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巍
[摘 要]消息是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網絡新聞媒體,消息是最直接、最簡練的方式報道新聞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也是最經常、最大量運用的報道形式。在網絡時代,如何寫好網絡消息,如何在海量的網絡新聞里抓取最具可讀性的新聞,消息成為最快捷的報道體裁,也是網民獲取消息最快捷的方式。
[關鍵詞]消息;新聞寫作;技巧
消息也稱新聞,是以簡要的文字迅速報道新聞事件的一種體裁。《新聞學大辭典》對消息的解釋為:以最直接、最簡練的方式報道新聞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是最經常、最大量運用的報道形式。
消息發布迅速、及時,敘事直截了當,語言簡潔明快,篇幅短小體裁,好的消息,會讓網民第一時間了解足夠信息。而好的消息一定是有大量的采訪做為前題,所以說采訪是消息寫作的前題基礎。要寫出好的、有新聞價值的消息,首先要求記者深入細致地采訪,占有豐富、典型而真實的材料。較強的新聞敏感力,善于獲取新聞線索,掌握基本的采訪方式、方法,有熟練的采訪技巧尤為重要。成功的采訪,為消息寫作打下良好基礎。作為網絡新聞媒體,如何快速寫好消息?下面就如何快速報道網絡消息談幾點寫作技巧。
一、短小而精悍
新聞寫作從技巧方面強調新聞類稿件要做到盡量短,它也是新聞寫作質量的重要標準。把新聞寫短,是網民閱讀新聞習慣、接受新聞習慣的要求;也是網絡媒體優勢,海量新聞滿足可讀性的要求。
消息寫作提倡“短些,短些,再短些”,但也不能短到空洞無物的地步,而應力求短而有豐滿內容,短而實。網絡具有快速、及時報道突發事件的先天優勢,擁有新聞采訪權的網站又有具有原創、獨家、首發的優勢,兩方面密切結合,就能在重大突發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組織自己的采訪、報道隊伍進入新聞現場,以短訊、快訊、現場連線、手機圖片等方式滾動發布事件最新進展。短消息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運用最多。
消息的結構具體表現為標題、導語、主體、結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標題是消息的眼睛,標題具有向讀者推薦的作用。導語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話。它是用簡明生動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題思想。要求用簡明的話語概括新聞消息的基本內容。主體是新聞消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體清除,內容具體,層次分明。結尾時對新聞消息的內容進行的小結。
二、快而不亂
消息的特點是時效性強。采訪要快,寫作要快,講究時效性。在網絡新聞中,同一重要事件,遲發幾小時、幾分鐘,消息的特性便會在同行媒體競爭中失利。篇幅要短,但容量要大,也就是說,要提高消息的“含金量”。既簡明扼要又短小精悍,三五百字足矣。同時注重一事一報,最忌大而全。在包羅萬象中選擇新聞價值最高的部分著重描寫。如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引橋側翻,5點半左右事故發生,記者6點40分抵達現場。伊春空難發生后,東北網記者連夜趕往現場最快速度到達可進行新聞采訪的地點。哈爾濱遼陽街塌陷,周圍街路封鎖,東北網記者爬上路邊大樹,離塌陷處50米才拍到圖片。這都體現了快,第一時間發布稿件。突發事件中,消息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5個W)等要素要齊全。
消息標題、導語和主體在同一個新聞事實的基礎之上進行敘述,不能各言他事,確保消息整體的統一性。消息標題、導語和主體理應圍繞新聞事實的一個最佳新聞角度進行敘述,以免脫節,也就是要求消息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在選擇語言和材料時,向事先確定好的最佳新聞角度靠攏,體現同一新聞角度。
三、鮮活生動
消息寫作需要“活”,需要新。消息的標題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標題新也是新聞價值的需要,是新聞可讀性的要素之一。內容新。寫得通俗、生動、形象,具有可讀性,把新聞內容寫活了,才能提高人們對新聞的接收度。如何寫出新消息,首先要在選擇題材中下功夫,從比較中發現什么才是新的事實、新的成就、新的經驗、新的見解、新的問題。有些事情,盡管事實不是那么新鮮,但有意義,那就要選擇新的角度加以報道。其次是事實要準確。采寫消息,一定要把事實弄清楚,并且核對無誤。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之所在。真實性永遠是新聞語言的根本,新聞語言更是建立在真實性基礎上的,即具備新聞性的語言,同時要有可讀性,即要顧到知識性、趣味性、使讀者感到有趣味。
要敢于創新、探索新聞表現角度的新形式,通過對材料的巧妙安排和新穎構思,寫出別具一格而又能充分體現報道意圖的新聞作品來。同樣一個新聞事實,寫活還是寫不活,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寫作方面需要選擇恰當的角度,關注語言表述形式,善于運用語言表述形式,同時要抓住細節。特別是把動態消息寫活。動態消息就是準確、迅速地報道新近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新鮮事實的一種消息形式。它是最能鮮明、直接體現新聞定義,及時傳遞信息、溝通情況的一種報道形式。其特點是:短、快、新。動態消息是記者最常寫的消息,將眼前發生的或正處于運動狀態的具體事物報道的一種形式,如會議新聞。
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說,采用倒金字塔結構。所謂的倒金字塔式結構,就是把最重要、最新鮮、最精彩的新聞事實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頭蛇尾”形狀。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傳統的新聞結構方式。常應用于動態新聞。要巧妙選擇寫作角度,避開常規報道,導語開門見山,切忌廢話連篇,標題一目了然。消息一般不進行抒情和議論,從小的角度切入,力求生動活潑。
參考文獻:
[1]劉慶春.基于新聞采訪特征分析的采訪技巧探討.科技傳播,2011(4).
[2]楊全幫. 新傳媒時代的記者素質和修養.新聞界,2005(06).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