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要] 目的 觀察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糖尿病患者臨床效果的影響。 方法 對2012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給予調整血糖、控制感染、改善營養狀況等對癥治療的同時,實施心理干預,強化呼吸道護理,合理控制患者的飲食,指導患者適度運動等護理干預措施。 結果 78 例患者經給予對應治療的同時,給予科學、系統的護理干預,使空腹血糖降至(6.43±1.34) mmol/L;COPD 急性期癥狀均得到改善;肺部感染控制率為95.6%(43/45) ,患者滿意度達62.2%(77/78)。 結論 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工作在有效地控制血糖、觀察患者用藥反應的同時,應給予患者以心理支持,強化呼吸道管理,給予飲食、運動干預,以提升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 護理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2.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a)-012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nd diabetes. Methods 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nd 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7 were given the mental intervention, enhancing the respiration tract nursing, rationally controlling the diet of patients and guiding the proper exercises of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adjusting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ling infection and improving the nutrition status. Results The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78 cases could decrease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to (6.43 ±1.34) mmol/L, and the COPD symptoms during the acute period were improved and the lung infection control rate was 95.6%(43/45)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tients was 96.2%(77/78). Conclusion The mental support, respiration tract management enhancement and dieting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nd diabetes on the basis of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morality.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Diabetes; Effect; Influenc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糖尿病均為常見病,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展的加劇及生活方式和膳食結構的改變,2 型糖尿病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兩病并發發病率逐年增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較之單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糖尿病的病情均更為復雜, 臨床上控制這類患者的病情以控制血糖、改善呼吸功能為主,以達到減少急性發作的目的。由于兩病并發 ,致病情復雜,相互影響,在治療上互相制約,導致臨床治療效果不佳。因此,臨床給予對應治療的同時,還應加強對患者科學、系統的護理干預,以保證治療效果, 尋求一種合理的護理方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2012年1月—2017年1月,該院對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科學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共78例,參照 1999 年 WHO 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以下3 條中的任意 2 條即確診為糖尿病[1]: ①患者出現 “三多一少”等糖尿病癥狀;②任意時間的血糖超過 11.1 mmol/L;③空腹血糖值超過 7.0 mmol/L。采用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 COPD 診治指南的標準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其中男42例,女34例; 年齡 46~64歲,平均年齡 ( 55.7 ±6. 2) 歲; 2 型糖尿病病程 3~12 年,平均( 7. 1 ±2. 5) 年;空腹血糖為(7.96±2.15)mmol/L,糖化血紅蛋白為 (7.9±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 2~7 年,平均(4.1 2.3) 年,入院合并肺部感染45例。
1.2 方法
對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給予調整血糖、控制感染、改善營養狀況等對癥治療的同時,實施心理干預,強化呼吸道管理,合理控制患者的飲食,指導患者適度運動等護理干預措施。
1.3 治療結果
78 例患者經給予對應治療的同時,給予科學、系統的護理干預,使空腹血糖降至(6.43±1.34) mmol/L;COPD 急性期癥狀均得到改善;肺部感染控制率為95.6%(43/45),患者滿意度達96.2%(77/78)。
2 護理干預措施
2.1 心理干預
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病程長 ,治療復雜 ,在長期的病痛折磨下,患者往往會產生抑郁、悲觀等消極情緒,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全面評估,耐心聆聽患者的傾訴,及時了解患者的生活及心理需求 , 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強調個人主觀心理對其行為具有主導作用, 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給予相應心理安慰及指導 ,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和治療,穩定患者情緒,向患者講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及治療措施 ,重點闡述遵醫囑治療糖尿病對控制其血糖、延緩糖尿病進展及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的重要性及其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益處[3],并從健康信念形成角度解釋在何種狀態下人們會實施健康行為以預防疾病, 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同時動員患者家屬及時督促與監督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2.2 呼吸道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至關重要,重點在于及時清除呼吸道積痰,要采取有利于呼吸道通暢的體位, 長期臥床的患者應取半臥位或坐臥位[4]。選擇側臥位休息,適當墊高患者頭部,以改善呼吸道阻塞狀態[5], 由于患者能量消耗巨大, 呼吸肌往往處于疲乏狀態, 排痰能力減弱,導致痰液無法有效咳出,指導患者進行有效排痰很有必要。 患者可先進行 5~6 次深呼吸,再吸氣,張口淺咳,使痰液到達喉部,迅速咳出痰液。當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時,可使用吸痰器,先吸凈口鼻腔分泌物,然后將吸痰管輕輕插入氣管,邊吸邊將吸痰管以旋轉式向上退出,每次吸引時間不超過 10 min, 持續吸引時間控制在3 min,吸引負壓控制在 40~55 kPa之間,如有發紺、心率減慢等癥狀時,立即停止吸痰操作。經常性翻身拍背,霧化吸入濕化氣道,以利痰液排出。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和上呼吸道感染,避免患者接觸粉塵、煙霧等刺激性氣體,防止病情反復。保持室內適宜的空氣溫度和濕度,確保空氣流通。
2.3 飲食干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時,合理飲食是提高兩病療效的關鍵,離開飲食控制,其它任何治療手段是不可能成功的。告訴患者控制飲食的重要性 ,使患者自覺執行飲食規則,在飲食指導時需要遵循個體化原則,根據患者的性別 、年齡 、體質量計算營養的需要量,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合理控制每日總熱量,蛋白質、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首選優質蛋白 ,含糖量低 、富含纖維素 、維生素的食品,食物避免種類過于單調,要多樣性[6]。戒煙限酒,患者用餐時間應當和胰島素治療的時間段吻合。
2.4 運動干預
對運動療法能夠幫助患者肌肉組織變得強健,并可幫助其充分利用體內的葡萄糖,從而弱化血糖與尿糖,降低胰島素的使用劑量。然而運動要注意時間、強度要相對固定,還要持之以恒才能達到治療目的,根據病情及個人愛好制定鍛煉計劃 ,指 導患者做適當運動 ,如散步 、慢跑 、老年健身舞 、輕便家務等。運動消耗機體的的能量,運動中的飲食調整也尤其關鍵,為了防止運動中低血糖發生,護士要告訴患者和家屬運動前要監測血糖,運動時最好攜帶甜點及病情卡 ,以備急需[7],在運動前應適當減少脂肪的攝入,避免酮癥的出現。注意運動量要與飲食平衡,且運動時間要在飯后0.5~1.0 h內,晨起和空腹不宜運動。
3 小結
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呼吸疾病及心血管疾病[8],高糖毒性可使腦細胞處于缺氧狀態,并損傷呼吸中樞,最終對呼吸功能造成嚴重損傷[9]。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長期飽受慢性疾病困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糖尿病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治療環節復雜,社會心理脆弱。因此,護理工作應在加強監測患者的病情、有效地控制血糖、觀察患者用藥反應的同時,積極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給予患者以心理支持,調整患者心態,做好健康宣教,強化呼吸道管理,給予飲食、運動干預,以提升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
[參考文獻]
[1] Corbridge S,Wilken L,Kapella MC,et al.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COPD: Part 1-A review of current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first of a two-part article[J].AmericanJournal of Nursing: Official Magazine of the American Nurses Associstion,2012,112(3):46-57.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 COPD) 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25(8) :453-460.
[3] 陳瑜,陸建芳.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用藥 依從性的干預效果探討[J].慢性病學雜志,2013,14(12):901-903.
[4] 丁麗娟,陳 萍,張慧萍,等.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護理探討[J].西南國防醫藥,2013,23(9):1020-1022.
[5] 龍瓏.針對性護理對 2 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血糖水平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2017,10 (3C):153-155.
[6] 黃蕊.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依從性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4,2(15):158-160.
[7] 沈設芬 ,徐桂女.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并發肺結核患者臨床康復效果 影響研究[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2,8(21):951-952.
[8] 郭立新,王曉霞,李東曉,等.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附尸檢報告)[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6,14(3):201204.
[9] 王麗梅,李梅,周春娥,等. 合并糖尿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2):17-20.
(收稿日期:2017-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