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娜
摘 要: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富有審美價值的獨特的方式方法,是學生積極地學習,并感受學科美的創造性的教學,對英語教學過程的推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英語具有美育功能,教師要從語言中發現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美,最終能夠提升語言能力,促進學生人文素養和英語思維的發展,實現英語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關鍵詞:美育;課堂教學;藝術;核心素養;小學生
自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提出要深化改革,加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英語學科素養如何去更好地落實?這一問題引發我的思考。我從英語的教學藝術出發,引導學生發現體驗語言美,并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產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動機,從而促進語言能力、人文素養、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打下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有發現美和創造美的學習氛圍的能力。
一、英語的美育功能
教師美的教學活動能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愛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高尚品格的形成,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
1.發現語言美
英語語言有節奏韻律之美,在小學階段可以融入說唱、英文歌曲、韻律詩等多種元素,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表達欲望,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唱唱跳跳,輕輕松松學英語。
2.創設情境美
教師巧妙運用語言創設情境,讓學生樂于參與、敢于表達,運用豐富的圖片創設出視覺氛圍,學生印象深刻;直觀教學和表演能夠營造真實的情境,學生最容易接受,提高語言表達;教師通過聲音、視頻、音樂、故事等多種手段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師生共同步入一種審美境界,比如,在講授春節這一話題時,從春節的顏色、味道和聲音幾方面入手,讓學生來感受眼中的春節之美。春節的顏色是紅色,通過穿新衣、貼春聯、剪窗花、紅包等豐富的圖片讓學生感受春節的顏色,通過鞭炮聲讓學生感受到了春節的聲音,通過餃子、年糕讓學生感受到春節的味道美,語言在情境中學,在情境中用,學生樂于表達。
3.體驗文化美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所以語言傳承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英語教師在注重語言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文化素養的培養,如在談論傳統節日話題時,滲透文化背景知識,可以與西方的圣誕節進行節日文化對比,通過比較讓學生了解節日的來歷、傳統食物、慶祝方法,讓學生了解到中西方的節日有不同的起源和不同的文化內涵,提升學生文化素養。
4.走進閱讀美
以教材話題為導入,開闊閱讀視野,走進繪本閱讀,體驗閱讀的魅力,發展英語思維,提升學習能力。通過繪本小故事讓學生開闊眼界,更地道地體驗語言美,英語的學習要落實到閱讀能力上,如,在學習了春節話題之后,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的小故事和繪本,激發學生讀的興趣,主動閱讀,學生讀了《年的傳說》小故事和繪本Cat and Rat,豐富了語言,拓展了學習途徑,既融入了文化因素,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5.欣賞創造美
學生的思維能力很神奇,可以在課堂上生成火花,學生的創編能力很創新,學過語言之后,低年級學生可以通過編歌謠、講故事、唱英文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語言魅力,讓語言靈動起來;中高年級學生還可以創編自己的繪本小故事,圖文并茂,比如說,學了季節話題,學生自己創作繪本小書,在每個季節做什么事情,語言融入生活,滲透了情感,提升了語言運用能力。
二、不斷提高師生素養,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
1.教師素養
教師要不斷學習,有較好的課程意識,有一個大語言觀,而不僅僅是為了教教材而教,這就要求教師從專業方面不斷提升自己,做到語言要美,語音、語調正確、優美,語言有魅力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做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不僅僅是單詞、句型語法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英語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從注重教師的教到注重學生的學的轉變,才會和學生共同學習語言,達到師生共融。
2.學生素養
教學上教師搭建合適的支架,幫助學生建立語言框架,最終實現語言表達。另外,創設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比如學生搜集春節傳統節日和圣誕節的相關知識,了解節日的起源、習俗和情感,自主探究,開闊了視野,豐富了文化。提升學生文化品格,通過閱讀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通過閱讀感受語言和文化,提升語言素養,培養英語思維。
回顧自己的英語教學,我一直在探索和實踐著,和孩子共同成長是我的目標。我的教育教學理念是“創造適合每個孩子發展的靈動空間 讓學生愛上英語”。在我的教學中,不斷吸取先進理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設美的氛圍,既關注語言的表達,又注重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在課堂的每一個設計細節中體現,從而最終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養,在今后的教學中,任重而道遠,讓英語教育帶給學生更多的美,我將不斷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朱浦.與英語新課程同行叢書:教學問題思考[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黃燕環.淺談英語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基礎教育研究,2006(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