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澤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甲潑尼龍聯合鞘內注射激素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隨機抽取60例,并將其均勻劃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患者共有3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甲潑尼龍臨床治療手段,實驗組患者采用甲潑尼龍聯合鞘內注射激素臨床治療手段,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結果:實驗組患者腦脊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恢復時間、免疫活性細胞降低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各數據之間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甲潑尼龍聯合鞘內注射激素臨床治療手段能夠有效地對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進行緩解,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甲潑尼龍聯合鞘內注射激素;地塞米松;臨床治療效果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主要發病原因為:神經髓鞘脫失所引起,從來源的角度進行分析,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遺傳性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另一種是獲得性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1]。其中遺傳性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是指:腦脊液中的蛋白質含量較低,導致髓鞘形成過程存在缺陷,無法滿足中樞神經系統正常生長發育;獲得性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周圍性脫髓鞘疾病(分為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和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另一種是中樞性脫髓鞘疾病。在臨床治療中,多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不僅會對患者腦部神經系統造成影響,且患者用藥時間相對較長,臨床并發癥也相對有所增加[2],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甲潑尼龍聯合鞘內注射激素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隨機抽取60例,并將其均勻劃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患者共有30例。所有患者的年齡均在16周歲至62周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5±1.8)周歲;男性患者共有38例,女性患者共有22例。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疾病史和臨床癥狀,判斷所有患者均為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具體的臨床癥狀為:肢體癱瘓患者25例、視力障礙患者28例、肢體癱瘓合并視力障礙患者7例。其中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中,各數據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均衡性。
1.2 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甲潑尼龍注射治療,每次注射量應控制在1000毫升,且按照患者的臨床癥狀對甲潑尼龍的注射量進行遞減,同時對患者進行藥物輔助治療[3]。
1.2.2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在甲潑尼龍注射的基礎上,聯合地塞米松鞘內注射激素,每次注射量應控制在10毫克左右,具體流程為:在患者的腰椎位置進行穿刺,同時將患者腦脊液放出3毫升至4毫升之間,之后將地塞米松鞘內注射激素注射在患者腰椎管內,其中關于地塞米松的注射次數每周不應超過兩次,判定10次為一個治療周期[4]。
1.3 判定標準
按照《神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中涉及的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診斷標準,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發病史進行判定,其中患者的患病時間均不超過5年[5]。
1.4 臨床治療效果
在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每間隔7天對患者的腦脊液蛋白質含量、免疫活性細胞進行檢測,同時在患者的治療前后時間內,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進行評定。其中患者臨床治療治愈標準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恢復正常,肢體癱瘓以及視力障礙等癥狀均消失;臨床治療有效標準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明顯有所恢復,肢體癱瘓以及視力障礙等癥狀有所改善;臨床治療無效標準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無明顯變化,肢體癱瘓以及視力障礙等癥狀也未有所改善。
1.5 統計學分析
在本次實驗中所產生的各種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與處理,其中計量資料利用均數加減標準差進行表示;計數資料利用卡方進行檢驗,各數據之間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腦脊液蛋白質含量、白細胞增加例數對比分析
實驗組患者腦脊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恢復時間、免疫活性細胞降低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之間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分析
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之間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對比分析
實驗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之間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根據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發生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致病因素相對復雜多樣,且所有患者在發病時臨床癥狀也有所不同,病變面積也因人而異,不僅會對患者的大腦和小腦中神經系統造成損害,還會威脅患者的脊髓[6]。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脊髓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和靜脈血絲。在本次研究實驗中,對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患者采用甲潑尼龍聯合鞘內注射激素治療,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單一甲潑尼龍藥物治療患者,同時,利用甲潑尼龍聯合鞘內注射激素治療的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低與單一甲潑尼龍藥物治療患者,由此可見,對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患者采取甲潑尼龍聯合鞘內注射激素治療具有良好地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孟會紅,周亞竹,梅風君.腦與脊髓同時受累的瘤樣炎性脫髓鞘病一例[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5,23(1):47-50.
[2]董艷玲,李呂力,李瑤宣,等.糖皮質激素治療多發性硬化不同方案的臨床應用[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2,25(2):144-146.
[3]王凱豐,劉海鷹,王波,等.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鞘內注射治療急性脊髓損傷的實驗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13,51(5):426-431.
[4]薛楊,劉振利,高巖,等.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鞘內注射對大鼠急性脊髓損傷后生長相關蛋白-43表達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21(18):1866-1868.
[5]郭敏,張文,席亞明.鞘內注射誤用碳酸氫鈉注射液為溶媒致下肢麻木、高熱及尿潴留[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3,15(2):116-117.
[6]杜紅娣,王曉雪,張愛.1例大劑量甲氨蝶呤化療聯合Ommaya囊鞘內注射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3,27(1):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