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萍
圖畫書作為一種以圖為主要表現內容和形式的讀物,其構圖巧妙、造型生動、色彩優美的畫面對于兒童無疑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其中富含節奏韻律感、詼諧幽默、擬人夸張的語言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因此圖畫書受到了大多數兒童的歡迎和喜愛。基于此,我在教學中為學生講述了大量的圖畫書,以期幫助其認識圖與文的相互關系,為將來的繼續閱讀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圖畫書主要講述方式
圖畫書就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認為圖畫書教學應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講述,就像媽媽給自己的孩子講故事一樣。既然是在講故事,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享受故事。故事要講得生動,講得入情入境。所以講述圖畫書的第一層次永遠是“故事至上”,要讓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享受故事,沉浸在故事中。因此,講圖畫書,尤其在小學低段,我們要帶著孩子們像玩游戲一般“玩”起來,這個“玩”主要來源于角色自居。比如在講述《神奇的校車》中的《海底世界探險》這本書時,我在講毛老師帶著孩子們回到海面上沖浪的時候,就帶著全班孩子一起在教室里表演了起來,孩子們想象著自己在海面上,隨著海面的變化起起伏伏,全班都動了起來,所有的孩子們被帶入了故事中。這樣的體驗讓孩子樂在其中,同時對故事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圖畫書作為圖文結合的一種書,除了文字更重要的還有圖畫,很多圖畫書甚至只有圖,沒有文。圖畫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可以讓孩子個性閱讀,讀出自己的理解。因此,圖畫書教學除了教師的講述以外,引導學生讀圖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觀察細節,體會找圖的樂趣,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讀圖,還可以適當做讀圖延伸活動。
二、拓寬圖畫書閱讀途徑——親子閱讀
圖畫書閱讀對于提高孩子的語文能力有莫大的幫助,但是孩子在學校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家庭的閱讀氛圍同樣重要。余耀老師在其《由圖畫書愛上閱讀》一書中說:“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是一種溫情的傳遞,也是親情的紐帶,所以在親子感情的發展中,圖畫書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感情。”基于此,我依據閱讀地平線計劃推薦的書目,根據孩子的閱讀心理、年齡特點,為孩子們提供了閱讀書單。并給家長一份書單,這樣既能拓寬圖畫書閱讀渠道,也為親子閱讀提供了書目保障。
當親子閱讀書目得到保障后,為督促孩子與家長一起閱讀,我會不定期地在班級內召開親子閱讀交流會,家長和孩子共讀一個故事或請有經驗的家長分享自己和孩子共讀的經驗與感受等,感受讀書效果。
三、圖畫書課程延伸,給孩子更豐富的體驗
為了讓圖畫書講述形式多樣,我結合生日課程為孩子帶來更多的圖畫書。孩子過生日時選擇一本契合他生命特點的圖畫書,用講述加編織的方式將這個故事帶給孩子們,讓故事和孩子的生命相勾連,讓故事在孩子的生命中蘇醒。比如講給韜的圖畫書《野兔比利》,通過故事鼓勵他“只要相信自己,總有一天你能做到”;送給熱愛讀書的嘉的故事《我喜歡書》;送給愛冒險的杰的故事《鴨子騎車記》……通過這樣的方式,這些圖畫書對于孩子們來說就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這些故事開始和自己有關,那些主人公仿佛就是他們自己。
繪本劇是在閱讀了解圖畫的基礎上,將故事內容以表演的方式呈現,從而使兒童與故事中的人物一起體驗、思考和反省。在低年級開展圖畫書教學,對于一些適合表演的圖畫書,我也會組織孩子們將故事表演出來。如一年級教學完《彩虹色的花》,孩子們就自己制作道具,將故事演了出來,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時,我也會結合圖畫書的表達特點讓孩子繼續創作,完成關于本圖畫書的讀寫繪。低年級倡導讀寫繪結合,用閱讀圖畫書、講故事、用圖畫表達與創造相結合的辦法,讓低齡段兒童的學習力與創造力得到自由發揮。兒童的繪畫,其實是他的語言。小健(化名)是一個在幼兒園非常聽話的小男孩。剛開始的時候,每次拿起畫筆,他都無從下手,因為他在幼兒園時畫畫只是被要求畫得像,而不是表達自己。中秋節放假的時候,我們有一個讀寫繪的作業,小健什么都畫不出來,開始和爸爸、爺爺奶奶一起埋怨媽媽選擇這個班,他媽媽哭著給我打電話,問我怎么辦。我說告訴小健,不要要求自己畫的像,任何東西你怎么認為就怎么畫,無所謂像與不像,重要的是孩子在繪畫中的表達以及你自己講述的故事。這一次之后,小健慢慢地開始敢畫了,雖然和很多孩子比,他的畫很幼稚,但是他被束縛的思想解放了。他敢于用自己的畫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圖畫書教學開展的這兩年,孩子們理解故事、講故事、讀圖等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會繼續堅持,行走在圖畫書與閱讀推廣的路上。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