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英
摘 要: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只靠幾節班會課和思想品德課是遠遠不夠的。基于“教書”與“育人”之間的密切關系,摸索總結出一些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的方法,與同仁們共享。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一、深鉆——深刻鉆研教材,挖掘德育滲透點
1.闡明課題滲透德育
課題,被稱為文章的“眼睛”,同時也是課文思想內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題眼,揭示課題的內涵,既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達到學文悟“道”的目的,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文章的興趣。如,我在講授《索溪峪的“野”》一課時,讓學生緊扣課題,圍繞“野”字充分質疑。“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體現在哪兒?為什么說索溪峪是“野”的?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逐步在探究中解決“野”體現在哪些方面,從而從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中感受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感受暢游于大自然時的愉快心情。
2.借用時代背景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內容離今天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遠,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十六年前的回憶》等,這樣的課文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先深入淺出地向學生簡略介紹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以便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起到搭橋鋪路的作用。
二、細抓——仔細研讀課文,抓詞悟情滲透德育
1.在品詞析句中滲透德育
作者的思想感情總是蘊含在字里行間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剖析和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借以挖掘其中蘊涵的思想內容,可以較好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窮人》一課中,描寫漁夫聽了桑娜的講述后,經過思考做出決定的一段,我抓住漁夫的神態描寫“皺起眉”“臉色變得嚴肅、憂慮”來說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抓住動作描寫“搔搔后腦勺”來說明漁夫正在認真考慮;并結合語言描寫和“熬”字形象地說明了漁夫與桑娜一樣,有著一顆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的心。
2.在分析故事情節中滲透德育
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而這又往往通過情節表現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情節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全過程進行剖析,在理解文脈的基礎上,把握作者的情感發展,從而以情激情,掀起學生情感上的波瀾,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例如《月光曲》一課,在揭示課題之后,我以貝多芬“聽到、走近、彈奏、飛奔”為線索,引導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分析,理清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然后,扣住核心,層層誘導。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關心、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3.在指導朗讀中滲透德育
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朗誦一些聲情并茂、文質兼美的課文佳作,有利于他們體驗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養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如《再見了,親人》一文的語言是充滿感情的。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感情,我讓學生弄明白朝鮮人民給志愿軍做了哪些事,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價后,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從多次反復的朗讀中,激發他們的感情,使他們產生共鳴,從而體會到中朝人民的友誼確實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是用鮮血凝成的。
4.利用課文內容所揭示的道理進行德育。
如,我在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時,著重對文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一句進行了深挖細究。首先我讓學生圍繞這一句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明白“我為人人”的真正內涵,只有“我為人人”盡到責任和義務,才會實現“人人為我”的美好愿望。接著我讓學生講講身邊的實例,并聯系實際說說怎樣才能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一來,從德國人特殊的養花方式中,領悟到一種至高無上的人生境界,借此對學生進行了一番道德教育,傳遞了一種社會正能量。
三、巧利用——將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多種形式中
1.在寫作中滲透德育
作文教學也是語文學科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作文的素材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視作德育的過程。如,通過在周邊地區進行調查研究,對所發現的現象或存在的問題,進行向有關部門寫一份建議書的習作練習,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教育。
2.在口語交際中滲透德育
教材中每一單元都安排有口語交際的內容,那也是我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有效途徑,這一途徑同樣不容忽視。如,通過小組形式交流《父母的愛》,使學生更加感受到父愛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懂得熱愛父母,感恩父母,報答父母。
3.在課外閱讀中滲透德育
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并列出書目,如《愛的教育》《城南舊事》《魯濱孫漂流記》及魯迅作品選等,引導學生去讀,并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明白道理,獲得啟迪。
小學語文教材形式多樣,課文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所以,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有機地把教書和育人糅合在一起,以課堂為主陣地,把握時代跳動的脈搏,深鉆教材,找準德育滲透的每一個突破口,恰到好處地進行滲透。使學生不僅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同時,思想上受到了各方面積極的教育,靈魂得到了正能量的洗禮,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航向。
參考文獻:
[1]黃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和途徑[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
[2]王鳳要.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都市家教月刊,2016.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