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峰
摘 要:主要以特殊教育中的語文課程開展為切入點,綜合地分析了課堂教學和現實生活實際之間存在的聯系,從而讓學生通過學習特殊教育中的語文知識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實踐內容,提出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不斷豐富課堂內容,
提升課堂的價值。
關鍵詞:特殊教育;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從特殊教育的教學目標來看,在價值取向方面和普通學校基本一致:讓學生通過校園的學習和教育,最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讓特殊的學生通過學校教育學得技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和交流當中。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屬于聽力方面存在障礙。語文學科作為我們日常交流的語言工具,也是學生思維有效發展的基礎,因此只有不斷提升特殊教育學生的語文表達水平,才能保障其交流的順暢,為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提供便利。
一、特殊教育語文課堂同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系
教育的內容來源于生活當中,在新課改思潮的帶領下,語文課堂教學具體活動的安排更要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升特殊教育中學生的綜合學習和實踐能力,做到學為所用。語言文字是我們用來表達內心思想和與人交流的重要工具,語言的運用更是注重韻味和形象,一旦表達失去了形象和情感,他人就無法準確地通過交流捕捉到真實的情感和體會。如果教師不能夠將課文中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傳遞給學生,那么學生就無法享受到文章帶來的新鮮和愉悅,也就無法通過學習掌握正確合理的表達方法,無法寫出切題的好文章。
二、生活實踐對于特殊教育語文課堂的影響方略
(一)認真觀察生活細節
特殊教育的語文教材設計內容,大部分以現實生活中的故事為依據編寫,以此讓學生通過感知發生在身邊的事件,更好地理解課文。例如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記錄下雨前各種小動物的表現,學生通過觀察雨前小動物的活動情況,針對細節作出記錄,再我們學習到《要下雨了》這一課時,學生就能夠快速地回憶起自己通過觀察獲得的知識和內容,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感。這種方式的采用,讓學生能夠比較輕松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且養成了細心觀察的自主學習習慣,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觀察和理解能力。
(二)課堂上的生活經驗提醒
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課文中的詞句和學生自身的語言經驗積累有相同之處時,就要在講解時巧妙地融入生活實際中的場景,將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低年級的一篇看圖學詞語的課文《春天》,教師可以在備課時準備一些春天出現的圖畫,讓學生通過畫面聯想;還可以由教師帶領學生參與踏青和郊游等戶外活動,自取拍照材料,自行制作多媒體素材,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作品,欣賞自己收集的春天圖片,更加全面地理解春天的內涵。在課堂上進行朗讀訓練時,盡管課文字數并不多,但是學生們都十分認真地沉醉其中,學生通過積極的參與課堂活動感受文章的意蘊。
三、多媒體教學手段對于特殊教育語文課堂的價值
(一)改變普通多媒體教學模式
由于特殊教育的學生身體條件比較特殊,因此教學方法和普通教育存在較大差別。教師采取多媒體方式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這種差別,恰當地轉換適合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目前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形式多樣,教師可以綜合聲音、圖片和視頻等模式,強化感官的刺激,提升教學的最終效果。例如,教授《烏鴉喝水》這篇文章時,教師除了要準備日常的課件之外,還可以加入烏鴉喝水的動畫或者視頻,充分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重復播放教學視頻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和記憶。
(二)注意多媒體技術對特教學生理解能力的恢復作用
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由于先天的身體機能存在障礙和缺陷,但是同時具有一定的學習優勢:視覺障礙和缺陷的學生聽力較強,而語言組織能力較弱的學生通常在模仿能力上較為出色。針對這些具有身體機能障礙的學生,要充分地利用其強項,逐漸地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多媒體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例如學習到《小貓釣魚》這篇文章時,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動畫。學生被動畫吸引之后,就開始邊看動畫邊跟著說臺詞,有的甚至會學習視頻中的動作,這樣就有效地調動起課堂活躍的氣氛。在特殊教育的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地在課堂上挖掘腦、手、口等方面的協調潛力,為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提供良好的鍛煉途徑。教師的職業神圣而辛苦,但是看到學生能夠在引導下有效的學習和進步,教師會倍感欣慰。
參考文獻:
杜國勝.多媒體在聾校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