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勇 戚爽 閆潔


(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吉林 長春 130000)
[摘 要] 實踐是信息技術領域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同時亦是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高等職業院校信息技術領域在理論課上獲得知識和技術,通過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對理論框架知識體系進行驗證和鞏固,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運用學習到的專業技術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以學校信息技術學院為例,探討了高等職業院校校企融合實踐基地建設的新模式,并探索出一條產教融合、校企共建、課崗對接、工學結合彰顯現代職業教育特點的實習實訓有效途徑。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實踐基地;信息技術;現代學徒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018-02
一、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發展現狀分析
(一)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
1.教育辦學規模急劇壯大
據統計,2005年高等職院校包括高等專科學校招生人數超268萬,到2015年全國范圍內高職高專招生計劃突破335萬,10年間凈增67萬,由此說明,高職高專教育已經逐漸轉變成與經濟社會發展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高等教育類型。
2.辦學體系結構不斷趨于完善
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的不斷深化與創新,現代學徒制等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涌現,為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提供了有效保障。近10年來,學校與企業之間進行深入合作,不斷改革合作機制,不斷拓寬合作領域,廣泛搭建產教融合聯盟平臺,逐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以行業為指導、用市場來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的辦學機制。產學合作專業涵蓋率、校企共同開發課程比例、雙師型教師人數等不斷上升,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奠定了基礎。
3.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法手段有了顛覆性的改變
高等職業院校不斷進行培養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變,如現代學徒制模式、微課、慕課以及反轉課堂等,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縱觀全局,隨著國家的高度重視,我國的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正處于方興未艾、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
(二)現代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發展現狀
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體系中,實踐教學占有不可或缺的主體地位。如何使實踐教學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如何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是所有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共同關注的問題。那么,我國的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歷經了近20年的發展,實踐教學環節的現狀究竟處在什么狀態呢?從傳統的教學意義上看,逐步認清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教學中的特色、主體組成;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素質、鞏固理論知識、掌握應用技能的必要途徑;對實踐教學的理解與認識,已經逐步達到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的高度。從實踐教學運行的過程看,首先我們正在逐步形成校內實驗室以驗證實踐為主的教學過程,具體的方法有知識驗證、案例分析、模擬項目等方法;其次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主要完成認知實習、課程綜合實習、畢業實習(崗前實習),分別安排在不同學年分段完成。
(三)目前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現狀
盡管在實踐教學的認識和運行過程中,各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進和提高,然而,針對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還有諸多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主要表現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良莠不齊,建設計劃與投入成本存在較大差距;僅僅將實踐教學看作訓練學生基本技能的手段,而沒有完全意識到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沒有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整體納入實踐教學體系;自由靈活的學分制與剛性的實踐教學計劃存在矛盾等。綜上所述,實踐基地建設滿足不了實踐教學需要,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進而阻礙了畢業生就業率的提升。
二、產教融合、校企共建、課崗對接、工學結合和現代學徒制助推校內外融合實踐基地建設的發展
(一)現代職業是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新特點
現代學徒制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完成的一項育人模式,他們在企業與學校之間不斷進行角色切換。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有效地促使對口行業與企業真正參與到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現代學徒制的建立實現了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推動了高職高專教育體系與勞動就業體系的平衡發展和教育的供給改革,打通了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和就業通道,加速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成功建設,深化了產教融合、校企共建、課崗對接、工學結合、行知合一的培養途徑。各個院校高度重視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推行與實踐,紛紛立項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勇于創新與實踐,全力構建現代學徒制高職育人體系,同時,有效提升“雙師型”師資隊伍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
(二)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催生了校內外融合實踐基地建設
校內外融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本文的核心觀點,現代職業教育培養模式下,助推了校內外融合實踐基地的快速發展,形成職業教育的體系化。
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而學徒制的運行必須有師傅的引領,在工作崗位上達到教學的目的,所以校內外融合實訓基地建設應運而生。我們與銳捷&中銳網絡在共同建設融合實踐教學基地有統一的認識。第一,融合基地建設的目的是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基本技能的實訓,為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在融合基地,學生身處真實的工作情境和項目中,師傅言傳身教并且需要依靠自己完成師傅布置的實際工作任務,師徒制培養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懶散的惰性,且營造了一種有壓力同時有動力的氛圍,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第二,現代學徒制需要融合基地。理論與實踐創新結合,有利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發展,加強了與企業的合作,有利于產學研的結合。融合基地的建設,更便于向企業輸送大量的人才。第三,融合基地建設,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大大提高了就業質量,縮短了企業培養技術人才的時間,實現了學業與就業、課程與崗位、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現代學徒制彰顯了產教融合、校企共建、課崗對接、工學結合的新職教理念。
三、校內外融合實踐基地建設思路與探索
(一)融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思路
校內外融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在經歷校內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中摸索出來的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效的實踐教學途徑,克服了校內實踐基地(實驗室)無法完全模擬工作崗位真實環境的不足;將企業的文化、項目工作過程引入學校,建立企業導師工作室,推行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采取企業學校互相排除技術人員互相培訓,同時,加強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具體的思路是:“時間軸+項目實踐+實踐基地”為一體,即時間上分為6個階段,每個階段鑲嵌著包括認知、課程綜合、項目實踐具體的任務,分別在校內外相互融合完成,如圖1所示。
(二)校企共建融合實踐基地的探索與實施
隨著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發展,依據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我們長期與銳捷&中銳網絡合作,從專業校內實驗室建設、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和專業共建、互派教師相互學習培訓到校內外融合實踐基地建設,校內成立導師工作室,成功地探索了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路線,為今后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我們具體的實施方案是按著不同階段的實踐教學過程運行的:
階段一:校內實訓。圍繞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實訓項目,主要課程包括:公共技術類、業務類、項目管理類。階段二:崗前培訓。學校主導,組織成立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的“中銳班”,由中銳駐校企業導師選擇學生;引入銳捷&中銳網絡優秀的骨干工程師進行授課和指導。階段三:現代師徒制頂崗實習。選拔銳捷RCNA水平標準的學生進行考核,為其提供中銳“現代學徒制頂崗實習”計劃,根據學生實習的不同企業,將學生派往不同的融合基地完成不同的實習內容。
(三)校企共建融合實踐教學基地成果顯著
校企合作,建立融合基地,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顯著的育人效果,成功地將企業文化引入課堂、團隊合作意識的最終形成、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企業綜合素質要求與提高。我們最終在學生就業上明顯看出融合基地的作用:就業零對接,崗位對準選,崗前實習畢業前完成,大大提升了就業率。圖2表示“中銳班”的就業選擇圖。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無疑是一個熱門專業,專業的特點也非常適合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建立校企融合實踐教學基地是深化校企合作,推動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有力保障措施,實現“校中廠,廠中校”相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我們將沿著這條路線繼續探索,擴大合作,將“企業導師工作室”變成“企業導師生產廠”,辦出具有現代職業教育特色的網絡技術專業。
參考文獻:
[1]姜楠.高職院校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探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5,3(1).
[2]王永泉,王雷.基于操作層面的高職院校校外教學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08(1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