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輝王嘉麗張 敏
(1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 安徽工程大學,安徽 蕪湖 241000)
基于ANP的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研究
鄒 輝1王嘉麗2張 敏1
(1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 安徽工程大學,安徽 蕪湖 241000)
提升區域物流能力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而對區域物流能力研究與分析是提升區域物流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分析影響區域物流能力因素的基礎上,文章分別從物流經濟指標、物流基礎設施、物流業務量、物流綜合競爭力四個方面構建了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建立ANP(網絡層次分析法)評價模型,并通過SD軟件計算出各指標權重系數,從而找出關鍵指標進行改善,提升區域物流能力。研究結果表明:通過ANP可以科學有效地對區域物流能力各指標重要程度進行分析評價。
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ANP
隨著推動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方案逐步實施,提高區域物流能力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和物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區域物流能力不僅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成為學術界關注和研究的焦點。如馮華等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了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模型,并以湖北省為例,進行實證研究,探討區域物流能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1];金鳳花等在構建區域物流能力指標體系基礎上,作了相應數據統計,并分析其對區域創新化發展的作用[2];周泰等分析了區域物流能力的特點和構成要素,并為提升區域物流能力作了相應對策研究[3];周泰等還針對發展區域物流水平,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TOPDIS法對十省市物流發展水平進行實證研究[4];王選飛等鑒于區域物流能力的復雜性和動態性,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綜合賦權法對其進行研究[5];雷勛平等對安徽省區域物流能力進行研究,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熵權法進行實證研究[6]。
通過文獻梳理看出,上述文獻分別從不同角度研究和分析了影響區域物流能力的各類因素,并運用了評價方法。但由于區域物流能力是一個包括諸多因素在內的復雜網絡體系,各因素對區域物流能力的影響是動態的,且內部諸多因素間存在相互影響和反饋。目前很多評價模型構建都沒有考慮區域物流網絡的動態性和反饋性。為此,本文將網絡層次分析法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引入到區域物流能力評價中,對其進行評價研究。從物流業發展規劃的角度分析影響區域物流能力的幾類因素,并基于這些因素構建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因這些指標間的層次性、復雜性和相互影響等特點,運用ANP對各指標權重進行確定,從而找出關鍵指標進行改善,提升區域物流能力。
2.1 區域物流能力分析
結合各類研究,本文認為區域物流能力是指物流服務主體通過合理有效組織和運用其系統內部各種資源,向區域內物流需求主體提供所需物流服務的最大能力[6-7]。區域物流能力體現了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物流系統滿足各種物流服務活動的能力。因此,區域物流能力包含影響各種物流服務活動的各類因素。本文從區域物流業、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角度對影響區域物流能力的因素進行研究分析,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需宏觀上對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物流發展環境條件及物流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這也是衡量區域物流業發展程度的重要途徑。其主要通過一些傳統意義上反映物流水平的經濟數據體現,如物流業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物流業投資總額;也通過反映區域經濟實力的物流園區、物流企業等體現。物流園區不僅是不同運輸方式的銜接地,也是實現經濟功能的集結地;而物流企業是實現物流活動和經濟價值的主體。
其次,物流基礎設施作為向區域內物流需求主體提供所需物流服務、物資運輸的基礎場所,也是研究分析區域物流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網絡是保證區域內各類物流活動高效運作的基本條件。物流基礎設施一般包括公路、鐵路、水路、港口等方面的基礎設施。
再者,區域物流能力提升和發展可以促進物流業獲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業務。因此,物流業務量也能從一定程度反映當前區域物流水平。物流業務量是指物流服務活動的作業量,當今時期,物流業務種類繁多,影響物流業務量的因素既包含能概括性反映業務水平的貨運量、貨運周轉量,也包含物流業中較為重要的快遞郵政業服務等。
最后,人才、信息、管理也是物流綜合競爭力的體現。人才已成為當今各行各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物流業的發展也是如此。物流人員在物流活動中進行管理、決策、控制、操作和處理問題,是影響區域物流能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業的發展也需要更多人才在各類物流活動中發揮作用。而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最大的區別是信息技術成為物流活動的重要支撐。信息系統越完善、信息傳輸越暢通,物流效率就越高、物流技術水平就越高。當然,良好的管理才能保證各項物流活動有序進行,這也是物流業高效運作的先決條件,管理制度也一定程度影響區域物流能力。
而區域物流能力的特點體現為:(1)獨特性。每個不同的區域因其經濟、科技、政策、環境、地理、資源等各類因素不同,其具有的區域物流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不同的區域有其不同程度的物流能力,對區域物流能力進行分析、研究和評價更具有必要性。(2)整體性。區域物流能力包含以上所分析的各類因素,但并不是各類因素的簡單疊加,而是合理有序地組織各類因素,從而形成良好的整體物流能力。(3)系統性。區域物流能力的整體性決定了一個區域的物流活動也是一個物流系統,其內部各因素多層次,且錯綜復雜,各因素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也互相制約。因此,研究區域物流能力需建立一個包含以上各因素的評價指標體系。
2.2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根據上文對區域物流能力因素和特點的分析,結合之前專家們的研究成果,本文構建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該評價指標體系由4個一級指標和17個二級指標構成。
表1中,評價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集CI=(C1,C2,C3,C4)其中 C1,C2,C3,C4分別代表物流經濟指標、物流基礎設施、物流業務量、物流綜合競爭力。 二級指標集 CII=(Ci1,Ci2,…,Cij),其中 Cij為第i個一級指標下的第j個二級指標。該評價指標體系的各級指標間互相影響,并且不是絕對獨立的,例如,物流經濟指標和物流基礎設施會互相影響,而這兩者又同時會影響物流業務量;在二級指標層中,物流類行業投資額會對新建物流園區數、高速公路里程、鐵路通車里程產生影響,而貨運量又直接影響貨運周轉量。可見,各級指標之間存在復雜的影響關系[8]。

表1 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3.1 ANP模型建立及數學求解過程
因區域物流能力具有獨特性、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其各級指標間存在較為復雜的關系,為了科學合理地評價區域物流能力,本文運用ANP法確定區域物流能力各指標的權重,從而分析出區域物流能力中較為關鍵的因素。ANP是美國著名運籌學專家Saaty教授于1996年在AHP基礎上提出的一種適應非獨立遞階層次結構、基于依存和反饋的決策方法,該方法將定量評價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系統中各指標因素評價分析更為完善[9]。ANP首先將系統元素劃分為兩個部分,即控制層和網絡層。控制層包括問題的目標和決策準則,也可以只有目標,沒有準則,本文中的區域物流能力就是目標。網絡層由所有受控制層支配的元素組成,其內部是互相影響的網絡結構,本文中的4個一級指標和17個二級指標是網絡層中的元素。ANP模型的求解可分為以下三步完成:
3.1.1 構建未加權超矩陣
首先,以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準則為主準則,以元素組Cj中的元素Cj1為子準則,對元素組Ci中的各元素按影響力大小進行間接優勢度比較,以1—9標度法構造判斷矩陣,并求得歸一化特征向量。依次將Cj中的其它各元素Cji作為子準則(i=2…n),并分別構造判斷矩陣和求歸一化特征向量。最后將各判斷矩陣的歸一化特征向量匯總到矩陣Wij中,該矩陣表示元素組Ci中每個元素對元素組Cj中每個元素的影響作用,若元素組Ci中元素和元素組Cj中元素沒有影響,則Wij=0。根據上述方法,分別獲得每組Ci中各元素對Cj中各元素的影響矩陣Wij,組合所有Wij到一個矩陣中,即得到未加權超矩陣W[10]。


3.3.2 構建加權超矩陣
以評價指標體系的準則為主準則,分別以元素組Cj為子準則(j=1…4),將各元素組重要程度進行兩兩比較,構建判斷矩陣,并計算各元素組間相應影響權值。元素組Ci對元素組Cj的影響權值用aij表示,若兩元素組互相沒有影響,則aij=0。計算ij=aij·Wij,將所有ij組合到一個矩陣中,即得到加權超矩陣W ,其每列元素之和均為1。
3.3.3 計算極限超矩陣
要確定穩定的各元素權重,還需獲得極限超矩陣。將加權超矩陣不斷自乘(每一次自乘都需要列歸一化),進行到每行中數值一樣時,就得到極限超矩陣W∞,即,則停止加權超矩陣的自乘。極限超矩陣每行數值相同,表示極限超矩陣是長期穩定的,而每行數值是該行對應指標的權重[11]。
3.2 基于SD軟件的區域物流能力ANP模型求解
由于超矩陣計算十分復雜,美國Expert Choice公司開發出的Super Decisions軟件(簡稱SD軟件,譯為“超級決策軟件”)是專門針對Saaty教授的ANP模型求解的計算軟件[12]。因此本文運用SD軟件對區域物流能力的ANP模型進行求解。首先在軟件中建立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ANP網狀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區域物流能力的ANP評價模型
從圖中可看出該評價模型中各元素組及其各元素間都存在依存和反饋的關系。為了明確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相互影響的量化關系,在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邀請專家對其打分,運用1—9標度方法建立各判斷矩陣[13]。如表2所示,在“物流業增加值C11”指標作用下,構建“物流業務量C3”中各二級指標“貨運量 C31”“貨運周轉量 C32”“快遞業務量 C33”“郵政業務量C34”間關系的判斷矩陣。運用該方法依次推出其余各判斷矩陣。

表2 在“物流業增加值C11”下,“物流業務量C3”中各指標的判斷矩陣
在SD軟件中輸入各判斷矩陣的影響分值,即可得出各指標的權重。如表3所示:

表3 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權重系數
從表3可以得出,各一級指標權重是其所轄各二級指標權重的代數和,各二級指標權重總體趨于平均,沒有超過10%的大權重指標,也沒有低于1%的小權重指標。權重超過8%的指標分別為貨運周轉量、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物流信息化水平、高速公路里程和物流從業人員占服務業比重,且數值都較為接近,因此這幾項指標較為重要。針對這幾項指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
首先,針對貨運周轉量的提高,可以通過加快區域內各類物流基礎設施、運輸站場、貨運中心的規劃建設力度發揮其對貨運發展的平臺支撐和拉動、帶動作用;加快建立貨運信息平臺,為廣大貨運經營者提供更準確的貨運信息,如打通貨找車和車找貨之間的信息瓶頸;各運輸企業加強接單貨運業務,從根本上提高貨運業務量。
其次,加大對物流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支持和鼓勵物流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創新和推廣;引導企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各類物流活動;推進互聯網物流信息商務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從而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再者,對于高速公路里程指標的提升,政府可加大投資新建、修建、擴建高速公路,增強各區域互通,提高區域內運輸能力、運輸效率和運輸收益,從而促進物流服務水平的提升,也促進各類交通工具、設備等的技術發展。
同時,在物流人才培養和從業方面,高校需加強物流類學科建設,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注重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培養具有理論和實踐能力的、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物流人才;企業需合理提供物流類崗位,提高物流從業人員收入,引導物流人才從事理想物流工作;企業內各層物流人員針對各自工作的不同,進行專業物流培訓,以提高其物流業務水平。
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提高是物流業各方面發展、創造更多產值的結果,需要從總體提高物流服務水平。而物流類行業投資總額、物流業增加值和貨運量指標的權重也緊隨其后。總體來說,沒有任何指標可以忽略,只是根據具體情況,各指標的改善針對性有輕有重。在此基礎上,如需分析、比較不同區域的物流能力,即可通過搜集、匯總各區域物流能力影響指標的相應數據,并根據其權重,計算出各區域物流能力的綜合分值,從而得出評價結果,并針對結果中的幾項關鍵指標因素進行改善,提升區域物流能力。
ANP法的優勢在于適合評價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多層次影響因素集,通過SD軟件可計算出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且評價結果較為客觀。本文通過構建一個具有4個一級指標和17個二級指標的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運用ANP法對其指標進行研究和評價,通過SD專業決策軟件和專家打分,獲得各指標權重,科學合理。找出關鍵因素提升區域物流能力,也為下一步評價各具體區域實際物流能力的量化研究奠定基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影響區域物流能力指標因素的復雜性和范圍廣泛性,評價指標體系各指標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本文提供了一個評價區域物流能力各指標重要程度的科學有效方法,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1]馮華,胡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區域物流能力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09,(10):16-17.
[2]金鳳花,富立友,馬洪偉.區域物流能力的創新化發展實證研究[J].開發研究,2014,(2):123-126.
[3]周泰,王亞玲.提高我國區域物流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2,(3):18-22.
[4]周泰,袁波.基于TOPDIS的區域物流發展水平提升方法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6,(11):73-77.
[5]王選飛,洪衛.基于綜合賦權法的重慶市物流能力評價研究[J].物流技術,2014,(4):92-94.
[6]雷勛平,葉松,龔月琴,等.安徽省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2,(2):32-36.
[7]方必和,陶瑞.基于模糊物元的安徽省區域物流能力評價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5):50-53.
[8]王玫,蘭洪杰.城市物流性能及其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07-113.
[9]孫宏才,田平,王蓮芬.網絡層次分析法與決策科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
[10]DAGDEVIREN M,YUKSEL I.A fuzzy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model for measurement of the sectoral competititon level(SCL)[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0,(2):1005-1014.
[11]DARGI A,ANJOMSHOAE A,GALANKASHI M R,et al.Supplier selection:A fuzzy-ANP approach[J].Information Technology&Quantitative Management,2014,31:691-700.
[12]LI S,YANG N,HUANG Y.Research of Turbofan Engin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Theory[J].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4,279:677-688.
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ODEL OF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BASED ON ANP
ZOU Hui1WANG Jia-li2ZHANG Min1
(1 Anhui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uhu Anhui 241000)(2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Enhancing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ca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And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enhancing the capacity of regional logistic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factors,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respectively from four aspects:logistics economic indicators,logistics infrastructure,logistics business,and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At the same time,the 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Index weight coefficients are calculated by SD software so as to find out the key index and improve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ANP can effectively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index of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ANP
F252
A
:1672-2868(2017)03-0010-06
責任編輯:陳 侃
2017-03-06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學重點研究項目(項目編號:KJ2017A801)
鄒輝(1988-),男,安徽蕪湖人。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生產和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