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
摘要: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輔導員,既是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引路人,又是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導者。輔導員職業化只有立足于男性輔導員和女性輔導員保持合理的性別比例,才能真正發揮合力作用。
關鍵詞:性別比例 輔導員 職業化
多年來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輔導員職業化取得了顯著成績也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是,在探索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科學、不合理的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輔導員隊伍性別比例嚴重失調,女性化現象嚴重。建立支性別結構合理的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勢在必行。
一、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建設的突出問題與成因
(一)女性從事輔導員職業的性別優勢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表明輔導員隊伍性別比例是不合理的,全國高校輔導員中女性輔導員占比70%。
統計數據顯示,雖然輔導員的學歷層次在逐漸提高,目前在全國高校中擁有碩士學位的輔導員占到將近60%,然而這支隊伍的性別比例不盡合理,有近70%的比例為女性。筆者對自己所帶學生計312人做了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08份,有效應答率為91%,經統計得知:傾向于女性輔導員的學生人數為218,傾向于男性輔導員的學生人數為54,沒有明顯區別的為40。同學們普遍認為:女性輔導員和藹可親,關愛學生,善解人意,認真謙遜,細致耐心:而男性輔導員則組織能力強,承受力強,豪邁大方,嚴格正直,心胸開闊,交流容易,工作熱情高,自信頑強。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男性輔導員往往采取粗線條的管理,以發號施令顯示自己的權威;女性卻比較細膩,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體察他人的感情。當學生生病及思想產生波動時,女性能夠及時捕捉這些信息,并通過深入細致并富有人情味的工作方式是學生度過難關。
(二)男性從事輔導員中存在過多的跳板心理
隨著高校教師福利待遇的逐漸提高,輔導員的學歷層次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碩士研究生想應聘高職院校輔導員,目的就是想通過輔導員這個職業作為進入高校的渠道,等將來有機會轉入科研、教學、行政部門工作。另外,有不少本科學歷的輔導員把此作為考研的途徑,準備走“曲線轉行”的路子。當前,人文社科和師范類仍然是女生報考的首選,這兩類下的專業成為女性領域。近些年,雖然人才市場對理工科專業需求大,但是女生選擇理工專業的比例依然較低。這說明,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帶來的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斷擴大,但社會上女生對報考專業的選擇依然具有共同的取向,求穩定是女生家長的首要追求。
二、建構合理性別比例的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對策
(一)招聘時注意男女比例的合理與協調
男性與女性在從事輔導員職業中各自具備優勢與劣勢,高職院校在招聘輔導員的過程中就應當注意男女性別比例的協調,發揮各自性別優勢,并且使其達到優勢互補的最佳工作狀態,避免出現女性一統天下的局面。但是,如果在招聘過程中大部分是錄用男性輔導員,不但會因為優秀的女性輔導員得不到錄用使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下降,影響輔導員作用的充分發揮,而且對女性就業也造成了無形的壓力。在這個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空前大的社會中,女性就業本來就會遭到性別歧視,如果再在這個女性傳統優勢行業招聘中過多減少女性錄取數量,會使女性就業增加更多困難,同時也不利于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目標的實現。在招聘輔導員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的發展規劃,決定招聘的男女的比例,如果在同等條件下則可以優先錄用男性。
(二)崗位需求為導向,針對男女性別差異特點做好培訓
激活培訓運行機制,首先要掌握輔導員培訓的崗位需求信息,以培訓需求為導向,增強培訓l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隨著崗位的不同,按照男女性別特點與崗位需求相匹配原則,培訓l內容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這里的“按需培訓”的“需”是不同的崗位對男女輔導員的需求不同,如負責心理輔導的輔導員原則上需要女性來勝任這個崗位。因此,要做到針對輔導員的需要進行培訓,不只是推出一大堆的課程。那么,收集、掌握和分析輔導員的崗位培訓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運用院系的未來發展方向和學生的不同構成來對輔導員崗位需求的情況進行信息收集。“可根據輔導員性別優劣勢來分層次,進行需求情況匯總,將輔導員分為男性輔導員和女性輔導員,結合他們自身的性別優劣勢和工作崗位所需進行分析,以此確定培訓方案。”只有通過對輔導員性別優劣勢系統的分析,并按照不同崗位的需求,有針對性、系統性的進行培訓時,培訓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通過有針對性的分工,使輔導員的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更利于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更有利于輔導員隊伍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三)切實推進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
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既有助于組織目標的實現,又以輔導員個人的發展為目的。因此,明晰輔導員的專業定位,重點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生活園區建設、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五個教研室,進行專業化培養,推進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進程。要求輔導員,必須按專業方向從事科研、教學、培訓和職稱評審工作。專職輔導員可以承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和創新創業基礎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但教學任務不得超過每周4學時,并提倡九、十節和周末上課。學校要設立專項課題基金,基金納入學校社科研究項目統一管理。對輔導員的教學、科研成果予以獎勵,享受與專任教師同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