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闊

摘要:消費者信心指數對消費支出進而宏觀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在當前國內消費需求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我國居民消費信心對刺激居民消費支出的增長進而促進宏觀經濟增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消費者信心指數 消費支出
消費者信心指數是綜合反映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和未來經濟前景的主觀感受的量化指標,一般用來評價當前經濟形勢和預測未來經濟走勢。傳統意義上的消費理論是對消費者收入與消費支出之間關系的研究,它注重對影響消費的客觀因素即收入的研究。而消費者信心指數問題研究則側重從消費的主觀因素深入分析消費指標。
一、研究背景
盡管中國消費增速在2014年10月創新低,但調查公司尼爾森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繼續保持在111的高點,高出全球平均水平98點整整13點。尼爾森中國區總經理董沛德指出,雖然在消費模式上還是可以明顯地看出地域差異,但中國消費者的樂觀態度是激發中國消費市場巨大潛力的關鍵,而這對于刺激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一年保持在歷史峰值,這被認為是中國經濟持續高漲的象征。近年來,消費者信心作為宏觀經濟的預測指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已成為宏觀經濟預警指標之一。
二、問題提出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一國若想長久屹立于世界之林,其所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首先須達成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及國際收支平衡四個目標。從支出角度看,一國國民收入是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購買需求及凈出口需求之和,而經濟學上又常常把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及凈出口需求比喻為拉動國民收入增長的“三駕馬車”。在這“三駕馬車”中,消費作為內需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消費者信心指數問題研究則是注重對消費主觀因素的研究,作為反映消費者信心強弱以及預測未來消費傾向和經濟走勢的指標,消費者信心指數通常由消費者滿意指數和消費者預期指數構成。
三、CCI數據來源
在一定時期內,地區及國際經濟局勢、利率水平、物價水平、匯率等等因素都會對居民消費信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是積極的、消極的,當然也可能與過去一段時間持平,而人們立足當下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和設想又會進一步影響消費者,這些對消費者造成影響的來自于自身的主觀因素直接反應在消費者的當期消費中,進而對宏觀經濟產生不小的影響。
現階段問卷調查法是對消費者信心有關信息采集的最常見方法,通過對消費者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可以采集到上述諸如經濟發展形勢及趨勢、家庭收入狀況以及購買意愿等有利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包含消費者對于經濟現狀的看法也涵蓋了他們對于未來經濟趨勢的預期。而目前國際通行的消費者信心調查問卷中每個問題通常有否定即消極的、中性即不變的以及肯定即積極的三種答案,消費者在填寫時可根據個人觀點進行選擇。而最終以百分點表示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的確定通常通過加權平均方法,其中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具體取值方法有兩種,其一是在數值0至200中進行取值,顯然數值0表明極端消極情緒,數值100表示中立情緒,數值200則表明消費者處于極端樂觀情緒當中;其二是在數值0至100中進行取值,數值越高表明消費者心態越積極,從而消費支出越多。
四、我國CCI數據及相關政策建議
首先以2012年為例,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數據如上折線圖所示,通過觀察分析可知:2012年1月到2月,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呈攀升趨勢且都維持在100點以上,表明在此期間消費者保持樂觀態度;2月至3月盡管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呈現小幅波動,但總體維持在100點以上,表明消費者總體由樂觀態度轉變為中立態度;3月到5月這三個月中,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呈回升態勢,總體保持樂觀態度,這不僅表明消費者對于未來家庭收入狀況和宏觀經濟走向具有相對樂觀的預期,也說明消費者對過去家庭收入狀況和消費時機的滿意度的提升;5月至9月期間,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起初由5月的104.2點逐漸下降到7月的98.2點這全年最低點,其后又逐步回升至9月的100.8點,表明消費者對于經濟形勢尚未盲目樂觀,但信心指數最終呈現上升趨勢;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012年10月達到全年峰值106.1點,由7月的最低點大幅攀升到10月的峰值期間,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一直呈現攀升趨勢,無疑表明消費者對于家庭經濟收入的預期較為穩定,對總體經濟前景的信心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201 2年第四季度,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由10月已達到的峰值106.1點緩慢降到12月的103.7點,下降了2.4點,但仍然維持在100點以上,表明我國消費者總體保持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