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工作要量化考評,列出得分明細,并及時分析原因、找出問題和不足;要針對問題制定出整改措施和對策,進一步拾遺補缺,加快脫貧攻堅工作的完善和落實……”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扶貧辦主任劉崇寶列舉的這些正是臨沭縣在“四看四查”大回訪工作中的具體要求。
“四看四查”工作包括對已脫貧戶全面開展“四看”,即看是否享受了健全的扶貧舉措;看脫貧戶是否享受了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孝善扶貧、健康扶貧、社會扶貧等扶貧政策;看脫貧戶是否從產業項目、分工、分紅等扶貧項目中獲得預期收益;看脫貧戶2016年度收入是否超過3402元,是否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看是否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
同時,對未脫貧戶全面開展“四查”,即查家庭情況,包括核實手冊和系統中貧困戶的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人口、健康狀況等信息是否準確;查致貧原因,包括查手冊、系統中填寫的貧困戶致貧原因是否與實際情況一致;查幫扶措施是否制定準,是否根據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查脫貧責任是否落實準,貧困戶是否有幫扶責任人,手冊和系統中是否填寫準確,幫扶政策是否落實。
通過“四看四查”切實摸清了縣內脫貧攻堅的底子,使各項幫扶政策落實得更細更實。
考核讓“量化指標”亮劍
所有走訪的貧困戶家中均有幫扶干部;貧困戶都能說出自己獲得的幫扶措施;所有走訪的貧困戶都有扶貧包,扶貧包中資料齊全……在“四看四查”工作情況通報中,詳細記錄著入戶走訪臨沭縣曹莊鎮前河口村10戶貧困戶獲得幫扶的具體情況。
臨沭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檢查過程中,將考核評估結果落實到戶到人,并將相關情況一一列舉,具體問題調好入座,指出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同時,臨沭縣還在臨沂市扶貧辦出臺的脫貧攻堅考核評估政策的基礎上,不斷細化考核標準,并將各大考核項分解為多個小項,小項目中分門別類地列出主要工作和活動分值,逐一打分考核落實到鎮、到村、到戶,切實做到縣不漏鎮、鎮不漏村、村不漏戶。
指標量化措施的實施,極大地激發了基層脫貧攻堅責任單位、干部群眾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促使他們壓實擔子、夯實責任、砥礪前行,為基層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展開奠定了基礎。
評估讓“民意調查”表態
脫貧怎么干,群眾說了算;脫貧不脫貧,大家說了算。在臨沭,干部群眾滿意度調查,被作為考核評估中一項重要的量化指標。
“您好,我是臨沭縣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的訪問員,受縣扶貧辦的委托,想了解一下扶貧工作情況,請您配合回答一下。”在臨沭縣便民服務熱線辦公室,10名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訪問員正在就前期脫貧攻堅開展情況進行調查。原來,為了及時快捷地體察民情、了解民意,更好地服務于縣委、縣政府扶貧決策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臨沭縣于2016年開通了“12340”調查服務熱線,對群眾來電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同時對脫貧攻堅的群眾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
“前幾天接到了‘12340給我打的電話,問我家里獲得幫扶的情況,我就試著將家里需要解決的問題告訴了調查員,沒過幾天就有人來我家了解情況了。”前河口村貧困戶老劉說,他家的問題解決之后,“12340”還專門打電話問他問題解決了沒有,滿不滿意。“政府這么關心我們貧困戶,我們能不滿意嗎?”同時,為了確保信息的公正和準確,每次調查都采用計算機輔助電話系統,有效杜絕了人為的干擾,確保結果真實有效。
據統計,僅在四月下旬的民意測評中,工作人員就現場解答落實問題4500件,統計歸納1422個數據,記錄致貧原因270條,數據總體誤差小于3%,置信度大于97%。通過“12340”熱線,基層干部與全縣已脫貧戶和未脫貧戶,與全縣兩萬余名群眾在線上暢談民生話題,與人民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真正使“群眾滿不滿意”成為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剛性指標。
機制讓“規定動作”倒逼
“原來感覺只要去了貧困對象家里,面對面了解情況解決問題就好了,現在看來還是不夠,還要看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貧困戶實際情況和要求,幫扶的措施是否長期有效,要嚴防脫貧后再返貧……”臨沭縣扶貧辦主任劉崇寶深有感觸地說。
目前,臨沭縣扶貧辦在建立起完善的脫貧攻堅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其結果運用的制度化。將每次考核評估量化的分值及排名情況以簡報的形式印送縣委縣政府各級主要領導,把考核評估結果作為各地黨政領導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對考核評估排名靠后、群眾反映問題突出的部門,由縣扶貧辦函告其主要領導,提出整改建議,并對考核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早預防,督促整改,確保第一時間完成上級交付的脫貧攻堅任務。
多次的脫貧攻堅工作督察和考核、連續的量化考核和通報、連續有針對性召開的現場整改推進會,不僅讓更多基層扶貧干部從思想上重視、從行動上自覺、從內心主動理解和踐行脫貧攻堅工作,更讓臨沭脫貧攻堅工作在完善的考核評估機制中穩步推進。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扶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