從古至今,研究課題的生成是因為生產現實的變化而產生的,但是,這種生成在現代社會變成了可以不依靠現實而產生的。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圖書館之信息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邏輯對現實進行某種預測,并從而在理性的層面規避現實發展的方向,進而最大程度地完成資本時代的理性邏輯規程。在現代,大學圖書館已經完全有能力完成基于信息層面的知識生產,并且可以依靠現代大數據背景,生產關于知識的知識。
(二)知識生產下大學圖書館的社會功能
生產知識,這是現代的使命,也是大學圖書館所承擔的重要社會功能。因為社會進步的內在要求知識不斷地推陳出新。只有這樣,才能在理性層面指導進步的各個要素。如果沒有這種新舊更替,那么知識也就無法成為現代主體表象,成為不斷表象著現實的圖景。
因此,從知識作為主體表象的時候,大學就已經成為知識生產的主要場所,而作為大學之重要部分的圖書館自然就成為一個知識生產的基地。在圖書館中,各種材料分門別類,本身就是知識生產成果的統一表達。從這些實在表征中就能看出,大學圖書館作為知識生產之一環節的重要作用,從提供材料到最終將成果作為材料來提供的循環運動。這種循環運動就是知識從最初的舊知識轉換為新知識的一個過程,通過這個運動過程,它實現了人類與現實世界的最切近的對接。
在現代意義上,圖書館是一個可以生產知識的地方,這不僅是因為作為現代主體的人之表象的關系,而且還是因為知識生產是一個與資本緊密相連的東西。資本的增值依靠生產,而現代社會基本上依靠人類的知識表象為資本的增值提供了非常堅實的基礎。人類社會的發展無時無刻不依靠資本,也無時無刻不依靠知識。而所有可提供知識生產的信息基礎則被大學圖書館進一步夯實了,它一直以一種非常堅定的姿態保證了基于信息生產之上的多學科的研究。
或許會有人問,大學圖書館真的有這種功能嗎,真的可以實現知識生產這個在后現代理論視野中不斷探索的課題嗎?或者是,大學圖書館作為可以為知識精英提供信息變遷的地方,這個空間從根本上來說是實體嗎?
其實,大學圖書館從一開始就肩負提供研究材料的重任,它只有將所有可以包括的信息涵蓋全,才能保證一種知識提供,才能在信息上補充知識精英因單向度社會造成的知識匱乏。馬爾庫塞認為現代社會的性質是單向度的,這就是說生產異化造成的人類知識表象在微觀層面的分化不斷在加劇人自身的知識匱乏。從本質上來看,大學本身就是一個擁有知識的知識匱乏之地,因為作為從事單個專業研究的知識精英很少接觸到本專業知識之外的知識,他的知識框架已經從本質上固定著他的思維方式,并在這種情況下,不斷將自己的知識匱乏作為一種現實承認下來。因此,大學作為一種統一體,其根本就是知識之統一體,是人類表象在現實層面——實體層面的統一。這個統一,作為一種現代之狀況,被整體的搬進圖書館用以保存,成為現代之知識生產能力的象征物。
當下,對大學圖書館的純信息化的打造就是站在資本理性角度的一個舉動。只有這樣做,才能為生產消費提供充分的知識支撐,才能保證大學圖書館社會功能的全面實現。從象征的意義上來說,大學圖書館不僅僅是單純的某部分人的,而是現代社會以及現代大學成就自身的結構所需。缺少這個板塊,現代社會就失去自身的本質內核。
從上述意義上來看,大學圖書館是現代知識生產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傳統的倉儲,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夠獲得自身的存在意識,從而成為積極參與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M] .王誠, 曾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 帕累托.普通社會學綱要[M].田時綱,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責任編輯:曾 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