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金
摘 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生態建設的新形勢下,在國有林場改革探索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影響了國有林場的改革進程。據此,提出改革要準確把握國有林場改革思路、方向和原則,并提出改革對策與建議,旨在加快發展我國國有林場改革步伐,促進國有林場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有林場;改革探索;問題;解決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明確提出“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頂層,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基,對維護生態平衡和國家生態安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國有林場承擔著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的重要職責,一直以來,為造林綠化、森林經營、促進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長期以來,國有林場功能定位不清、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林場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為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促進國有林場科學發展,充分發揮國有林場在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幾年來,很多國有林場利用其豐富的森林風景資源,相繼建成森林公園,為人們休閑、游樂提供了重要場所,并且為提升城鎮的品位和形象、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和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國有林場改革的方向和原則
推進國有林場改革是貫徹中央文件精神,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改善林區民生,促進國有林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要求。文章對于明確國有林場改革的方向和原則,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1.1 國有林場作為公共資源和資產,改革應堅持其社會職能
從當前以及今后國有林場在我國生態建設中的地位、作用出發,將現有國有林場全部界定為公益型事業單位。我國國有林場的林地、林木等全部生產資料和產品都是國家財產,是國家代表全體人民占有管理的重要的公共資源和資產,任何人不能隨意處置、私分或確權給小集團、部分人。國有林場改革應堅持為公眾提供社會服務的職能,使更多公民都能走進森林、接觸自然、放松心情。
1.2 國有林場要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提供豐富多樣的森林產品和生態服務
國有林場的改革應從實際出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城市中生存發展的人們身心疲憊,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自然、舒適的生活品質和環境。國有林場擁有的森林資源如能綜合經營和科學利用,必定能為人民提供自然的環境、豐富多樣的森林產品和生態服務。
1.3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也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國有林場在其建設和培育中,許許多多的勞動者為其付出了精力和心血。國有林場改革過程中,一方面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促進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也要解決與勞動者切身利益相關的就業、住房和社會保障等問題。
2 國有林場改革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基礎設施薄弱,制約林場發展
我國國有林場始建初期,大部分林場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沒有興建,或者建設標準太低;國家加大對農業的投資力度,但國有林場卻被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邊緣化,林區的道路、電力、通訊等設施無法納入政府的建設規劃中去,基礎設施建設欠賬持續增加。。落后的基礎設施,不僅職工生產生活條件艱苦,而且也影響了林場正常生產,制約了林場各項事業的發展。
2.2 管理體制不順,林場權益受損
一直以來,國有林場雖然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體制,但既未享受到全額財政支持,又無企業應有的經營自主權,與其目前應有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和任務相差甚遠,帶來公共森林資源在法律規定上的產權明晰與實際使用中的產權模糊的不對稱性,使得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常處于一種任人攫取的尷尬境地。突出表現為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得不到應有尊重和保護,政府隨意征占、調撥,農民侵占、蠶食、蓄意制造糾紛等現象時有發生,如以發展旅游為名剝奪或轉移林場旅游風景資源開發權而不給予合理補償、以糾紛為名向林場索取生產地段經濟收入等。
2.3 職工待遇較低,社保體系不完善
因林場人員包袱沉重,創收有限,經濟運行困難,大多數林場工資標準很低,林場職工生活困難,更談不上享受什么其他福利待遇,許多職工退休后生計沒有保障,醫療和養老保險體系不健全,成為影響林場穩定的主要因素。
3 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的對策
我國國有林場改革探索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國有林場的改革進程。針對以上問題文章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改革發展的對策。
3.1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溫家寶總理指示:“加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是加快林業發展、改善職工生活的基本條件”、“要把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建議將國有林場范圍內的公路、通訊、用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地方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組織實施,國有林場自行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應給予適當補貼,逐步改善國有林場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快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林區職工生活條件是全面落實溫家寶總理指示精神,同時促進林區生態和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全面提升林區人口生活質量,達到林區面貌大改變,也是建立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
3.2 改革森林經營管理體制
一直以來,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和行政手段,組織動員群眾參與造林經營活動。由于沒有與經濟利益掛鉤,造成了資金、勞動力資源的大量浪費。因此,必須改革營林機制。一是對國有林場的各項生產任務進行整合、分類,分清哪些是事業行為,哪些是企業行為,事業行為由國有林場完成,企業行為交給企業化、公司化的組織完成,將國有林場的生產和經營活動推向市場。二是改革營林用工制度,促進國有林場用工市場化。林場在開展營林生產中,所需的勞動人員可采取競標、競價、招聘、雇傭的方法,讓技能強、技術硬、懂業務的勞動者承擔營林生產,以提高生產質量。三是幫助鼓勵職工成立營造林公司或專業隊等企業化組織,承擔林場的各類生產任務。
3.3 完善社保體系,維護林場穩定
林場職工的保險涉及林場干部職工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事關社會穩定,事關林場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根據有關文件要求,建議國家人事、勞動和財政等相關部門以及地方政府將國有林場全體職工整體納入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范疇,讓國有林場困難職工和下崗職工享受低保和失業保險,以解決林場職工的后顧之憂,維護國有林場的穩定和發展。
4 結語
國有林場改革是一個工作點多、牽扯面廣、政策性強、極其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各個層面的積極努力。文章提出了國有林場改革的方向和原則,并針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法和建議,包括大力加強林場基礎設施建設,保障人們生產生活的正常進行。加快發展林場經濟,化解債務、落實人員分流、合理安置;合理界定林場經營權性質;遵循自然,以生態建設為主,促進林場可持續健康發展。通過這些措施,搞好林場建設,搞活林場經濟,關心下一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參考文獻
[1]易愛軍 國有林場:問題和挑戰[J]環境保護, 2011(11)
[2]徐正春 廣東省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的思考[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7(3)
[3]劉梅娟, 程云行 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有關問題的探討[J]林業財務與會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