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崢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消費者對于消費產品的質量要求逐漸提高,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件屢見不鮮。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對于保護消費者權益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其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谝陨希疚膹南ㄖ袘土P性賠償制度概述入手,重新認識了新消法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探討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完善消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建議,旨在為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懲罰性賠償制度 問題 建議
前言
懲罰性賠償制度起源于英國,指的是加害人承擔賠償數(shù)額超過受害人損失數(shù)額的種制度,旨在通過這種懲罰性賠償來避免類似事件的產生。就目前來看,消費者對消費產品的質量要求日益提升,而現(xiàn)實生活中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件屢見不鮮,在這樣的背景下,積極探討消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相關問題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基于以上,本文簡要研究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
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概述
懲罰性賠償制度指的是加害人承擔賠償數(shù)額超過受害人損失數(shù)額的一種制度,其起源于英國,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懲罰性賠償制度屬于一種金錢賠償手段,在1993年消法中被首次提及,2014年3月15日,我國新消法頒布,其中對懲罰性賠償制度進行了
定的修改和完善。
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加害人和補償受害人,懲罰性賠償不宜受害人損失為標準,重在懲戒和威懾,嚇阻此類行為的再次發(fā)生。
懲罰性賠償不僅限于受害人受到精神損失,即使受害人沒受到精神損失,只有過錯嚴重,則也需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二、對新消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再認識
2014年3月15日正式生效的新消法對懲罰性賠償制度主要進行了如下兩點修改:
首先,是加大了賠償力度,將雙倍賠償轉變?yōu)榱巳顿r償,即消費者最多可以獲得懲罰性賠償為購買商品或服務費用的三倍,此外,設置了賠償下限,如果三倍懲罰性賠償不足五百元,則按周五百元進行懲罰性賠償數(shù)額計算。
第二,則是要求懲罰性賠償制度內外兼顧,對于明知商品或服務存在缺陷卻仍然向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經(jīng)營者,如果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則其不僅要承擔傳統(tǒng)的侵權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同時還要求其承受兩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這一改變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范圍,其相當于《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的延續(xù),不僅擴到了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使用客體范圍,同時明確了懲罰性賠償?shù)木唧w限額??偟膩碚f,新消法對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兩項修改都有利于懲處不法經(jīng)營者的不誠信行為,加強了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具體來說,新消法對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修改能夠更加有效的保護消費者權益,從消費過程來看,消費者與經(jīng)營者的地位往往是不對等的,二者信息存在著嚴重的不對稱,這使得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經(jīng)營者為了獲取更大的經(jīng)濟效益,往往會擬定霸王條款,消費者在權益受到侵害的過程中,往往因為維權成本高或尋找證據(jù)困難等原因而放棄維權,消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無疑能夠更加有效的保護消費者權益。
此外,懲罰性賠償制度能夠達到良好的懲罰效果和嚇阻效果,預防類似侵權事件的再次出現(xiàn)。在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經(jīng)營者的主要目的是獲取利益,在利益的驅使下,其往往會扭曲經(jīng)營行為,欺詐消費者,消法中懲罰性制度的建設和完善能夠有效懲處不法經(jīng)營者,提升消法威懾力,對于降低違法經(jīng)營行為發(fā)生概率、規(guī)范市場秩序等方面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存在的問題
新消法對懲罰性賠償制度進行了
定的修改和完善,賠償數(shù)額從原來的兩倍增加到了三倍,增加了賠償數(shù)額下限設置,同時在一些商品和服務上實行了舉證責任倒置。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新消法對懲罰性賠償制度進行了一定的修改,但其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具體來說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適用范圍不明確
當前,消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范圍還存在著不明確的問題,其是否適用于商品房等特殊商品中一直備受爭議。一些學者認為,商品房等特殊商品屬于不動產的范疇,其與一般商品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價值較高,在訴訟的過程中涉及到的訴訟標額度較大,如果采用懲罰性賠償制度,則會導致受害人和加害人利益出現(xiàn)嚴重的失衡問題,雖然起到了顯著的嚇阻作用,但卻違背了法律的公平性原則。
(二)主觀成立條件不合理
加害人主觀上故意侵犯消費者權益是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的重要主觀條件,主觀過失則不屬于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條件,因此,懲罰性賠償制度并不適用于重大過失或濫用職權等導致的加害行為,遇到此類問題,消費者只能夠得到補償性賠償范圍內的賠償,這一主觀成立條件的設立本意是放置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濫用,但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主觀惡意較大的加害人逃脫懲罰,不利于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三)賠償數(shù)額標準僵化
消法懲罰性賠償制度中,規(guī)定的賠償數(shù)額計算標準為商品或服務的價款,對于消費者來說,其日常消費主要為小額標,一旦受到欺詐等損害其權益事件的時候,即使適用于懲罰性賠償制度,其獲取的賠償數(shù)額也較少,同時還需要付出維權成本,往往得不償失,這也是許多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而選擇不了了之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降低了消費者維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助長了不法經(jīng)營者的囂張氣焰。
四、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建議
通過上文中的分析可知,消法中懲罰性配成制度的建立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其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之處使得其難以發(fā)揮真正的作用,不利于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因此對消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現(xiàn)提出以下幾點完善建議:
(一)擴大適用范圍
上文中提到消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對商品房等特殊商品的適用性爭議,就筆者看來,應當積極擴大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范圍,使其適用于商品房等特殊商品。首先,商品房等特殊商品有著價值高昂的特點,消費者在購買的過程中付出了高額的價格,如果受到欺詐,消費者應當獲得更高額的懲罰性賠償,而不能因為擔心利益失衡問題而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第二,消法中明確規(guī)定,經(jīng)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的過程中,主觀欺詐行為適用于懲罰性賠償制度,因此將商品房等特殊商品納入到懲罰性賠償制度中是有法可依的。
(二)積極完善主觀條件
中國大陸地區(qū)規(guī)定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的主觀條件為加害人主觀方面故意的加害行為,這種主觀條件設置過于狹隘,很容易導致嚴重的故意實施不法行為的損害,將這些惡意行為納入到主觀成立條件中能夠更好的保護消費者權益,保障受害者權益,更加有力的懲處加害人,從而充分發(fā)揮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作用。在這個方面可以借鑒國外及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做法,為了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可以采取不同的懲罰標準,對于故意和重大措施兩種態(tài)度采取不同的懲罰性賠償標準,加害人存在故意心理,則適用于高標準懲罰性賠償,加害人重大過失,則適用于相對較低的懲罰性賠償標準。
(三)優(yōu)化懲罰性賠償標準和計算方法
新消法中,懲罰性賠償數(shù)額變?yōu)榱巳叮谑袌鲞€不夠成熟的背景下,這種懲罰力度顯然是不夠的,法律應當以成本和收益為考量,提升威懾力,懲罰性賠償數(shù)額應上不封頂,積極支持消費者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提升消費者維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對于懲罰性賠償數(shù)額計算方面來說,應當優(yōu)化計算方法,保證計算方法的靈活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此來保證加害人和受害人利益的真正平衡。
(四)建立小額賠償訴訟制度
消費者在進行訴訟的過程中往往流程復雜、持續(xù)時間較強,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訴訟成本,這使得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助長了不法經(jīng)營者的囂張氣焰,使得懲罰性賠償制度在許多時候流于形式,針對這種問題,可以建立小額賠償訴訟制度,專門適用于標額較小的訴訟,對訴訟程序進行簡化,降低訴訟成本。具體來說,法律要明確小額賠償訴訟制度的適用范圍,避免一些消費者以此為機會進行惡意訴訟,同時應當規(guī)定訴訟的期限及審理形式,將派出法庭及基層法院作為主要的審理機構,簡化流程,支持消費者進行合理訴訟,充分發(fā)揮消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作用。
五、結論
綜上所述,消法懲罰性賠償制度對于懲處不法經(jīng)營行為,保障消費者權益等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新消法雖然對懲罰性賠償制度進行了定的修改和完善,但其還存在著適用范圍不明確、賠償數(shù)額標準僵化等問題,本文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進一步完善消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建議,旨在更好的發(fā)揮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作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