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妮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參與市場經濟活動越來越多,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廣,受社會上一些消極腐敗思想的影響,再加上體制機制不夠健全完善等因素,高職院校的腐敗案件時有發生,這不僅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的改革發展,而且還給高等教育事業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在這種形勢下,高職院校的紀檢監察部門要認清紀檢監察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積極探索紀檢監察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切實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任。
關鍵詞:高職院校 紀檢監察 紀檢監察干部 探析
隨著辦學自主權和辦學規模的擴大,以及產學研結合的拓展,高職院校參與市場經濟活動越來越多,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廣,受社會上一些消極腐敗思想的影響,再加上體制機制不夠健全完善等因素,高職院校的腐敗案件時有發生,嚴重阻礙高職院校的改革發展。在這種形勢下,高職院校的紀檢監察部門作為學校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監督主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要聚焦主責主業,認真分析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切實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任,保證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職能本位回歸,推進學校反腐敗工作不斷發展。
一、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
(一)社會腐敗現象侵蝕影響。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在管理制度、民主決策、內部監督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尤其是面對社會腐敗現象直接入侵,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應對乏力。
(二)權力過分集中不受監督。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職院校擁有更多的自主權,高職院校某些領導干部和職能部門的權力也隨之變大。然而由于體制機制的限制,對高職院校一些自主權使用尚缺乏制度規范,對領導干部和職能部門的權力也缺少有效的制約和監督,“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等任性用權行為仍時有發生,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開展困難重重。
(三)“權力潛規則”泛濫蔓延。隨著“權力潛規則”的泛濫蔓延,人們對“權力尋租”現象的容忍力越來越強。在高職院校,很多腐敗行為多以看似合法的名目出現,常見的形式有回扣、折扣、提成、好處費等,行受雙方都覺得很“正常”,這給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查處腐敗案件造成諸多障礙。
(四)“職務違規”和“職能謀私”滋生滲透。高職院校中濫用公共權力和部門職能的現象在利益驅動和權力潛規則的作用下呈現“職務違規”和“職能謀私”滲透發展的態勢。這種滲透可謂無孔不入。如:科研經費管理漏洞突出,容易營私舞弊以及學術腐敗丑聞不斷等,這些以權謀私的行為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
二、當前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紀檢監察工作職能發揮不充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履職不夠全面。部分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開展工作側重于開會部署、案件查處、總結文案等方面,對黨風廉政教育、重大事項監督、信訪受理等工作或重視不夠或組織不力。同時,紀檢監察部門過多參與到一些具體業務的檢查監督當中,直接介入監督對象的具體管理行為,不僅增加了工作量分散了工作精力,又混淆了責任邊界,導致紀檢監察工作看似忙碌,實際并未全面履職。二是職能作用發揮不明顯。一些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履職不夠主動,開展政治監督與紀律檢查履職形式單一,指導檢查其他部門開展工作不夠,開展調研和提出建議不多,在工作中還存在怕得罪人的執紀難情況,問責工作落實不到位。
(二)紀檢監察工作形式過于單調乏力。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形式通常缺乏創新,不能抓住重點。很多時候,監察工作就是簡單地到現場監督檢查,然后就是總結上報,工作流于形式,監察效果反饋差。查處案件也單單是就事論事,沒有充分發揮案件審理和案件查處的輿論宣傳和警示教育作用,紀檢監察的效能得不到全面有效發揮,工作難以取得突破性成績。
(三)紀檢監察自身隊伍專業素質不夠完備。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隊伍的建設普遍存在人員配備不足、結構不夠優化、缺乏相應的培訓機制和激勵措施等問題。當前,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干部大多都是由從事紀律管理、學生管理的教師組成,對紀檢監察崗位職責缺乏全面準確的定位和認識,法律素養、辦案能力和文字功底等專業素質不夠完備,以致在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時很難發現問題。
三、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方法探析
(一)抓教育宣傳,發揮思想教育的基礎作用。近年來高職院校發生的許多腐敗案件警示我們,放松學習教育、放松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是導致思想蛻變最終滑向腐敗深淵的根本原因。因此,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一方面要積極拓展廉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加強對領導干部和重要部門、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質,增強他們的規矩意識和防腐拒變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師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的廉潔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引領示范作用,為做好紀檢監察工作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抓制度建設,發揮規章制度的保障作用。縱觀當前高職院校發生的一些腐敗案件,雖然有腐敗分子主觀方面的原因,但客觀上也與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很大關系。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紀檢監察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很多。如何才能有效地應對形勢變化和實際工作要求,關鍵要靠制度。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是一個過程。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政務公開、校務公開、“三重一大”制度、基建招投標等一些經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要不斷健全完善,抓好落實;對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建章立制予以規范,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時,還要注意規章制度的系統配套,使得各項規章制度相互銜接,相互照應。通過不斷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
(三)抓主責回歸,發揮紀檢監察的關鍵作用。執紀、監督、問責是紀檢監察工作的主責主業。目前,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過多地介入具體業務的一線檢查和全程監督,影響了主責主業的開展,在實際工作中“虛位”與“缺位”現象時有發生。因此,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部門要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理清監督與被監督的角色位置,充分理解被賦予的執紀、監督、問責權力,在實際工作中要找準位置,做到到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具體來說,一是在履行職責上要嚴格監督執紀,充分發揮問責權限,不拘泥于形式,善于理清頭緒,抓住主線,合理分配人力和集中精力,拋開不必要的包袱,破除各種干擾,揪出主要矛盾和問題,客觀公正完成本職工作。二是在完善機制上要注重整合優化資源,協調和統籌好高職院校反腐倡廉建設系統中的各種力量,建立和完善由紀檢監察部門牽頭、其他黨政職能部門參與的如紀檢審計聯席會議、黨風廉政宣傳教育聯席會議、“三重一大”督查聯席會議等工作聯動機制,形成合力推動工作。三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創新方法,靈活多變開展工作。傳統的監督方法經過實踐檢驗,不能很好地將工作落實,達不到預期效果。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要主動創新,改變思想觀念,創新工作模式,利用有限的精力取得更多的實際效果。從老舊的“點對點”的監督工作方法,向重點突破,術業專攻轉變;從定期定點檢查向靈活多變的方式轉變,要丟掉一勞永逸的思想,做到重復檢查,多角度審查,多方位監督,做到靈活、務實、有效。
(四)抓自身建設,發揮干部隊伍的核心作用。紀檢監察干部既是黨風廉政建設的實踐者,又是開展反腐敗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努力構建一支政治堅定,公正清廉,紀律嚴明,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組織機構,配齊配強干部隊伍。在人員的配備上,要考慮干部的優化組合,要注意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層次化互補。紀檢監察干部要盡量做到專職專用,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紀檢監察工作。二是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干部素質和能力。通過開展思想教育和黨性修養教育,提高紀檢監察干部的政治素質和規矩意識。通過開展業務培訓和交流,幫助紀檢監察干部更新知識結構,拓寬專業視野,提高紀履職盡責能力。三是深化管理機制,加強干部規范管理。建立健全紀檢監察干部管理制度,針對干部容易犯錯誤,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特別是已暴露出來的干部管理監督上的薄弱點甚至空白點,從機制、制度等方面入手,及時補漏補缺,設置監督關口,增加監督措施。對極少數紀檢監察干部以權謀私、受賄、腐化墮落等問題堅決嚴肅查處,維護干部隊伍的純潔性。四是健全獎懲機制,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通過建立健全獎懲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廣大紀檢監察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的潛在能力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張楠.新形勢下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理論與實踐探索[J].中國經濟出版社.2016.
[2]鄭小玲.高校科研腐敗表現形式及治理[J].中國成人教育.2006.(4)
[3]許慶選. 新形勢下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理論與實踐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