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杏平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進步與提升,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糖尿病的主要表現是空腹血糖升高,屬于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還會引發心、眼、腎以及神經體統并發癥,這些并發癥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但是在現階段的糖尿病研究工作中,還沒有對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給出一個準確的確定。人身體中最大的為生態系統就是腸道菌群,而人體的物質與能量代謝能夠正常運行都是受腸道菌群影響的?,F階段的糖尿病研究表示腸道菌群與糖尿病的發生有著巨大的關系,但是還沒有明確具體的機制是如何的。本文通過腸道菌群失調誘發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進行分析與探討,調節腸道菌群對于治療糖尿病的效果進行分析,為研究腸道菌群對于糖尿病的影響和進一步探索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提出參考意見。
關鍵詞:腸道菌群。失調。2型糖尿病。效果。
前言:腸道菌群是維持穩定人體代謝平衡的重要人體微生態系統。在現階段的糖尿病研究中表示,腸道菌群失調能夠對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或許可以通過對于腸道菌群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影響的研究,能夠對于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有進一步的了解,給糖尿病的治療提出新的方法。本文通過對腸道菌群失調誘發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進行討論分析,為以后能夠對糖尿病發病機制的進一步研究,和日后對于糖尿病的治療提出參考意見。
1腸道菌群
人身體內有一個最大的微生態系統,這個微生態系統中存在著大量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就是腸道菌群。一個正常人體內生活著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有90%都存在于腸道。而不同的腸段都有著不同的菌群生存。比如在十二指腸與胃分布的菌群很相似,都有著10?~104CFU/ml數量級的細菌。有鏈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幽門螺旋菌、十二指腸韋榮球菌,酵母菌相應增加。結腸有107~1011CFU/ml數量級的細菌,有雙歧桿菌、擬桿菌、梭桿菌、瘤腎秋菌屬、消化鏈球菌屬、真桿菌和鏈球菌。
腸道菌群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是與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細菌,是專性厭氧菌;二是與宿主共棲的條件致病菌,大多數都是兼性缺氧菌;三是病原菌,也就是有害菌。
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動態平衡就是微生態平衡,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人體的微生態平衡,有外界因素也有宿主因素。當人體內部微生態平衡時,可以保持宿主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證宿主身體對于營養的正常吸收、對于有害病菌的免疫等功能。
2糖尿病研究的現狀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的基礎是因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這是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數量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增加。糖尿病還是引發患者各種急性、慢性并發癥,影響到患者身體各個器官,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就現階段對于糖尿病的研究可以看出,遺傳、種族、肥胖、高血壓對于糖尿病病發都有著不小的影響。現在一些治療糖尿病的方法,如控制飲食、注射胰島素、食用降糖藥物都無法從根本上遏制糖尿病的病發。不能長期的穩定并控制患者的血糖,也不能有效的組織糖尿病患者病發癥的發生。所以目前對于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和如何有效的治療糖尿病以及遏制2型糖尿病的病發都是現階段醫學研究上的難題。
3.腸道菌群與2型糖尿病
3.1飲食的影響
根據現階段的醫學研究表明,飲食對于腸道菌群的組成起決定性的作用。在對小白鼠進行活體實驗之后,并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研究之后發現,長期使用高脂肪、低纖維食物會導致腸道內病菌增加,從而減少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維吾爾族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8.17%)明顯高于我國其他民族,綜合維吾爾族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的嚴重營養失衡的飲食方式,可以看出飲食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腸道菌群組成有著很大的影響。
3.2脂肪的沉積
通過實驗可以發現,擬桿菌可以可促進身體脂肪的沉積,因為擬桿菌分級植物多糖的方式可以促進宿主對于能量的吸收與儲存。他可以一直腸上皮脂蛋白脂肪酶抑制禁食誘導脂肪細胞因子,這樣就可以是腸上皮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增加,從而促進甘油三脂在脂肪細胞里累計,之后依靠腸道菌群利用難消化事物和關閉人類FIAF基因、增加人體肝臟中ACCL和FAS的表達來達到比能量吸收與脂肪儲存的目的。
3.3慢性發炎
慢性炎癥對于身體的影響非常大,慢性炎癥會逐步破壞身體機能,從而引發慢性疾病。還會加速身體衰老程度,導致肥胖,甚至引發糖尿病等其他疾病。身體微生態系統失調,再加上長期食用高脂肪、低纖維食物的不健康飲食習慣,這些都會導致腸道病菌增加。腸道黏膜上有一層保護腸道的細菌,他的生存與生長需要膳食纖維為他提供營養。如果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就會造成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加,產生毒素導致腸道壁滲漏。抗原增加,腸道通透性增加,人體血液中所含的毒素就會增加,炎癥因子就會感染身體的免疫系統,感染時間長的話,人體就會產生慢性病。慢性疾病會導致人身體免疫能力降低,提升了糖尿病的發病率。
3.4接受胃旁手術
經過對大多數實驗結果的分析與探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胃旁路手術之后,將不同的腸段閑置,患者的病情會得到緩解。因為在接受胃旁手術之后,腸促激素會對胰島β細胞進行改善修復。促進胰島素分泌,之后在對胰島α細胞產生影響,來抑制胰高血糖素,從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還能夠減輕腸道壁的通透性,控制炎癥因子的滲入保護腸粘膜,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慢性病的病發。
3.5細菌變換位置
平時存活在腸道的細菌,會在一些特定條件下穿過相對完整的黏膜上皮進入組織。進去腸系淋巴或者血液等位置,造成人體內源性感染。有的菌群會因為個別疾病導致失調,腸黏膜屏障功能受損,增加腸道通透性。人體多器官或者組織感染,導致內毒素血癥,造成病情惡化甚至死亡。
結束語:
從以上對于腸道菌群失調與2型糖尿病關系的探討與分析,可以看出腸道菌群失調對于2型糖尿病病發是有很大影響的,雖然現階段的醫學研究還沒有完全概括出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但是就目前的研究對于日后探索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以及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有著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趙家偉,馬鳳海,羅梅。等。胰島β細胞胰島素抵抗的證據[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2(15):156~158
[2]宋秀霞,季力農。國際糖尿病聯盟代謝綜合征征全球共識定義[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3.5(12)108~110
[3]李永儒。腸道菌群與糞便性狀關系初探[j]。現代預防醫學。2010.9(3):1235~1237
[4]張萬岱,張奕,智發朝,等。人體不同節段小腸腔菌群和膜菌群的研究[j]。胃腸病學。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