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張雪明 盧佳 盧芬娥
摘要:目的 研究探討健康體檢人群中代謝性疾病與尿檢異常及腎功能減退的危險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健康體檢人群的尿液檢查及腎功能檢查資料,共8000例,計算尿檢異常及腎功能減退的檢出率及其危險因素。結果 患病組的尿檢異常檢出率高于非患病組(P<0.05),但其腎功能減退檢出率與未患病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損、高尿酸血癥和高脂血癥合并糖尿病是尿檢異常的危險因素,年齡、高尿酸血癥、高三酰甘油癥是腎功能減退的危險因素。結論 臨床工作中應加強對上述高危人群的宣教及體檢,以便早期發現并有效控制疾病發展。
關鍵詞:代謝性疾病;血尿;蛋白尿;腎功能減退
腎臟病起病較隱匿,早期常無明顯的癥狀和體征,知曉率低。由于慢性腎臟病CKD的臨床過程不可逆,且進展過程中易發生心血管事件,最終發展為晚期腎病[1],給個人、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基于此,本文特對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健康體檢人群的尿液檢查及腎功能檢查資料進行了篩查以研究健康體檢人群中代謝性疾病與尿檢異常及腎功能減退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健康體檢的8000例成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453例,女性3547例,年齡為19~92歲,平均(49.16±17.75)歲,高尿酸血癥患者1301例,高脂血癥患者2782例,糖尿病患者187例,空腹血糖受損IFG患者367例。上述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本研究由醫生對所有研究對象的資料進行收集,其基本內容闡述如下:(1)尿檢,采集新鮮、清潔、中端尿液10ml,采用干化學試紙帶法和尿液干化學分析儀進行尿生化檢測;(2)腎功能等血液生化檢測,早晨空腹抽取靜脈血,收集肌酐、尿酸、血糖、總膽固醇及三酰甘油等生化檢測資料。
1.3診斷指標
蛋白尿:尿蛋白陽性。血尿:10ml尿液以1500r/min離心10min,取沉淀用顯微鏡檢查,紅細胞>3個/HP。白細胞尿:白細胞>5個/HP。高尿酸血癥:UA≥420μmol/L(男性),UA≥357μmol/L(女性)。糖尿病依據2010年美國糖尿病學會診斷標準: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血糖受損IFG:5.6mmol/L≤空腹血糖≤6.9mmol/L。高膽固醇血癥:血清總膽固醇≥5.72mmol/L。高三酰甘油癥:血清三酰甘油≥1.7mmol/L。腎功能減退采用KEEP標準:血清肌酐>133μmol/L(男性),血清肌酐>115μmol/L(女性)。
1.4數據處理
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9.0來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檢驗分析組間差異,尿檢異常和腎功能減退的危險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
2結果
2.1尿檢異常和腎功能減退檢出率
患病組的尿檢異常檢出率均高于非患病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患病組腎功能減退檢出率與未患病組比較(20.0% vs 5.2%),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尿檢異常危險因素分析
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損、高尿酸血癥和高脂血癥合并糖尿病是尿檢異常的危險因素,見表2。
2.3腎功能減退危險因素分析
年齡、高尿酸血癥、高三酰甘油癥是腎功能減退的危險因素,見表3。
3討論
據報道[2],代謝性疾病不僅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也是引起腎臟損害的重要原因,此外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齡化進程的加速,代謝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斷上升。多年來的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尋找易檢測的生物學指標,分析代謝性疾病與尿檢異常及腎功能減退的關系,對臨床早期發現患者,積極預防控制病情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研究結果與之前報道一致,患病組的尿檢異常檢出率高于非患病組(P<0.05),但其腎功能減退檢出率與未患病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綜上所述,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損,高尿酸血癥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合并糖尿病均是尿檢異常的危險因素,年齡增長、高尿酸血癥、高三酰甘油癥是腎功能減退的危險因素,應加強對上述高危人群的宣教,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以更有效地控制疾病進程。
參考文獻:
[1]俞小敏,肖潔,黃詠璋. 晚期慢性腎臟病進展相關因素分析[J]. 新醫學,2014,45(4):244-248.
[2]周寧,顏賢忠. 代謝性疾病的代謝組學研究進展[J]. 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5,42(5):56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