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芳
(貴州省銅仁市特殊教育學校,貴州 銅仁554300)
[摘 要] 特殊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國家對特殊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特殊教育水平不斷提升。但是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模式多數是寄宿制,盡管國家的經費投入很大,寄宿制聾生在校學習生活沒有物質方面的困擾。但是,對寄宿制聾生心理問題和解決辦法的研究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分析寄宿制聾生的心理問題,尋找一條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或許對他們的成長更為有利。經過調查,部分寄宿制聾生存在如學業不良、偷盜、早戀、離校出走等現象。這些現象所反映出來的心理問題如厭學、意志力薄弱、精神空虛等都應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
[關 鍵 詞] 寄宿制;聾生;心理問題;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 G76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126-01
聾生入學率近年來大有提高,從九年義務教育向著高等職業教育不斷發展和邁進。很多聾生在校的學習目標都是很明確的,要么考入大學,要么高中畢業回家找事情做,要么進入職業學院學習一技之長。這三種選擇只能說各取所需,各有千秋。但有部分聾生有厭學的傾向,教師應注意發現這些問題,及時想辦法幫助這些聾生。
一、寄宿制聾生意志力薄弱
寄宿制聾生因為長期住在學校,和家人的溝通和接觸較少,遇到事情他們往往表現出意志薄弱,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因此有些學生到了高年級當學業難度加大就放棄不學了。有些學生無心于學習,常常和社會上的聾人接觸,經不起誘惑,感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青澀的年齡離開學校出去打工。
二、寄宿制聾生精神空虛
聾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在小小的校園里,難免感覺枯燥乏味。盡管有一些學校管理制度可以讓孩子偶爾周末外出,但與他們面對社會的好奇心比起來杯水車薪,所以愛玩手機的孩子越來越多。為了讓他們少沉迷于手機,學校和教師也可以考慮多增加聾生的課余生活安排,讓他們的課余生活更加充實快樂。青春期的學生對異性產生好感和喜悅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聾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也是如此的,他們生活在學校,有更多的時間和其他學生也包括和異性學生的接觸,部分學生也有早戀的傾向。因此我們要正確引導,讓他們都能順利度過這些時期,快樂成長起來。
三、參與社會活動,豐富生活經驗
寄宿制聾生因為家長不在身邊,不能隨便出入學校,所以和社會的接觸很少,但如果他們經常隨便出入學校而又沒有監護人陪伴也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很矛盾。在這種矛盾的前提下,學校既要考慮聾生的社會性發展,又要照顧學生的安全。那么怎樣才能解決好這種矛盾呢?班主任帶領學生每周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就是接觸社會很好的方法。除此之外,我們應該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他們抽出時間周末來學校接孩子回家生活兩天,這樣孩子也有機會和學校外的人和事情接觸。另外,領導可以廣泛聯系企業或社會機構,給聾生創造接觸社會的機會,同時也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四、發揮師生的互助作用
有人這樣說過,特殊教育學校的班主任既是媽媽又是教師??梢娂乃拗泼@生在學校生活和學習最離不開的人是班主任,他們既要任課,又要管理學生吃喝住及生活其他方面。那么培養聾生健康心理的人也是特教教師們。聾生和教師之間情感融洽,可以讓他們更愿意和教師溝通,更愿意傾訴,更愿意向教師尋求幫助。在我國的聾校中,聾生多數都在學校寄宿,長期生活在學校之中,他們學習的知識、技能的培養、健康心理的形成都離不開教師。
五、利用心理輔導提高認知水平
近年來,各級各類特殊教育學校都開辦了心理咨詢工作室,幫助有心理問題的聾生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健康與人的認知水平關系密切,因此,聾校心理輔導工作室要努力提高聾生的認知水平,豐富聾生的認知內容,為聾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聾生由于生理的缺陷對知識的學習也需要很復雜的過程,例如聾生高考考試有英語或者口語,這對他們來說很困難,因此教師要有效地引導他們,讓他們正視學習英語的好處,他們才不會迷茫和厭學。
六、相信學生自我成長的力量
每個人的成長都要經歷不同的階段,聾生的成長也是要經歷各種各樣的階段,從外力作用轉換為聾生自我成長的力量才是根本之道。對聾生健康心理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為學校,要始終把這項工作長久深入地開展下去。從聾生入學開始,從聾生學習、生活方面的小事做起,使聾生在環境的熏陶下,由被動接受教育逐步轉變為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行為指導與訓練。
總之,各位家長、教師、學校以及社會都要對寄宿制聾生心理問題給予寬容的態度和廣泛關注。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不斷提高,真正從實處幫助這些長期沒有父母陪伴的可愛的孩子們,讓他們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沈江慧.淺談寄宿制管理的問題與對策[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
[2]高偉明,高偉珍,薛新林.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心理問題及解決辦法[A].新世界中國教育發展論壇第二卷[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