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敏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衢州 324000)
[關 鍵 詞] TRIZ理論;光伏專業;創新能力;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018-02
教育部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指出:將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創新思維養成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按照高質量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調配師資、改革教法、完善實踐、因材施教,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現階段,如何培養和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各大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光伏專業是國內近幾年出現的一個新專業,由于光伏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因此,光伏應用領域對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要求較高。
TRIZ是俄文單詞“解決創新性問題的理論”首字母的縮寫,是由前蘇聯著名發明家G.S.Altshuller及其同事分析了世界近250萬件高水平的發明專利,并綜合多學科領域的原理和法則后建立的。這些規律和原則的綜合運用能培養人們的創新思維,大大加快了創造發明的進程,能得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
本文應用TRIZ理論對提高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創新能力進行了實踐和探索,通過將TRIZ理論融合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專業課程教學和創新項目等教學管理和教學過程中,得到了提高高職光伏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一、研究方案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圖所示。問卷調查為TRIZ理論融入專業培養體系、TRIZ理論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提供參考,并和TRIZ理論的課堂教學和實踐的評估結果一起進行總結。
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調查
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需要,遵循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在咨詢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編制學生問卷。對我校不同年級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調查,如創新的理解、創新思維、創新活動的參與、創新方法的了解、參加創新實踐后的創新能力等,了解學生的創新能力情況,為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課堂教學和創新實踐融入TRIZ理論提供參考。
本次調查對象為2015級和2016級光伏工程專業學生,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19份。調查結果表明:21%的學生認為自己了解創新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學生對自己的創新能力水平滿意度較低,滿意率僅有20%;學生對提升自己創新能力的意愿不是很強烈;大部分學生未參加或很少參加創新活動;大部分學生認為目前的教學模式對創新能力的影響不大;學生認為創新目前最缺乏的是資金、場地和指導。
三、應用TRIZ理論培養高職光伏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與探索
在光伏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融入TRIZ理論,如表1所示。第1學期開設了《專業導論》課程,介紹專業相關知識,包括專業主要學習知識、技能、前言技術、就業崗位等,增加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第1學期和第2學期開設《創新創業指導》課程,介紹創新創業相關知識特別是TRIZ理論、政策以及相關創新創業案例,讓學生對創新有一定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第4和第5學期開設《競賽創業》課程,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或創業來培養學生創新和創業的能力。同時在專業課程中也融入創新能力的培養,如在《光伏發電技術及應用》課程中通過分析光伏應用相關專利來介紹專利相關知識,并指導學生應用TRIZ理論挖掘和申請光伏應用相關專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TRIZ理論的課堂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創新的理解并掌握TRIZ理論。針對不同類型課程的TRIZ理論,內容側重點不同,教師應對教學內容和講課方法等進行研究。課程結束后,再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運用TRIZ理論指導學生創新實踐,就是讓學生更快、更有效地利用TRIZ理論提高其創新能力。
經過一年的實踐,光伏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其中學生共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10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3項,發表學術論文5篇。
參考文獻:
[1]劉靜.TRIZ理論在高職軟件專業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1).
[2]程煒.TRIZ理論滲入高職學生創新活動的實踐探[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3]嚴文超,董喆,王偉奇,等.基于TRIZ理論的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途徑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