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針對學校開展的職業素養教育與企業實際要求存在的差距問題進行了分析,以分析檢驗教學類課程為例,闡述了要進行職業素養的培養,應該從細節入手找到職業素養與行為習慣的關系,采取有效措施,使職業素養教育真正能落到實處。
[關 鍵 詞] 職業素養;分析檢驗;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027-01
一、學校職業素養與企業實際要求存在差距的原因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個體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職業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習慣、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幾個方面。企業在對高職學生進行選擇時,除了能力的要求外,現在也越來越重視職業素養的要求。高職院校要不斷開展職業素養教育,以順應企業的需求。職業素養融入課堂、融入課程形式多樣的職業素養教育中,學生本應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建立了基本的職業素養標準,然而從企業中反饋回來的信息以及學生的表現來看,結果卻并不盡如人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呢?
(一)由職業素養的現狀決定
目前在國家和學校職業素養的要求下,各個課程都在要求職業素養融入其中,雖然課程性質大相徑庭,但是采取的形式基本相同,大致有下面兩種:(1)結合企業要求,把企業相關職業素養直接“拿來”用;(2)個別課程根據課程具體內容,確定相應素養要求。
過多不同的職業素養內容與要求,使學生失去了對素養的真正認知和熱情。
(二)由職業素養的考核方式決定
學校在大力推行職業素養融入課堂的同時,也面臨一個問題,如何讓學生接受職業素養。大家都選擇了同一種解決方式,那就是考核,把素養的要求列入成績的考核,設定具體的分數來督促學生遵守。這種方式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最終達到的效果卻差強人意,究其原因是大家忽略了兩個問題:(1)企業考核員工,不合格或不規范,直接影響員工的工資收入;而學校是用分數來考核學生的,鑒于目前我們國家職業教育的生源層次,分數能否真正約束他們呢?(2)從素養的定義上來看,它是一個內在的規范和品質要求,因此素養的考核無法像考試一樣,去進行監督。而有些素養要求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去執行,比如分析檢驗教學,作為課程中較為獨特,同時又是對素養要求很高的一個課程,它需要嚴謹、精細、規范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用一個統一或者固定的標準來作為素養的要求。
二、如何把“職業素養”變成“行為習慣”
職業素養的要求是順應形勢,同時又是職業院校的學生必須具備的一個品質。以分析檢驗課程為例,企業希望它需要的職業素養是希望學生在學校里就具備的。企業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要求的呢,主要原因就是,這些素養要求更多的是屬于一些職業道德或者行為習慣的問題。
(一)理清職業素養與行為習慣的關系
企業對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學生所要求的職業素養,其實更多的是一些能讓企業接受的良好的工作習慣。因此,對分析檢驗課程來說培養真正的職業素養的前提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或者說我們所要求的素養最終是要變成學生的一種職業習慣。
比如,在企業分析崗位上,提到的“5S”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四個基礎的要求最終落腳點為素養,而他們對素養的解釋是——人人按章操作、依規行事,養成良好的習慣。可見素養是由好的行為習慣演變而來的,隨著不斷的加入規范性的要求,素養最終又會重新變成一個員工良好的習慣。
(二)職業素養向習慣的轉變
如何在素養要求的基礎上進行習慣的培養呢。對于一名初次接觸分析檢驗的職業院校學生來說,就像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對未知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和迷茫,而教師要教給他們的就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的禮儀等。對于分析教學來說同樣是如此。
首先,要結合企業的職業素養要求告訴學生,怎么做才是正確的,若在企業中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單純的教或者模式化的素養考核。良好的習慣通常都在于細節的培養上,因此在分析檢驗教學中“大而化之”的職業素養要求不利于學生的習慣培養。
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職業素養的要求不是單單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教師的一個要求。對于分析檢驗課程來說,在習慣的培養過程中作為接受知識的一方——學生學習的一個主要方式就是觀察教師的行為,比如教師做完一個實驗后規范地去整理實驗臺面,學生就會按照規范的方式進行,反之學生會認為這個所謂的素養要求是無關緊要的。
最后,企業的熏陶。企業對員工有職業素養的要求,但是不會把職業素養作為一個規章制度來對員工進行約束。更多是利用企業文化、培訓、規范化的操作來告訴員工“你應該這樣做”。這些感同身受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是無法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的。
對分析檢驗教學來說,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職業習慣,是塑造職業素養的前提。而對企業來說擁有良好職業習慣的學生也是企業文化延續、質量提升的基礎。因此,兩者讓學生學習和接受都是需要一定的先決條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從小處入手,讓學生能真正接受才是最終的目的。
參考文獻:
安蓉泉.職業素養教育課改方案[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