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杰 劉嘉梅 王偉民

摘要:城市貧困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一種不可回避的現象,老年貧困問題則更為嚴重。由于貧困老年人不能為社會帶來很大的社會效益,往往被邊緣化。保定市老年貧困人口眾多,社會救助體系還不完善,這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大障礙。本文基于保定市社會救助和貧困家庭兩方面闡述城鎮老年貧困群體的救助現狀,從救助主體和救助方式剖析當前保定市老年貧困群體面臨的保障金水平低、家庭養老負擔重、社會救助項目單一等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城市;老年貧困;社會救助;保定市
一、保定城鎮老年貧困群體救助現狀
通過向保定市當地名社會受助居民發放調查問卷,大概了解了當地居民的收入消費情況、社會救助項目適用狀況、政府社會救助資金投入與分配、社會救助項目標準等資料。
1.保定市城市社會救助現狀
根據《保定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2015年末保定市城鎮人口為482.8萬人。全年享受社會救濟的人員有29.8萬人,其中,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5.2萬人。2016年1月1日起,保定再次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390元提高到450元。
2016年5月,保定市公布了《保定市城市居民社會救助保障工作實施方案》,通過實施社會救助,提供就業、就醫、就學及其他生活保障,確保穩定增加社會救助對象的收入,最終實現“解困致富”的目標。
2.貧困家庭和經濟救助現狀
城市貧困老年群體學歷較低、身體狀況較差,其生活主要依靠家庭收入。收入的多少直接關系著能否維持生活、滿足生活需求。從城市貧困老年人的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城市貧困老年人的收入來源單一,有將近五成貧困老人仍然在堅持打工維持生活,增加了他們的身體健康風險。四成的貧困老人生活靠政府救濟。從貧困老人家庭收入來看,有超過八成的城市貧困老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占城鎮總體水平的1/5。城市貧困老人家庭收入來源單一且收入水平低,無法滿足貧困老人的生活需要,這大大增加了其長期陷入貧困的可能性。
二、保定城鎮老年貧困群體存在問題
1.保障金水平較低,無法滿足貧困老人需要
在抽樣調查樣本中,大部分的城市貧困老人表示保障金不能滿足自身的需要。這與保定市長期將社會救助標準停留在以維持低保對象最低生活水平上有關,其不僅低于一般當地社會保障津貼的標準,而且遠遠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這樣的補助水平難以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不夠健全,不能根據當地的物價水平、人均收入和支出水平等綜合因素進行及時的調整。這種社會救助標準事實上可能會使城鎮貧困老人群體永遠陷于貧困之中,從而導致社會救助制度不能發揮幫助貧困者脫離貧困的積極功能。現實情況表明,保定市這種依據維持最低生存為目標,確定的社會救助保障金水平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進步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政府在保障金標準額度、社會救助福利方面有待改善。
2.家庭養老負擔重,缺乏政府和基層組織的介入
就貧困老人的養老及看護而言,絕大部分貧困老人的養老看護問題由家庭來解決,政府和社區對其養老問題的介入較少。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規模逐漸變小,家庭養老負擔逐漸加大。當老人患病時,高昂的醫藥支出增加了家庭的經濟壓力,使其沒有額外的經濟能力雇傭專業的照料人員。同時,隨著養老體制的改革,原本由單位承擔的養老功能已經逐漸被社會和社區所取代,但是我國還沒有形成完備的社區照顧機制,存在著社區看護人員數量不足,其專業能力有待加強,服務態度亟待改善等問題,他們從社區和社會中能夠得到的幫助也比較有限,這說明我國的養老保障體制在社會照顧層面還不夠完善。根據調查問卷數據,仍有28%的貧困老人并未接受過醫療保健服務,可見政府的救助范圍仍然較窄,與社區和非政府組織在對貧困人群的救助方面配合較缺乏。
3.城市社會救助項目單一,服務型救助欠缺
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大多城鎮貧困老年人只享受過社會救助項目中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和醫療救助,但對于其他與社會救助相配套的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等項目并未接觸,甚至聞所未聞。同時,貧困老人不僅面臨物質生活資料的不足,而且傳統的救助方式往往局限于實物和現金救助,卻忽略了對貧困老人的服務救助。保定市目前實施的單一的社會救助政策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貧困居民的貧困問題。
三、城鎮老年貧困群體社會救助對策
1.建立健全社會救助資金保障機制
政府作為社會救助的責任主體,在改善城市貧困老人生活狀況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低保金來源方面,以政府為主體,采取措施鼓勵和動員社會參與,增加資金來源渠道,如積極鼓勵對低保的捐贈,加大捐贈資金和物資使用的社會監督等,提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增加財政在低保方面的支出,以適應保定市現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建立物價上漲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補貼標準聯動機制,基于現實物價水平和低收入群體生活消費指數,根據老人的實際生活需要,適時適度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標準,并增加低保補差,整體提高低保增加幅度,使貧困群體避免因物價上漲帶來的損失,提高對城市貧困老年居民的救助水平,滿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改善生活狀況。此外,要加強不同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整合和銜接,尤其是社會救助制度和社會福利制度的整合。
2.動員社會力量,多元主體應對老年貧困
隨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逐漸變差,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困難,需要他人的幫助。城市貧困老人的日常看護者主要為家庭,但家庭的看護時間和專業能力都十分有限,老人得到的照顧也十分有限,完成正常生活仍然主要依靠老人自己。而社區作為除政府、家庭又一重要的主體,應積極發揮其作用,通過整合內部資源,同時爭取外力協助,有組織有步驟地對貧困老人進行幫扶,通過社區的發展達到消除貧困的目標。同時社區應著重加強服務隊伍的建設,積極鼓勵專業人員進入社區進行救助工作,對社區救助人員進行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其救助服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提高專業水平,擴大社區救助隊伍規模,為社區老人提供覆蓋面廣、質量優良的日常護理服務,幫助貧困老人完成正常生活,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促進社區和諧。此外,政府和社區也應加強慈善的宣傳引導,動員鼓勵個人和企業積極參與到救助中來,為對城市貧困老人的社會救助工作增添人力物力資源,減輕政府和社區人力財力不足的壓力。
3.完善保定市城市貧困居民社會救助保障項目
政府在完善城市社會救助相關保障項目建設上要根據當地情況和群眾的需要,積極探討當地社區解難幫困的途徑,進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核心,以實物、醫療、就業、養老、心理等配套措施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開展面向困難群體的多渠道服務嗍。老年群體作為病殘率較高的群體,其殘障程度往往更加嚴重,患有殘疾的老人身體虛弱、行動極不方便,多數病殘老人都存在著生活自理困難,康復的可能性更小。因此,政府應由其重視老年群體醫療措施中的日常護理項目的發展。
四、結語
在實現我國社會全面進步和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為城市貧困老年群體提供高水平的社會救助應該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政府應持續關注城鎮老年貧困群體社會救助問題的發展,采取積極的態度預防和治理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