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微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每位教師的教師生涯的真實寫照。讀了20年書的我,秉承著浙江師范大學 “礪學礪行,維實維新” 的校訓,我也光榮的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
作為新教師,我是比較幸運的,由于學校對我的信任,我在報道的第一天就被確定為班主任。上班伊始,既要講課,又要管理班級,對于這樣一個剛剛走出校門沒有實踐經驗的我來說真的是一個天大的挑戰。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當務之急是要摸清二年一班的“底”。通過了解,我知道我即將要帶的這個班的“前任”班主任是一名優秀的東北師大畢業生,因為離家遠的緣故,所以辭掉了這里的工作回老家了,一年的相處時間,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對她的感情已經很深了。所以在我接手的最初一段時間里,學生們和家長們對我充滿了比較和質疑。每天面對孩子們的時候,總是能從他們的眼神里讀出陌生感與距離感。在這樣不和諧的關系中,我的工作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越是想把工作做好,就越是手忙腳亂。所以,不可避免的講了幾堂不盡如人意的課。曾經熱血沸騰的我不禁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嚴重的懷疑。我默默地告訴自己,不要氣餒,不要失落,不要敏感,他們之所以對我生疏,不正是因為他們的天真、善良與懂得感恩嗎?因為他們天真、善良,所以他們不會虛偽的討好我;因為他們懂得感恩,所以他們才會懷念離開的老師。這是多么可愛的孩子們呢?我不應該吃“干醋”哦,我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哪里做的不夠好呢?
辦法總比困難多,我主動找學校領導,希望學校領導能夠給我樹立一位德高望重的“榜樣”。恰巧學校領導也正在安排“拜師大會”,學校給我們每人都配了師傅,還采取了領導幫扶的措施。那么我非常幸運的成為了劉老師的徒弟,我的幫扶領導則是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車校長。在形成了這樣的機制以后,我每天所備的課都要先拿去給師傅過目,及時改正備課中的漏洞,避免出現教學失誤。在這個前提下,由校長、書記以及教導主任等領導干部組成的聽課團隊至少每隔兩天要聽一次課,聽課以后,還會及時的對我進行逐一評課,肯定我的優點,提出我的不足。不斷地提升我的業務能力。同時,學校領導和師傅也經常找我談心,用他們的經歷來現身說法,幫助我排解心理壓力。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已經深深地熱愛上了課堂教學,深感它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學問,需要我不斷地去學習。記得剛剛報道的第一天,趙校長就語重心長的和我說:“其實,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的就是老師。當你喜歡一個老師的時候,你也會對他教的科目感興趣。想讓孩子接受你的教育,就必須讓他們先接受你,先喜歡你”。由于課堂教學的生動有趣,學生們已經漸漸喜歡我,喜歡我的課堂了。
可是,我知道我仍然要努力,作為班主任,我還需要更多的付出與更多的努力。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喜歡他們的班主任呢?我認為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就要喜歡她的學生,愛護她的學生,多在她的學生身上下功夫。對學生要有愛心、信心、耐心,用師愛去溫暖每個學生的心田,用師德的雨露滋潤每個學生。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不停地變換著我的角色---媽媽、姐姐和班主任。我們班級絕大多數學生都是進城務工子女,而且單親家庭占了三分之一,所以,他們平日里比較缺乏關愛。有的孩子上學來的時候,臉黑乎乎的,頭發亂亂的,這個時候,我就會在辦公室準備好臉盆、毛巾和溫水,利用課間時間把他叫到辦公室重新進行“梳妝打扮”。有的孩子不知道天氣冷暖,我就想出了利用黑板的一角每天請一位同學進行天氣播報,同時像媽媽一樣叮囑他們增添衣物。有的孩子生病了就會特別害怕,因此我在班級建立了護士站,選出幾名小“護士”,專門負責照顧生病人員,并及時和老師家長溝通。所以我們班學生有時候開玩笑就會叫我“老師媽媽”。
除了當媽媽,我還得當姐姐,課余時間要陪他們玩,和他們侃大山,像他們展示不同角色的我,讓他們覺得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社會閱歷豐富,博學多才,讓他們崇拜我,我把這招稱為“收買人心”,哈哈哈,還是很有效果的哦,特別是我們班的女孩,從高中時代調皮搗蛋,到考上大學的不理想,到勤奮讀書、三點一線、“豬狗不如”的考研生活,再到柳暗花明,考到理想中的小橋流水人家、溫婉秀麗的江南,讀研期間親見了余秋雨、六小靈童等明星大腕。這幫孩子們瞬間對我死心塌地了。
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通過這種變換多種角色的方式,我成功的攏住了孩子們的心。慢慢地,我發現我們班孩子看我的眼神變得堅定了,眼睛里也隱約地透漏出:老師,我們愛你!老師,我們喜歡你!老師,我們離不開你的神情!著名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育是一種艱巨的事業,它不僅是科學事業,而且是藝術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