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中共靖遠縣委黨校,甘肅 白銀 730600)
[摘 要] 法律課作為黨校的一門必須性科目,其教學目的在于使學員理解法律知識,并且能夠在日常工作中運用法律知識。黨校法律課堂教學應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課堂上加強教師與學員的交流,學員才能夠更好地接受、理解、運用法律知識,所以互動式教學在黨校法律課堂中占有重要地位,就如何加強黨校法律課堂互動教學做探析,為黨校法律課堂教學計劃提供參考。
[關 鍵 詞] 黨校;法律教學;互動
[中圖分類號] G72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073-01
一、黨校法律課堂的現狀
黨校學員一般都是黨員領導干部,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對黨員和群眾來說具有示范作用,因此黨校法律課堂的目的在于提高學員了解法律的程度、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黨校學員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擁有豐富的閱歷和強大的思維能力,因此,在黨校法律課堂上進行枯燥無味的“純講式”教學對于這些人來說沒有吸引力,法律知識的學習效果也將大幅下降。而互動式教學更加注重教學主體和教學對象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加強學員對法律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員運用法律的能力,互動交流式的學習模式更能吸引學員主動去學習。
二、互動式教學的內容和優勢
互動式教學是建立在教員和學員平等的基礎上,雙方主動地、積極地討論交流、交換思想、共同探討,來達到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一種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教員和學員割裂開來,教員無味地講,學員無趣地聽,而互動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此。互動式更加注重將學員作為課堂的主體,將學員和教員放在相同的位置,通過學員、教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創造出更活躍、更富有感染力的課堂。通過讓學員主動地交流,使學員積極動腦思考,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由傳統思維轉向開放新思維,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三、如何應用互動式教學
(一)建立主題課堂并且針對性解決問題
主題課堂與針對性問題解決結合的互動教學模式就是,建立主題課堂,在專題講座過程中或者講座后,在課堂中留出一部分時間供給學員和教員交流,討論關于專題的問題,各自談談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員和學員的共同提高。通過教員鼓勵學員主動提出有關專題的問題、疑惑,由擁有專業知識的教員進行針對性回答,并通過在工作中的例子等加深學員對法律的認識和理解,并且黨校學員一般是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擁有豐富閱歷的工作人員,提出的問題大多具有現實意義和普遍性,因此,教員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也需要運用專業法律知識,仔細考慮如何回答學員的問題,全面、客觀地分析問題。另外,學員的提問也使教員對現實的法律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教學水平,進而改善法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討論真實的法律案例并鼓勵發言
案例分析的方法最早出現在美國,這種方法的重要性體現在能夠直接引導學員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法律問題,提高學員在工作中解決法律問題的綜合能力。
1.選擇擁有時效性的、新鮮的案例,一般來說,當下熱門、新鮮的、有趣味的案例能充分引起學員的興趣,通過不同的媒體得到的案例有不同的看法和角度,因此學員能積極地去討論案例。
2.進行案例分析前,教員可以先拿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進行頭腦風暴,先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在必要的時候,教員可以將不同的看法在全班級內進行分組對抗,以一種類似于辯論的形式將問題進行全面的討論,營造一種活躍的、輕松地課堂氣氛。
這種案例分析的方法貼近于生活、比較生動形象,能給學員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選取案例的時候應該仔細考慮。
(三)分配角色進行模擬法庭
情景教學法能充分的使學生深入案例,將自己代入案例人物角色,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考慮,在模擬法庭中,應有法官、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一般真實法庭中具有的角色,從而實現案件的重現和審理。在案例的選擇方面,教員應選用經典的案例,選取那些與學員工作相接近的案例。現在我國人民的法制意識逐漸增強,維權能力也在不斷提高,與公務部門相關的案件越來越多,教員應該選擇這類使用性案件,使學員能積極地參與進來,學員在進行模擬法庭程序的過程中,教員應在旁邊進行適當的指導,這并不會干擾模擬法庭,反而會使學員能夠一直保持在正確的方向上。這種方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向導,可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的思考,拓展工作思路,使學員對法律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夠在現實中運用法律解決問題。
在黨課法律教學中,教員應注意授課方式,選擇能調動學員積極性的授課方式,提高學員聽課的積極性,進而充分發揮學員的創造力,讓員真正參與到授課中去,把學員放在課堂的首位,多進行班級學員之間的交流,鼓勵學員動手實踐、養成發散性思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黨校法律課堂的作用,使黨員充分了解法律,并運用到實踐中。
參考文獻:
[1]惠曉梅.提高黨校法律培訓質量的途徑的研究:以克拉瑪依市委黨校為例[J].克拉瑪依學刊,2015(2).
[2]程艷.黨校法律課堂互動式教學探討[J].河南農業,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