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霞 馬巖霞 王玉華
摘要:目的將傳統中醫外治特色療法蠟療應用踝關節活動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提高療效,減低不良預后。方法對50例中風后痙攣性癱瘓踝關節活動障礙和30例創傷性踝關節炎住院患者實施中醫蠟療護理。結果蠟療適用于中風各種分型、各期踝關節痙攣性癱瘓的病人和創傷性踝關節炎,操作簡單、費用低、副作用小、療效可靠。
關鍵詞:蠟療;踝關節;護理。
踝關節病的致病原因很多,病機也很復雜,不做一一敘述。主要對中風后痙攣性癱瘓踝關節活動障礙和創傷性踝關節炎住院患者實施中醫蠟療,其優點一是療效可靠、迅速、顯著;二是安全系數大;三是簡便易操作,可行性高,有效節省護理資源和醫療費用,減低不良預后,減少致殘率。現將筆者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臨夏州中醫醫院就診的50例中風后痙攣性癱瘓踝關節活動障礙30例的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實施蠟療護理,其中中風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齡45-70歲,平均57.5歲;病程3個月至2年。創傷性踝關節炎男性22例,女8例;運動員、足球和籃球、羽毛球愛好者20例,扭傷10例;年齡35歲-50歲,平均42.5歲;病程3個月至3年。
1.2臨床表現
中風后痙攣性癱瘓患者踝關節肌張力增高(以改良的Ashworth分級法評定1級6例、1+9例、2級8例、3級14例、4級13例),活動受限、關節僵硬、疼痛、足內翻、行走困難或不能行走;創傷性踝關節炎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運動后加重。
2.護理方法
2.1病情觀察
中風起病急驟,病變迅速,變證尤多,因此,急性期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及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觀察瞳孔、呼吸、汗出等變化,防止腦疝及脫證等病癥的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密切觀察局部腫脹、疼痛的程度,48小時內禁止熱敷,休息,抬高患肢。
2.2生活起居護理
病室宜整潔、安靜、定時開窗通風,避免強光、噪聲等不良刺激,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注意保暖,預防壓瘡、保護眼睛、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口腔護理及二便護理等。
2.3飲食護理
飲食以清淡、低鹽、易消化為原則,忌肥厚、辛辣食物,戒煙、酒,根據證候特點的不同制定飲食方案,指導辯證飲食用膳;創傷性關節炎以普食為主。
2.4用藥護理
中藥湯劑易少量頻服,神志不清者,丸、丹、片劑型的藥物應碾碎水調后鼻飼給藥,亦可選中藥湯劑保留灌腸,服用通腑泄熱藥后密切觀察大便排泄情況、使用降壓、脫水藥物后密切觀察血壓、尿量變化等。
2.5蠟療護理
2.5.1蠟療方法:①蠟餅法:將加熱后融化的蠟液倒入搪瓷盤或鋁盤中,厚度約2-3㎝,冷卻至初步凝結成塊時(表面溫度45-50℃),用小鏟刀將蠟塊取出,敷于患處部,外包塑料布與棉墊保溫30-50min,每日1次,14-20次為一療程。②浸蠟法:融化后的蠟液冷卻到55-65℃時,將手或足浸入蠟液中,立即迅速提出,蠟液在浸入部分的皮膚表面冷卻凝成一層簿蠟膜。在如此反復浸入數次,直到蠟膜厚達0.5-1.0㎝成為手套或襪套樣,然后再持續浸入蠟液10 min左右,取出外包塑料布與棉墊保溫30-50min,每日1次,14-20次為一療程,可更長。③刷蠟法:熔化的蠟液冷卻到55-65℃時,用排筆蘸蠟液均用涂刷至患處,使蠟液在皮膚表面冷卻凝成一層簿蠟膜,再如此反復涂刷直至蠟膜厚達0.5-1.0㎝,然后再用塑料布及棉墊保溫。每次治療30-40min,每日1次,14-20次為一療程。④石膏托固定蠟療法:.先將患肢放于功能位,打好石膏塑形,待石膏尚未干燥前,取下備用,將準備好的蠟餅置于患處,盡量使蠟餅與皮膚緊密貼合,再用保鮮膜包裹后用已備好的石膏托固定,然后再用塑料布及棉墊保溫,維持30-40 min。每日1次,14-20次為一療程。我們對中風患者選用石膏托固定蠟療法,對創傷性踝關節炎選用刷蠟法或蠟餅法。幾種蠟療方法的效果對比見下表。
3護理標準
治療護理14天、28天后按標準綜合評定。中風患者①治愈:治療后痙攣性足內翻改善到0級為治愈;②顯效:改善2級為顯效;③有效:改善1級為有效;④無效:無改善為無效。創傷性踝關節炎①治愈:局部無腫脹、疼痛,正常運動時無癥狀;②顯效:局部無腫脹、疼痛,正常運動時有輕微疼痛;③有效:局部無腫脹、有壓痛,影響正常運動;④無效:無改善。
4結果
中風患者治愈22例,治愈率44%,顯效16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98%,無效1例,無效率0.02%;創傷性踝關節炎治愈25例,治愈率83.3%,顯效4例,有效1例,無效0,總有效率100%。通過觀察踝關節護理對中風患者康復的影響,發現中醫蠟療介入越早,疼痛緩解、肌力、關節活動度、站立及行走能力恢復的越好,可有效減少后遺癥,恢復步行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創傷性踝關節炎48小時后介入蠟療,配合正確的訓練,治愈率高,效果滿意。
3討論
中風恢復期痙攣性癱瘓的根本病因是陰陽脈氣失調,陰急陽緩,氣血虧虛,陽氣被遏,經筋失養。故出現肢體關節拘急,屈伸不利,運動不隨意不協調,患肢發涼浮腫或麻木,疼痛等。以往研究表明,制動超過三周,關節周圍的疏松結締組織會變為致密的結締組織,從而導致關節痙縮變形。因患肢關節痙縮變形及疼痛,使癱瘓側肢殘存的運動功能或已恢復的功能再次喪失,嚴重影響下肢運動功能的恢復。中風后運動功能的恢復有一定的規律:軟癱期---痙攣期---恢復期。明顯痙攣多出現在發病后兩周,一般持續3個月左右,是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后出現的以肌肉張力異常增高為主的癥候群。因此,蠟療適用發病2周至以后處于恢復期的患者,利用蠟療的舒筋通絡、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達到解痙止痛,降低過高的肌張力,促進踝關節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中醫外治特色療法蠟療應用于中風后痙攣性癱瘓踝關節活動障礙和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的康復治療,其操作簡單、費用低、副作用小、療效可靠,減低不良預后,即有效的節省了護理資源和醫療費用,又便于推廣和應用,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了祖國傳統醫學。
參考文獻:
1.袁凌,腦卒中患者家屬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4,4(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