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平
摘要:目的:分析觀察胸腺肽α_1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來我院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38例為研究對象,并在其知情的情況下將其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為6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降血糖及抗結核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胸腺肽α_1藥物治療,治療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血清免疫功能、肺部病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胸腺肽α_1聯合抗結核藥物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選用。
關鍵詞:胸腺肽α_1;結核藥物;肺結核合并糖尿病;臨床療效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在臨床治療中非常常見,這兩種病癥都會減低人體的免疫功能,而且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經研究表明,這兩種病癥的結合可提高肺結核的復發率,如果糖尿病治療不佳會提高活動性肺結核的發病率[1]。因此,在臨床治療上,一定要找到病癥的發病本質,采取針對性治療方式。目前,腺肽α_1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有較顯著的臨床療效。本文選擇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來我院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38例為研究對象,對其中69例患者采用胸腺肽α_1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來我院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38例為研究對象,所有的患者均在專科醫生的診斷下確診為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并在其知情的情況下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為69例患者。觀察組患者男性41例、女性28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47±6.75)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2.15)年,初治、復治分別為32例、37例;對照組患者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9±7.15)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4.25)年,初治、復治分別為31例、38例。將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治療類型等基本情況進行對比統計,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較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胰島素進行血糖控制,同時進行肺結核和降血糖的治療,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時再服用降血糖藥物,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空腹小于7.0mmol/l,飯后小于10mmol/l)。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用乙胺丁醇治療(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2349),初治者,按體重15mg/kg,每日一次口服;復治者,按體重25mg/kg,每日一次口服,連續8周后,繼以按體重15mg/kg,每日一次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胸腺肽α_1(四川源基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44)藥物治療,皮下注射1.6mg,每周兩次。兩組患者均治療6個月為一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血清免疫功能、肺部病變好轉率(病變消失、病變好轉、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并將其進行對比分析。評價療效標準為: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肺部的活動病變完全消失,痰菌呈陰性;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肺部病灶吸收1/2,病變直徑縮小到1/2,痰菌呈弱陽性;無效:以上癥狀都沒有改變甚至加重[2]。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肺部病變好轉率=病變消失+病變好轉。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為血清免疫功能,采用±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為肺部病變好轉率、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用%表示,統計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血清免疫功能對比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血清免疫功能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2.2兩組患者肺部病變好轉率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肺部病變好轉率92.8%明顯高于對照組78.3%,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2.3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治療后,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1.3%(63/69),其中治愈31例、有效32例、無效6例;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2.5%(50/69),其中治愈22例、有效28例、無效19例。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8%明顯低于對照組17.4%,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3。
3.討論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所引發的慢性傳染疾病,其可以侵入許多臟器,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肺部結核感染。排菌者在這個階段成為肺結核重要的傳播源。人體在感染結核菌后發病情況是不穩定的,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或人體細胞介導的變態反應增高時,就有可能引起臨床發病。隨著糖尿病患病幾率的直線上升,使得糖尿病成為肺結核重要的相關疾病之一。在肺結核的發病過程中由于人體的免疫機制受到抑制,使得細菌的繁殖能力增升,免疫能力降低,導致結核菌的活動性增高,進一步提高繁殖能力。肺結核結合糖尿病有姐妹病之稱,糖尿病患者患有結核病的比率要比糖尿病患者高出3倍,有時甚至會更高[3]。糖尿病會造成人體糖代謝出現異常,使蛋白質、脂肪的合成和分解減少,進而增加患者體內的膽固醇、三酰甘油,使患者的體質逐漸成為酸性體質[4]。在這樣的體質中,結核桿菌生長繁殖速度遞增,降低了人體的免疫能力,抑制了體內抗體的生成。結核桿菌的大量生長,使得結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肺部出現干酪樣的空洞、壞死等情況,加重患者的病情。合并糖尿病的肺結核患者,如果其血糖控制不理想,就進行抗結核治療,一定會影響治療效果,大大降低抗結核藥物的治療效果,延長治療時間。因此,針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應盡早發現盡早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盡快提高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對臨床治療有重要的意義。
在臨床治療中選用胸腺肽α_1注射劑可以明顯增強細胞的免疫反應功能,進一步控制結肺核患者的病情。胸腺肽α_1是一種小分子多肽,能有效地促使細胞因子的合成與分泌;有效地增強淋巴細胞的生理學功能,還能提高細胞免疫作用,將 NK 細胞、CD8+細胞等免疫細胞進行合成和分泌,進而將核桿菌感染的細胞殺死,還會調整h1、Th2 細胞因子的平衡水平。而抗結核藥物主要是用來抑制結核細胞的感染及增生的,如果在血糖水平沒有調控好的狀態下,單純使用抗結核藥物,其治療效果是不明顯的,因此,將這兩種藥物聯合在臨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臨床療效[5]。通過本文的研究數據來看,觀察組血清免疫功能明顯優于對照組;肺部病變好轉率觀察組92.8%明顯高于對照組78.3%;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91.3%明顯高于對照組72.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8%明顯低對照組17.4%。通過數據可知,應用胸腺肽α_1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有顯著的療效,可明顯優化血清免疫功能、肺部病變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胸腺肽α_1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同時,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呂月秋. 胸腺素α1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效果觀察[J]. 人民軍醫,2016,59(08):812-814.
[2]司果,趙水蓉. 聯合胸腺肽抗結核治療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效果研究[J]. 中外醫學研究,2015,13(03):134-136.
[3]劉純鋼,袁艷梅. 胸腺肽α_1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 臨床肺科雜志,2014,19(03):560-561.
[4]李霞,趙忠華. 胸腺肽α_1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老年肺結核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3.
[5]鄧雯秋. 用胸腺肽α1聯合短程化療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2016,14(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