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偉
在鄖陽,最避不開的話題就是水了,確切地說是漢江水。長河綠水,徜徉恣意,是鄖陽人骨子里的驕傲。“北京都喝我們的水喲”,這句自豪的話,讓人聽來心里暖暖的,為話里的一份樸真,一種鄉土的自我榮耀。
鄖陽人的驕傲是有根基的。鄖陽東接武當山,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國家限制開發功能區、丹江口水庫壩上第一區。兩次淹沒、兩次搬遷、三次移城,為南水北調工程的勝利竣工和持續造福社會,做出了不可忘卻的貢獻。如今,汩汩清流日夜不息,穿越中原大地,沿太行山脈東麓,千里北上抵京。
這清流來之不易。除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這樣的標簽,鄖陽還有一個鮮為鄂外人所知的稱謂:秦巴山片區脫貧攻堅主戰場,鄖陽承擔著水質保護和脫貧攻堅雙重使命。十堰市鄖陽區地處鄂西北,是新階段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革命老區重點縣。全區有省定重點貧困村85個,貧 困人口 49737 戶 164272 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 24300戶 70892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鄖陽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付諸行動。在鄖陽,扶貧與綠水不可分開,生態的紅線刻在每一位扶貧干部的心里。
面對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的雙重任務,鄖陽區圍繞生態保護,探索出了生態加扶貧的持久脫貧模式。《發揮生態優勢 實現綠色脫貧》,鄖陽區委書記孫道軍從全局介紹了鄖陽發揮生態優勢實現持久脫貧的措施;《整合資金打硬仗 保護生態扶真貧》,以保護生態為主線,大膽創新,首創整合資金,發展生態農業;《創新網絡解法 在陽光下扶貧》,引入網格化管理機制,壓實駐村幫扶責任,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幫扶工作有序高效規范。
飲水思源,讓我們記住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