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龍
(三峽電力職業學院機電與自動化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摘 要] 高等機械設計工程類專業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具有工程創新型能力的機械工程技術性人才。然而《機械設計基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機械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從《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現有的教學模式、課程設計和實驗教學等多方面的探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 鍵 詞] 機械設計基礎;創新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098-01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推動社會進步與變革的有力杠桿。”創新不僅是時代進步的需要,也是培育科技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機械設計基礎》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而且還是可以運用于生產當中的綜合性較強的設計課程,學生需要掌握常用機構與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識、設計法以及理論,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由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理論性較強,而且與實踐聯系緊密,對于初步接觸實踐經驗欠缺的學生而言,課程內容過于枯燥乏味且內容不夠集中,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積極、不主動。
(二)教學方式死板、單一。當下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理論知識,教學方式單一死板,對于初步接觸的學生來講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實踐機會較少。現在,大多數學生對于實踐較為感興趣,但是目前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可供學生實踐的實驗項目有限,還是停留于學生觀看、教師講解的傳統模式,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即使有好想法也由于平臺有限無法付諸行動,沒能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本身的創造能力。
二、課程設計
(一)注重教學的手段,由于專業的不同,培養人才的目的不同,需要根據專業的不同調整教學的內容,因此《機械設計基礎》應該根據專業學習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選擇與專業緊密相關的并且具備創造性的教學案例,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將《機械設計基礎》的內容與專業知識相聯系,規避資源浪費的同時使教學內容可以更貼近工程實際與專業性人才的培育。例如,對于與材料相關專業的學生而言,應將重點放在材料成型與材料制備相關的設備與零部件的基本設計方案與原理上。結合各專業的不同特點來調整教學方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與創新能力。
(二)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是現代技術與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通過多種方法教授給學生,不僅合理利用了現代技術手段,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授效果,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能。隨著多媒體業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途徑,將圖文、視頻集于一體。可以利用Autocad、Pro/E、ADAMS、等軟件輔助作圖設計,將現代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不僅讓學生更直觀地接受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明顯地提高教學的效果。
教師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例如,教師僅僅把課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識利用多媒體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給學生,那也是不夠的。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點擊鼠標,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學生上課跟看電影有何區別?這樣完全顛覆了課堂教學的意義。如果將現在的課堂教學方式的優點與多媒體教學的優點相結合,更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如果可以將相似的理論知識做總結對比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實驗課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創新潛能、問題的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之前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創新型教育的目的。之前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實驗大多是演示性的實驗,由于學生的動手機會較少,缺少研究與創造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做機構自由度試驗的時候,不僅可以讓學生看機械原理,還可以補充典型機械的模型或實物,讓學生可以有更直觀的認識,如果能增加學生親自動手的機會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利用比賽的方式開拓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的質量,還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給學生創造更多科技創新的機會,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級別(國家級、省級、縣級)的機械創新大賽,通過機械創新大賽培育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設計能力。
此外,學校還可以多組織學校級別的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畢竟縣級、國家級別的設計大賽機會較少,不可能普及到每個學生,參與機會較少。例如,學校可以開設“學校機械創新社團”,此學生社團的核心為培育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學生為主,教師作為輔助的形式展開活動,在《機械設計基礎》中帶動學生創新設計,進而將課外機械創新設計訓練更廣泛地普及開來,更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從多方面、多環節進行培養,而《機械設計基礎》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之一,為后期培育創新型人才奠定好的基礎。然而通過教學課程的優化與實踐,不僅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更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動手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志剛,徐芳.機械設計基礎教學質量控制及創新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10):110-113.
[2]卿艷梅,王慰祖,汪劉一,等.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2):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