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要:本文主要關注中小企業端融通資本的風險問題,即中國的中小企業如果主動面對融資難的挑戰,如何尋找自身的優勢發現融資渠道,主動解決融資問題而非被動接受其他利益集團提供的高額資金成本,目前的現實情況下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來源和規避方式。重點分析了融資租賃模式下,中小企業及租賃公司等各參與方所面臨的風險。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風險分析
一、引言
本文從發起方角度分析,不同的發起方代表了利益的不同主要受益方。銀行和國有企業主動發起為中小企業融資,說明銀行為主體的低利率市場是主要受益方,因為支付的利息高昂且主要被低利率市場分配,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被動融資;而中小企業發起的融資方式說明其自身為主要受益方,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主動融資,可以融入低價的資金支付低價的利息。
二、融資租賃模式風險分析
企業通過不同形式獲得融資,其中融資租賃的優點是簡單靈活、成本低廉,缺點是風險高、規模有限;直接投資(股票、債券)的優點是有稅盾效果、風險低、一次結束,缺點是需要分配利潤,增加成本、可能發生控制權轉移、規模有限;間接投資(銀行貸款)的優點是成本較低、可以展期,缺點是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可能造成破產、很難通過正常手段獲得貸款、規模有限;民間借貸的優點是還款融資自由不受限制、手續簡單無違約金,缺點是成本高、容易轉變為高利貸。
對比之下,可以得出融資租賃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很好的融資渠道,因為相比大企業,銀行不愿意給中小企業貸款,銀行本身更加傾向于信用等級和現金流更穩定的大客戶。而直接融資的渠道,如利用股票和債券,中小型公司明顯不會選擇。因此,對于余下的兩種方式,融資租賃是最佳選擇,國內中小型公司需要更多意識到融資租賃方式并加以利用。可是,在目前國內融資體制下,融資租賃方式的融資模式也可能變成大企業套利的方式,從而使中小企業喪失了融資的便利條件,同時其融資租賃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
三、中小企業融資租賃風險分析
如果中小企業以售后回租的方式進行融資,則資產供應方和出租人合并為同一單位。這個交易結構中存在著很多方面的風險,下面重點分析出租人(租賃公司)和承租人(中小企業)主要面對的風險。
租賃公司風險。作為出租人,租賃企業可能承擔承租人(中小型公司)不能按照規定支付租金的主要風險;另外還可能遇到承租人沒有按要求使用的風險。實際上,在交易結構中,一旦中小企業違約,租賃公司般情況下是無法保證其收益的,而租賃公司只能通過風險評估來確定是否對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極大的惡化了租賃公司融資的意愿,也相應的提高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所以可以調整交易制度設計,比如加入保證金、應收租金證券化和供應商回購等環節。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中小企業償還租金的能力,另外由于提交了保證金,并把應收的租金證券化,租賃公司預先以折價的方式得到了未來的應收賬款,降低了租賃公司遭受巨額損失的風險。這種交易模式下,租賃公司的風險得到控制,可以提高租賃公司的出借意愿并降低融資租賃方式下的資金成本。由此可見,改善交易結構對于提高融資租賃有很大的效果。
上面主要關注租賃公司的風險,但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風險主要來自于租賃公司出租的設備的條件。可實際上,融資租賃已經只是借租賃的形式行融資的本質,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租賃公司出租的物件已經不重要。企業可運用同時進貨,同時出貨的手段來躲避實際物品的轉移交付。因此,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風險主要來自融資租賃結構的外部,比如經濟環境、技術條件等帶來的風險。
首先是中小型公司(承租人)的瑕疵擔保權風險。融資租賃時,租賃物好壞為承租者最關心的方面,盡管物品及供貨方都是其本人挑選,且能夠對標的物規格提要求,然而有關租賃物的買賣合同是出租方與供貨方共同協議商定,承租者不作為直接當事方,主張權利時要請出租者幫助,自身無權主張。現在國內法律規定的是出租方與承租方能夠協議,前者將權力轉交后者行使,后者則要承擔前者可能不配合的信用風險。
接下來是信用風險。從承租者方面來說,租賃企業有不遵照合同支付價款和不遵照承租者意向買入租賃物的風險,延誤中小型公司進行融資,但是這風險高低取決于出租人的信用水平,同時還有融資租賃信息不對等的情況,造成融資租賃雙方均承擔信用風險。中小型公司利用融資租賃方式融資時,要有專家人士對融資租賃本質進行詳盡分析,降低信息不對等程度,更大程度上發揮融資租賃優勢,消除公司資金困境的同時降低自身風險,實現共贏。
通過內保外貸的方法,企業可以通過外資租賃公司來規避交易模式中間產生的非系統性風險,并同時得到境外十分廉價的資金。如果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股權方式或者其他方式等控制外資融資租賃公司。對于系統性風險,中小企業只能通過采用相應的技術手段以增強公司本身實力,從而抵抗不可預見的經濟環境或者技術革新進步等帶來的風險。
融資租賃方面,主要問題就是資產的有效壽命和余值評估。然而通貨膨脹阻礙了其評估進行。所以,租賃公司往往命令企業提供擔保。此外,資產壽命受到使用狀況、外在環境,技術革新等制約,也不是那么簡單。因此上述兩項對企業和租賃公司都非常關鍵。
四、中國中小型公司融資租賃競爭風險
雖然中小企業在融資租賃的融資方式上也有一定的缺陷,但是相比較其他融資方式,依然是一條可行的融資路徑。另外,融資租賃公司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也以數據的強有力形式證明了中小企業正在利用融資租賃這一方式生存。行業的數據表明,融資租賃行業在近幾年一直保持著相當的熱度,發展非常迅猛。
截止可以統計的2014年,融資租賃中國注冊的融資租賃公司2202家,2013年是1026家,2012年是560家,2011年是260家。每年國內融資租賃企業呈現翻番增長。截止2014年度,中國注冊的融資租賃公司注冊資金達6677億,2013年達3080億,2012年達1890億,2011年達1022億。而價值2014年底,中國注冊的融資租賃公司合同剩余金額達302萬億,2013年達201萬億,2012年達1056萬億,2011年為0.93萬億。
在行業集中度上,我們也可以證明,很多企業確實正在利用融資租賃公司進行境外融資。統計至2014年底。國內資本金融資租賃賃企業僅僅30家,而外商投資型1840家,國內投資型152家。如此高的集中度就是因為很多租賃公司實際就是為了進行境外融資而設立的,實際已經脫離了融資租賃的本質。
可見,融資租賃解決了中小型公司融資困境,而且沒有過多的引入過單機構來分配利益,相比于其他方式,近年以來,融資租賃給中小企業帶來了發展的契機。可以通過設立融資公司或者和融資公司聯合來為中小企業融資。此方式的主動發起方是中小企業,而其他為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的主要發起方為銀行和大型國有企業。
五、小結
融資困難、成本昂貴的現狀促使中小型公司尋求新型融資方式來消除自身困境。目前被較多公司使用的方式就是融資租賃,不過也會給中小型公司、融資租賃企業帶來某種程度上的風險。但是鑒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各方面受限,即使采取以上形式會增加融資成本,為了籌集到資金進行運營,大部分中小企業還是愿意接受的。
另外像集群融資、近年流行起來的眾籌融資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統的融資模式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抵押、資金規模等方面的硬性限制。比如,眾籌方式中,通過搭建籌資平臺,預收客戶產品定金,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原始啟動資金流的到位,同時,由眾籌平臺負責產品的配送,減輕了中小企業負擔,使其專心于產品的研發與設計,提高起步階段中小企業的運營效率。由于是采取訂金模式,依需生產,沒有產品積壓,輕庫存,不占用流動資產,保證了資金流的連續性,減少了此種類型企業的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對于地方性集群融資,為了更好地實現資金融通、降低違約風險,風險分擔是必須注意的。由此,適當的引入政府部門進行融資管理與擔保,不僅分散了風險,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也可以為地方政府帶來一定的業績。
雖然,中小型公司可以運用不同融資方式,但是絕對不可以肆意套取以上方式,一定要結合企業自身情況,比如資金規模、生命周期、行業與市場需求、新技術的出現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完善傳統的融資形式,否則就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