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芳
摘要:目的:了解分析心腦血管患者停服阿司匹林的原因,提出相應措施解決。方法:有目的的篩選在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接受治療的心腦血管患者302例,根據是否有過停服阿司匹林經歷分為兩組,A、B組;B組患者為停用過阿司匹林的患者,對兩組患者的年齡、男女比例、血壓等進行統計學比較,以停藥率和不良反應率為觀察指標,分析患者停藥的原因和危害,提出解決對策。結果:A組患者的平均用藥時間長于B組,每天用藥量多于B組;A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24%,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4;A組停藥率為13.9%,B組停藥率為33.12%,因擔心出現不良反應和認為沒必要服藥的患者分別約占11.91%、28.48%;兩組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長期持續服藥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大多數患者對于自己的病情認識不夠盲目停藥,有的患者因為擔心不良反應的發生而停藥。應該加強對患者的用藥教育,宣傳疾病和藥物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關鍵詞:阿司匹林;心腦血管患者;停藥;因素分析
心腦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變或系統性血管病變在心臟和腦部的表現;與高血壓、血液粘稠、血管壁平滑肌細胞的非正常代謝等因素有關。阿司匹林可以血小板的釋放反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在體內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在臨床上常常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1]。但是,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產生很多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性胃炎、上腹疼痛不適等;阿司匹林也可以引起其他部位出血,嚴重時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由于以上種種原因,部分患者沒有醫囑的情況下會停用阿司匹林,本文將著重分析患者停用阿司匹林的原因,現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有目的的篩選在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接受治療的心腦血管患者302例,年齡在45-65歲之間,根據有無停服過阿司匹林平均分為A、B兩組,A組為持續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對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血壓等一般資料上進行統計學比較,不存在任何明顯的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詳見表1。
1.2臨床診斷標準 (1)所有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原因均為心腦血管疾病;(2)所有參加患者均未患有其他嚴重的內科疾病,如心、肝、腎功能不全或者衰竭等。
1.3 觀察指標和方法 對兩組患者阿司匹林服用時間、每天服用劑量;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用藥態度進行統計分析。以不良反應發生率和停藥率為觀察指標,分析患者停藥的原因,提出解決對策。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的方式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采用χ2檢驗,設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用藥時間和劑量的比較 A組患者的平均用藥時間長于B組,每天用藥量多于B組;兩組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2.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A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24%,出血9例,上腹疼痛11例;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4%,出血32例,上腹疼痛29例;兩組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3。
2.3兩組患者用藥態度比較 A組患者停藥率為13.9%,擔心出現不良反應有8例,認為沒有必要服藥的有10例;B組患者停藥率為33.12%,擔心出現不良反應有25例,認為沒有必要服藥的有28例;兩組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4。
3討論
本實驗研究結果為:A組患者的平均用藥時間長于B組,每天用藥量多于B組;A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24%,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4;A組停藥率為13.9%,B組停藥率為33.12%,其中因擔心出現不良反應和認為沒必要服藥的患者分別約占11.91%、28.48%;A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遠遠低于B組,停藥率也是低于B組的。本實驗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停藥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點:擔心出現不良反應、認為病情穩定沒有必要服藥;同時本實驗也證明了長期持續服藥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復發率高、并發癥等特點,包括冠心病、腦血栓、腦中風等病癥[3]。研究證明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阿司匹林通過不可逆的一哈子環氧化酶,阻止血小板產生血栓烷起到防治血液粘稠的作用,一旦中途停止服藥,可能引起血小板活性急劇上升甚至高于患病前血小板活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盲目停藥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性[4-5]。
綜上所述,針對以上原因,為保證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采取措施[6]以提高患者對阿司匹林的依從性和認識了解是非常必要的。醫師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宣傳用藥知識和組織用藥教育,增加患者對服用阿司匹林必要性的認識,患者應主動學習該藥的相關知識,嚴格按照醫囑服藥,不濫用藥物,對于自身病情做到全面了解并合理判斷,出現不良反應時及時就醫,同時克服心理障礙,不要擔心不良反應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控制。保持血壓的穩定,參加適度的體育鍛煉,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保持情緒的穩定,切忌大悲大喜。
參考文獻:
[1]劉效云.心腦血管患者中阿司匹林停藥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7):109-109,110.
[2]雷力力,韓金鳴,張婷婷等.我院心腦血管患者中阿司匹林使用現狀與停藥因素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2,35(2):103-104.
[3]陳江天,段英偉,宋俊賢等.北京城區居民阿司匹林停藥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34):3909-3912.
[4]N. S. Gerstein,P. M. Schulman,W. H. Gerstein et al.Re:Should More Patients Continue Aspirin Therapy Perioperatively?:Clinical Impact of Aspirin Withdrawal Syndrome[J].The Journal of Urology,2012,188(5):1810-1810.脈硬化雜志,2006,14(3):233-236.
[5]湖南省心腦血管病防治網絡協作組.小劑量阿司匹林在2180例高血壓病患者心腦血管事件一級預防中的作用[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6,14(3):233-236.
[6]段英偉,宋建敏.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藥的原因及干預探究[J].中國病案,2011,12(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