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



摘要:文章基于云南地區水資源、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城市環境狀況,構建了“水資源-社會-經濟-環境”評價體系,對水資源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評價,希望能夠為區域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云南地區“水資源-社會-經濟-環境”評價體系構建
一、前言
水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可持續發展已經深入人心,但是我國各地區水資源和社會、經濟與環境難以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尤其是云南地區,只有昆明市的水資源和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相互協調發展。筆者基于水資源和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的協調發展,創建了“水資源-社會-經濟-環境”評價體系,為云南地區水資源和經濟、社會以及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提供依據。
二、“水資源-社會-經濟-環境”評價體系的構建
1.選取指標。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經濟以及生態環境等眾多方面,其評價指標的選擇,會對評價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評價指標選擇時,既應該考慮發展因素與不同區域的可比性,保證指標能夠客觀、科學的反映不同地區、不同資源調價下的水資源利用水平,還應該保證指標能夠反映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這就要求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又要明確、簡要、詳細以及全面。根據相關參考文獻,選取以下四個準則層:水資源和環境協調水平、水資源和經濟協調水平、水資源和社會協調水平以及水資源利用水平,每個準則層具有不同的指標,具體表現為:水資源和環境協調水平:指標包括建成綠化覆蓋率、城市污水處理率以及城市地面水達標率,均為正向指標;水資源和經濟協調水平:指標包括萬元GDP用水量、第三產業百分率以及人均GDP,其中萬元GDP用水量為負向指標,其余為正向指標;水資源和社會協調水平:指標包括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口自然凈增率以及城市化水平,其中人口自然凈增率為負向指標,其余為適度指標;水資源利用水平:指標包括人均年供水量、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以及人均水資源量,其中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適度指標,其余為正向指標。
2.指標標準化。評價體系中各項指標的單位與量級存在差異,所有指標之間存在不可公度性,為了能夠真實、準確的反映水資源的利用水平,則應該消除各指標量綱差異造成的影響,即需要對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這樣能夠使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貢獻計算更加科學、準確。各項指標的無量綱化處理采用統計學標準化法,按照公式1、2、3對各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公式中xO表示各指標的標準值;xi表示指標的實際值;li表示某個指標的評價值。
三、可持續評價
1.確定各指標權重。區域水資源的可持續評價屬于多目標、綜合評估問題,因為指標體系中不同指標的重要程度存在差異,為了能夠準確的體現各項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程度和地位,需要賦予各項指標相應的權重系數。假設待評價對象m個,n個評價指標,通過對m個待評對象的n個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構成評價矩陣U,公式表示為:
各指標的差異系數能夠直觀的反映指標數據值之間的差異,如果數據差異性越大,則gj數值越大,則表明該指標的權重越大,其重要程度和地位越高。按照公式4、5、6能夠計算出云南地區“水資源-社會-經濟-環境”,所有準則層各項指標的權重值。
建成綠化覆蓋率、城市污水處理率以及城市地面水達標率權重分別為:0.3371、0.3434、0.3195;萬元GDP用水量、第三產業百分率以及人均GDP的權重分別為:0.3315、0.3366、0.3319;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口自然凈增率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權重分別為:0.3339、0.3329、0.3332;人均年供水量、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以及人均水資源量的權重分別為:0.2545、0.2557、0.2360、0.2538。
2.指數計算。li表示各單項指標的評價指數,同時對各指標權重進行求和,再根據子系統的指數值獲得各子系統權重和ISD,公式表示為:
公式中Cj表示子系統j的權重指數值,云南省各子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標計算結果表示為:
四、結果和總結
通過計算可知,水資源和環境協調水平綜合評價指標介于0.3603-0.8276之間;水資源和經濟協調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標介于0.5021-0.9926之間;水資源和社會協調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標介于0.4309-0.7147之間;水資源利用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標介于0.6152-0.8006之間;綜合評價指標介于0.5340-0.7594之間。綜合評價順序由低至高以此為:昭通、怒江、臨滄、文山、普洱、保山、曲靖、麗江、德宏、大理、紅河、楚雄、玉溪、西雙版納、迪慶以及昆明。雖然昆明市的水資源儲量較低,但是,水資源和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的協調發展的水平最高,位居云南地區第一,表明昆明市的水資源利用非常合理。綜合評價指標最低的地區為昭通,綜合評價指標只有0.5340,則表明該地區水資源和經濟、社會以及環境的協調發展水平非常低,為了實現水資源和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的協調、和諧發展,則應該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節水減排措施,不斷的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文章創建的“水資源-社會-經濟-環境”評價體系,其評價結果和云南地區的實際狀況基本相符,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水資源形勢,這就要求云南地區協調處理水資源和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的關系,針對各區域水資源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并采取針對性、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以此實現水資源和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