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雙雙
(南通開放大學,江蘇 南通 226000)
[摘 要] 當前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無論是普通高校還是高等院校的畢業生,都要接受嚴峻的就業形勢的考驗。而高職畢業生相對于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在知識和就業自愿方面受到很大程度的約束,所以對于這樣一個群體,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改善學生的就業質量是非常迫切的一個任務。主要探討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對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校企合作對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觀點。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就業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032-01
一、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信心不足,主動性欠佳
相比較普通高校,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整體素質不強,而且社會對高職學生的認識也一直未得到改觀,這就極大打擊了他們在就業時的信心,這種無形的自卑感讓他們很難積極主動地去社會上就業,就算是找到就業機會,也很難通過工作來準確地定位自己,找到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從而無法樂觀向上地面對生活。
(二)教育模式與人才需求脫節
當前企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導致勞動力市場對于才人需求的變化很大,為應對這種變化,很多高職院校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方案,在很多方面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比如專業設置、教學方式和實踐課程環節,沒有結合企業的用人標準進行人才培養,最終導致學生畢業之后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不能符合企業用人的要求,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也造成部分學生不能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三)文化差異導致就業能力不能提升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跟企業的文化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學生在校期間雖然也參加學校中不同性質的社團,并開展了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但這些活動跟真正的工作環境還有一定的差距,學生很難體驗真正意義的職場氛圍,所以這些活動也很難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道德以及對社會的基本認知,從而無法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引導分析
201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等形式,切實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將學校育人與企業用人相結合。校企合作的主要出發點就是以服務企業為終止,以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為導向,用企業的用人需求作為衡量學校的人才培養的標準。通過這一合作形式,學校根據企業的用人標準,通過企業的反饋和建議,在各個方面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盡可能縮短學生畢業之后進入企業的適應期,實現企業與學校之間很好的銜接。
(一)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對于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參加頂崗實習或者面臨找工作時,都要給自己明確一個具體的目標與定位,不能單純為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而參加頂崗實習,否則,無論是對企業還是自身都是不負責任的選擇。在選擇頂崗實習單位時,需要綜合考慮實習企業相關的企業文化、工作崗位及各種客觀因素。在目前比較嚴峻的就業大形勢下,要本著“先就業、再擇業”“干一行愛一行”的態度,在找工作時不能急于求成。通過初期在工作崗位中積累寶貴的工作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社會價值,為將來更好地擇業添磚加瓦,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業舞臺。
(二)強化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舉措,校企合作模式下,可以由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就實踐教學展開有力合作,把校外的專家導師“引進來”,讓校內的教師和學生“走出去”。所謂的“引進來”就是指積極引進校外跟學校開設專業相關的專家導師,給學生開展專業實訓課程,也可以讓學生參與企業的各個項目進行實操鍛煉,以行業、企業需求作為考核學生的標準,夯實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而“走出去”是指學生在經過專業課程學習之后走出校門進入企業進行實習實訓,教師也可進入企業作為責任教師全程參與實習指導,以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平時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在真實的企業管理中,學習和掌握企業的最新技術,并切身體會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紀律和技術要求,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認真的工作態度、協作的團隊精神以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幫助學生在畢業后能更好地適應由學生到職場人的角色轉變。
(三)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就業率的一道保障
通過校企合作的開展,企業的用工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學生的專業崗位工作能力也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招生前期就跟企業達成合作,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在學校開設相應的訂單班,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教學計劃的設置及實施。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共同培養出來的學生能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的用工需求,并且縮短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的適應期,達到企業和學校雙贏,這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也是一道保障。
總之,校企合作能夠幫助高職院校畢業生解決一定的就業問題,但也不能完全依賴于校企合作,我們應該多角度、多渠道探索,促進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賈丹.高等職業院校就業質量與就業力提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3(2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