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或許AI只能被很小的一部分人利用,又或許能夠造福千千萬萬的人,這也許是當今世界的最大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于我們人類自己?!?/p>

全球暢銷書《人類簡史》的作者、41歲的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在這個驕陽似火的7月帶著他的新書《未來簡史》來到中國。對于《未來簡史》這本書談論的主角,赫拉利說:“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著名、最重要的科學發現,或者說,是整個21世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演變。我們稱之為:人工智能(AI)。”
在首次上海之行中,這位通曉人類學、生物學和基因學等多種學科的青年學者,在“主動進化·造就未來大會”上化身“未來學家”,用帶著希伯來語口音的英語對AI做出解讀和預言,沖擊著中國讀者的思維。
巨變前夜
在赫拉利看來,過去40億年所有的生命完全按照有機化學的優勝劣汰規則進行演化,因為我們的生命是有機化合物組成,不管是巨大的恐龍還是阿米巴蟲。這樣的規則即將在我們眼前發生改變——三種改變人類的方法正齊頭并進。
其一,是生物工程。就像“升級智能手機和電腦一樣”。比如,熒光水母中的某個基因,可以植入兔子使其變成熒光兔子,理論上也可以發展出“熒光人”,帶點科學與藝術的創造。
第二個方法激進一點——生命再造,有機與無機結合,不再受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有機生命體。那就是仿生的手腳甚至眼睛等器官,與生命體的結合?!斑@同樣像我們換手機,隔幾年就可以換一次手臂,”赫拉利說,這些手臂比有機體的手臂更有力、更靈活,適應不同的工作,而且可以同時擁有更多的手臂——比如半機械人,8條手臂,有的手臂可以帶在身上,有的呆在旅館,受控地洗衣做飯。
而第三種最激進的改變則和AI有關——AI將替代物競天擇,我們的生命將根據AI設計,脫離原先有機化合物的限制,而進入一個無機的世界。
“在有生之年,我們會逐步看到有機化學規律和無機智慧性的生命形態并存。有機生命是適應地球環境而存在和繁衍的,而無機的生命形態比如AI機器人則沒有這些限制,所以我們有可能突破地球的限制而可以進入到其他星系。”赫拉利預言道。
AI代替人類決策?
如果第三種改變成為現實,未來人類做決策的過程,將會逐步拱手讓給計算機或AI算法。赫拉利舉例說:“比如讀一本書,以往很多人一般會依賴自己的感覺、喜好,但是在今天,我們逐步把購買什么書的權利讓渡給了售書網站,網站一直在收集你的數據并了解你的興趣。當你在電子閱讀器上讀這些書時,這個設備也在讀你。而做出決定的能力就像一組肌肉一樣,肌肉你不用的話就會退化,你對計算機信任越多,依靠AI來做決定越多,你就會失去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赫拉利還以找路為例,從前我們必須有方向感,在太陽星辰下知道往左走還是往右走;而今,有了智能手機,從衛星定位到地圖導航,指路權轉讓給手機?!斑@還只是小小的人類權力,二三十年后機器可能會為人類做出更多重大選擇,包括去哪里上大學,甚至和誰結婚,都可以搜索匹配?!?/p>

而且,赫拉利把人類也視為一種算法,如果以運算能力和數據存儲等方面來比較,人類這一算法在AI面前毫無優勢。不過,我們不用因此而悲觀?!昂虯I 相比,人類在提供經濟價值上確實沒有多少競爭力。然而在體驗并理解情感、從痛苦中自我解救方面,AI 與我們沒有任何可比性?!?/p>
赫拉利承認,AI 每天都在進步。開汽車、診斷疾病,人類在這些領域越來越難與AI 抗衡。但這不代表我們最終可以依賴它消除痛苦,尋找快樂。以AI 理解人類大腦、操控情感的能力,它可能永遠理解不了我們的痛苦和快樂。
而且,赫拉利強調“智力不是意識”。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智力和意識是合為一體的,但是計算機不一樣。隨著電腦越來越強大,很多人認為計算機也會產生意識,但AI發展到今天,計算器的意識仍然為零,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未來計算機會獲得意識。以AlphaGo為例,圍棋是需要智慧的游戲,但是卻不需要任何的感知能力。在比賽中,機器不會有任何的焦慮感,即使贏了比賽,機器也不會有任何高興的感受,這其中不涉及任何的意識和感覺。
很多的科學電影創造了一些有意識的機器人,讓大眾感到困惑,機器人真的有意識了嗎?”赫拉利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不過他補充說,“如果這一天真的來了,也應該是人類和機器人雙方共同的決定,因為一旦機器人有意識,它們會和我們一樣感受到痛苦,那也它們也應該有權利決定自己接受怎樣的待遇。”
AI將讓大多數人失業
赫拉利認為,隨著AI變得越來越好,它就有可能把人從就業市場當中擠出去,這對于整個社會的經濟和政治都產生革命性的影響?!盁o論是體力工作還是腦力工作,凡是重復性工作,無需創造力和靈活應變的職業,都將被取代。因為這些職業的思維是AI最容易替代的。”
赫拉利認為,司機的工作就有可能被AI取代。“十年前,如果說AI駕駛的技術比人更好,大家會覺得這是一部科幻小說。但是今天所有專家都達成了共識??赡茉龠^一兩年時間,AI就能夠比人類駕駛員的平均水平好得多。屆時數以百萬計的出租車、卡車、公交車司機會失業,讓位于自動駕駛汽車?!?/p>
對于專業要求非常高的醫生這一職業,赫拉利也認為難逃被AI替代的命運?!癆I在疾病診斷方面能夠做得更好,提出治療方案比平均水平的醫生更好。因為普通醫生的知識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天都在更新知識,不可能一個人知道全世界所有的疾病藥物和研發結果。但AI擁有的數據可以是無可限量的,它可以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熟知全世界所有疾病,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跟蹤一個患者?!?
赫拉利預測,AI醫生相當于你身邊有一個隨時待命的醫生,實時追蹤你的身體狀況。這不再是每年做一次體檢,意味著對于癌癥這樣的疾病不是等到癌細胞擴散時再去醫院檢查,而是在剛剛出現癌細胞的時候就能夠被發現。而且,AI會發現癌癥早期的癥狀提出診療方案。一個好醫生不僅僅是了解你病情,還需要一些情感方面的了解:病人是不是害怕了,或者生氣了,憤怒了等。因此,AI比人類醫生還能夠撫慰病人心靈(就好像《超能陸戰隊》的大白)。
在赫拉利看來,AI醫生更劃算?!叭祟愥t生怎么培訓?可能需要七八年讀大學,臨床實習之后才會培訓出一個合格的醫生。但AI只要技術上實現一次突破,你拿到的不是一個機器醫生而是無窮多的AI醫生,它們可以被復制。這個比培訓人類醫生要高效得多,雖然一開始要花數天價研發費用,但是一旦研發出來就可以無窮復制?!?/p>
在赫拉利看來,無論是律師還是教師,無論是建筑工人還是記者,都有可能在未來被AI取代。當然,他補充說,需要處理復雜案件的出庭律師可能不會輕易取代;需要深入調查某一事件的調查記者也很難被取代。但那些只是簡單處理信息或者有章可循的工作,分分鐘就被AI搶了飯碗。
當然,AI取代人類工作還要考慮性價比。“一方面,考古學家比卡車司機更需要創造力。另一方面,如果要用AI取代考古學家,需要投入大量金錢。如果一種職業被取代后能省下的金錢越多,那么這種職業被取代的可能性就越大。用AI取代世界上所有司機,將省下一大筆錢。但考古學沒有這么多利潤。因此就算AI能取代考古學,這樣做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我認為考古學是比卡車司機更安全的職業?!?/p>
此外,人類心理也會讓一些工作保留“人類員工”,例如妓女這一古老職業。“AI機器人完全可以取代人類妓女。但有些人出于心理因素,還是會選擇人類妓女,即使性愛機器人的功夫好得多。因此,賣淫這個嚴肅問題并不會因為科技發展而根除。”
更像婚姻,而不是戰爭
赫拉利認為人類并非在與AI作戰?!叭祟惡虯I的關系更像婚姻,但每對夫妻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兩人之間誰是更強大的一方?所以回到人類和AI,我認為人類會分為一小部分精英,和其他絕大多數普通人。危險在于,AI會讓一小部分精英人群更強大,而同時絕大多數人就會失去一切能力。因此,問題并非在于AI會打敗或主宰人類,而是一小部分人將主宰其他人。”
赫拉利擔心的是,一旦那些因為AI而失業的人真的再無經濟價值,無法為社會的繁榮做出任何卓有成效的貢獻,他們便會淪為“無用階層”。而到那時候,以政府為代表的精英階層也許會在他們身上放棄投資醫療和教育,他們將被整個社會系統徹底拋棄??植赖氖?,未來99%的人可能屬于無用階層,另外1%的人則成為掌控算法、通過生物技術戰勝死亡的智神(Homo Deus)。
在赫拉利看來,技術并非決定性因素。使用同一種技術,卻能創造出完全不同的世界?!皩τ贏I來說也是一樣?;蛟SAI只能被很小的一部分人利用,又或許能夠造福千千萬萬的人,這也許是當今世界的最大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于我們人類自己?!?/p>
而且,當預計到AI將取代大多數工作時,赫拉利也不知道應該教給孩子什么知識,才能讓他們在二十年后保持競爭力。很有可能的是,學生今天學的知識,到了他們四十歲時會變得毫無用處。“那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什么?我的建議是專注韌性和情商的培育。在過去,人的生命被分為兩個部分:前半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后半生則是工作謀生。到了2040 年,這樣的模型將會不復存在。人必須將學習貫穿終生,不斷升級,才能不被踢出局。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孩子這樣的技能,讓他們可以不斷獲取新知識——即便到了60 歲,還具備升級的能力?!?/p>
問題是,教師們對于教授數學知識很擅長,但對于情商、韌性的培育則近乎束手無策。誕生于19 世紀工業革命的教育體系,包括讀書、聽課,在這一方面用處有限。可以預見的是,在AI 時代,這種體系必將破產。
當數據量足夠大
赫拉利提醒大家,與其擔心未來AI與人類作對,不如考慮一下當下自己的數據被科技巨頭(包括私人公司以及政府機構)的獲取?!澳壳皝砜?,科技公司通過壟斷人們消費的信息控制我們。這意味著它們有權力定義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重要的。然而長遠來看,科技巨頭真正的權力在于從我們身上收集到的數據?!?/p>
赫拉利擔心,有了足夠的數據,這些科技巨頭便可以創造出比我們自身更了解自己的算法,并因而能夠操縱我們的決定及行為。更為可怕的是,如果數據量足夠大,它們甚至可能解碼人類身體及大腦的深層機制,并因此獲得建構新生命形式的能力。現在大家都知道有機體是一種生物算法,而那些能夠解碼生物算法的巨頭,終將成為生命的主宰。
因此,赫拉利給出了他的個人建議:不要輕信科技。“讓科技服務你,而不是你服務它。如果不當心的話,科技會開始支配你的意志,將你納入它的范式中加以奴役。因此,你一定要比別人、比機器更了解自己,了解你此生真正想要的東西。因為人類將進入一場巨大的競賽:一方是獨立個體,另一方則是利用大數據技術監視你的巨頭。一旦它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它就可能開始控制甚至操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