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李云 孫明明

(1.新疆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阿克蘇 843000;2.農一師醫院,新疆 阿克蘇 843000)
[摘 要] 目的:探討選擇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對初產婦進行干預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初產婦104例作為本次實驗對比研究對象;依據為按護理模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51例以及對照組53 例,觀察組給予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通過對比嬰兒護理技能以及產婦心理抑郁程度以突出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干預價值。結果:在嬰兒護理技能以及產婦心理抑郁評分兩方面,同對照組初產婦進行比較,觀察組初產婦表現出顯著優勢(P<0.05)。結論:對于初產婦,臨床選擇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方法進行干預,針對新生兒護理知識以及相關技能,初產婦可以做到有效掌握,可以將初產婦表現出的抑郁情緒顯著緩解,顯著提高初產婦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 鍵 詞]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初產婦;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030-02
對于初產婦而言,因為其首次面對分娩,對分娩知識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從而內心往往表現出緊張、焦慮的狀態,此外在實施分娩過程中會表現出系列的應激反應,因為系列因素的影響最終會導致產婦表現出抑郁現象。諸多產婦在完成分娩后,產婦的家屬會給予全面的照料,而對于新生兒護理工作,主要通過產婦的家屬以及護理人員有效完成,從而導致產婦同嬰兒之間的接觸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減少,導致產婦無法有效掌握對嬰兒實施護理的相關知識。母嬰同室床旁護理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技術,其表現出人性化的特點。為了探討采用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對初產婦進行干預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本文主要將我院收治的初產婦作為本次實驗對比觀察對象,采用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方法對觀察組51例初產婦進行干預后,在提高新生兒護理知識、相關技能以及改善初產婦抑郁狀態方面獲得顯著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初產婦104例作為本次實驗對比研究對象;依據為按護理模式的不同把住院初產婦分組,觀察組51例以及對照組53例。其中觀察組51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4歲~39歲,產婦的平均年齡為(30.45±2.89)歲,產婦的孕周為36周~38周,產婦的平均孕周為(37.59±0.35)周,臨床選擇自然分娩的產婦35例,選擇實施剖宮產的產婦16例。其中對照組53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5歲~41歲,產婦的平均年齡為(30.56±2.92)歲,產婦的孕周為36周~39周,產婦的平均孕周為(37.62±0.39)周,臨床選擇自然分娩的產婦38例,選擇實施剖宮產的產婦15例。觀察兩組初產婦的基礎資料,均衡性顯著(P>0.05)。
所有初產婦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二)方法
1.對照組研究
對于對照組初產婦,臨床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產婦的基本情況進行觀察了解,針對其以及新生兒展開常規護理干預。
2.觀察組研究
對于觀察組初產婦,臨床選擇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方法進行干預。針對產婦,護理人員積極展開相關的育嬰知識宣教,于床旁有效完成切口護理工作以及乳房保健等系列工作。(1)產婦在進入醫院后,護理人員針對胎動自測知識、產婦分娩過程以及相關的飲食衛生知識進行認真講解。產婦在完成分娩后,對于相關的自我保健知識、新生兒護理知識以及相關的母乳喂養知識,護理人員對產婦進行認真講解。(2)在嬰兒床旁完成新生兒沐浴,觀察新生兒在出生后的首日,護理人員針對產婦認真講解嬰兒沐浴的相關注意事項。(3)在準備對嬰兒實施沐浴之前以及嬰兒準備睡眠之前,對嬰兒實施床旁撫觸,針對產婦認真完成相關撫觸事項的講解,需要在新生兒保持清醒并且保持平靜的情形下有效實施撫觸。(4)針對產婦以及產婦家屬認真講解相關的臍部護理方法以及實施臍部護理過程中的有關注意事項。
(三)評價標準
選擇SDS(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初產婦的心理抑郁狀態實施評分,最終分數如果超過40分,表示產婦表現出抑郁心理。
(四)統計學方法
對于所有初產婦臨床數據統計學分析,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6.0展開分析統計,嬰兒護理技能以及SDS評分實施t檢驗(以表示),當P<0.05為存在明顯差異以及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在嬰兒護理技能以及產婦心理抑郁評分兩方面,同對照組初產婦進行比較,觀察組初產婦表現出顯著優勢(P<0.05),具體見表。
三、討論
對于初產婦,因為表現出較長的妊娠期,并且在分娩過程中初產婦會表現出一定的應激心理,產婦內心往往表現出抑郁心態。母嬰同室床旁護理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技術,其表現出人性化的特點。通過早期實施母嬰接觸,可以將母愛有效喚醒,可以將產婦責任心顯著增強,從而確保產婦可以從分娩痛苦中有效解脫,針對新生兒的出現可以表現出欣喜之情以及自豪之情,針對泌乳素的分泌以及縮宮素的分泌可以發揮顯著的促進作用,針對乳汁的分泌可以進行有效促進,從而將母乳喂養概率明顯提高,防止因為出現了宮縮不力的情況后,最終導致患者出現了產后出血的情況,針對子宮復舊進行有效刺激,從而將患有乳腺疾病的概率顯著降低。此外,母親可以對新生嬰兒的聽力篩查、握力篩查、視力篩查以及預防接種等進行觀看,從而有效明確新生兒的身體狀況,防止因為胡亂猜想,最終內心表現出緊張以及恐慌的情況,從而避免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在此種情況下,諸多產婦能夠保持平和,針對產后抑郁可以進行有效控制,并且在對其開展知識宣教過程中,可以將理論同實踐二者進行有效結合。對于新生兒,即使幼小,缺少語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但是針對母親表現出先天的識別能力,針對母體氣味以及母乳氣味均能夠有效熟悉,對此在母親身邊能夠滋生安全感。如果新生兒表現出哭鬧的情況,則將其放入母親懷中,使其感受到母親心臟跳動的聲音之后,哭鬧便會逐漸消失。
通過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可以確保產婦對于諸多護理知識以及自我保健知識有詳細了解,嬰兒出生后的健康成長發育可以得到有效保證,對產婦產后恢復發揮顯著的促進效果。護理人員在講解相關育嬰知識的過程中,產婦需要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增加產婦同嬰兒的接觸時間,對母子感情的融洽表現出顯著的促進作用。此外,產婦可以有效適應角色轉換,改善心理抑郁癥狀。
本次研究中,采用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觀察組初產婦同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初產婦進行比較發現,在嬰兒護理技能以及產婦心理抑郁評分兩方面,觀察組改善程度尤為顯著,有效證明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初產婦有效選擇母嬰床旁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可以顯著提高產婦的嬰兒護理技能,有效緩解表現出的心理抑郁狀態,有效保障產婦分娩后的身心健康恢復以及嬰兒的安全,最終顯著提高初產婦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海燕.母嬰床旁護理在初產婦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4):41-42.
[2]胡賽玲,縱艷艷,王君文,等.母嬰床旁護理在初產婦母親角色適應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2,11(3):254-255.
[3]陳建芳,林錦妹,李鳳珊,等.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圍產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4,9(3):311-312.
[4]馮祺榮.母嬰床旁護理對初產婦自我護理能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7(2):110-111.
[5]高金蘭,尤麗.床旁護理模式在初產婦母親角色適應中的應用[J].南通大學學報,2013,33(1):61-63.
[6]何雯.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初產婦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