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波
摘 要:小學正是學生思想啟蒙的重要階段,所以在這一教學階段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順應新課改要求,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生動,多媒體教學已逐步進入小學課堂教學中。對小學課堂采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點進行分析,從而為加強小學語文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出一些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當今時代,電子信息媒體高速發展,在順應新課改要求下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趨勢。
一、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勢所在
1.生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致
通過媒體設備,將課本上枯燥的文字性東西轉為視頻、音樂、圖片等,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體會教材內容,這樣就會極大地促進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比如對于四年級下冊的課文《桂林山水》,學生閱讀之后對課文描寫會記憶猶新,但學生無法體會到桂林山水到底有多美。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圖片,或者播放一些比較簡短的紀錄片,然后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眼中的桂林山水。這樣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在極大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促進學生自主思維,提高合作學習意識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而將更多的思維認知權給予了學生,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更加積極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感,從而促進了學生自我認知理解力的提高。比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老師可以播放《三國演義》中關于諸葛亮草船借箭這一部分的視頻,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談一談自己的所思所悟。在準確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研究,更能提高學習效率。
二、提高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水平
1.利用媒體網絡補充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思維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利用信息網絡給學生做一些課外拓展,在他們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有所感悟的基礎上開拓他們的視野,從而提高思維認知。比如在學習《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時,老師先提出問題:兩個質量不同的鐵球從同一高度落下,哪個先著地呢?為什么你會這樣覺得呢?在讓學生思考討論之后,老師可以利用電子信息設備播放有關鐵球落地實驗的視頻,然后讓學生總結結論,接著老師再讓學生學習課文,看看課文對此結論做出的解釋。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能力。
2.課堂教學朗誦引導意義重大,聲、圖、文有效結合將會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誦也是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學生可以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初步認知。而利用信息技術訓練學生朗誦,可以糾正他們的發音,在自主練習中促進他們以更高的興致投入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鄉下人家》這篇文章寫得很樸實,房前屋后的美景只有通過一句句細讀才能更有體悟。通過媒體音頻富有情感的朗誦,再加上老師展示的一張張美麗圖片,學生對美麗的鄉村生活將會更有體會。同樣,對于《蒙娜麗莎之約》《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抒情性的文章,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文字、圖片加以描摹更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豐富信息技術運用手段
很多老師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媒體設施進行教學,但他們的教學僅是將課本上比較枯燥干澀的知識搬到了電子媒體上,根本無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老師應該不斷創新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比如在學習《晏子使楚》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將課堂交到學生手中,讓他們當一當“小老師”,講一講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理解以及體會。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提供一定的情境背景,讓學生自己演一演,從而加深對課文的認知。
總之,現代科技飛速發展,它不僅給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同時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但信息技術的弊端亦不容忽視。新課改要求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極力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管理,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法,從而真正利用好信息技術教學。
參考文獻:
[1]楊光.新課程改革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2).
[2]黃樂靜.信息技術為課堂推波助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整合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0(1).
[3]趙艷平.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7).
[4]李娟玲.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J].學周刊,2017(3).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