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宇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除了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培養外,還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更好的體現,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高中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同時也是高中階段比較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開展好高中物理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上更加獨立。討論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關鍵詞:導學案;高中物理;教學模式
在我國的教育領域,改革一直在持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隨著課程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用,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弊端,為了改變教學的現狀,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在教學中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改變,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導學案是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而編寫的方案,在物理課本的基礎上拓展了學習領域,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視野更加開闊。導學案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總結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在學習中更加獨立。
一、高中物理導學案的應用意義
高中物理知識是從簡單到復雜的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變化教學策略,與物理內容相適應,如果教師沒有隨著物理知識的變化而改變教學策略,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學生的物理成績。而導學案的運用則可以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運用導學案中的導學方法,將物理知識進行分層,讓物理教學更科學有效,這樣的模式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的難度,同時還能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主性。高中物理導學案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讓高中物理教學實現真正的改革和創新,達到提升物理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導學案的設計原則
1.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主要是針對學生來說的,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教師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是起引導性的作用,所以在運用導學案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尊重學生在物理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真正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
2.導學性原則
導學案的運用最重要的是導學功能,除了要保證導學案的難度有階梯性,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整個變化的過程,另外還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目前,高中物理老師在運用導學案的時候采取了兩種設計方式,一種是運用多樣化的學習方法,把學習方法融入導學案中;另一種是利用導學案進行引導,將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列舉出來。
三、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重視課前問題,引出預習
在運用導學案的時候,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課前預習,這個環節的開展能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突出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通過在課前對相關內容的預習,學生能明確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記錄自己認為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展的時候,教師對學生提出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解答,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重難點的理解,形成更加明確的思路。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光的折射”相關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中留10分鐘時間進行引導,整個學習過程更有序,突出了導學案的應用價值,實現了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
2.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促進課堂效率提升
導學案的應用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評價,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契機。教師在應用導學案的時候應該清楚,導學案設置的不是教學內容,而是整個教學過程,這個過程對學生有一定的引導和促進作用,讓學生學會積極探索。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物理“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堂小實驗驗證牛頓第一定律的正確性,這樣對相關知識的記憶是最深刻的,能促進學生物理能力的提升。
3.加強課后鞏固復習
物理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應用導學案的時候,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課后鞏固,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識比較瑣碎和復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忘掉前面的內容,教師加強課后的鞏固復習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促進學生物理成績的提升,充分實現了導學案的意義和價值。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監督作用非常重要。
總的來說,導學案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上的創新和完善,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有很好的引導作用,除了讓學生掌握最基礎的物理知識外,還能在物理課堂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方法,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另外,導學案的使用還創設了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物理教學課堂,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物理課堂的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最大限度地提升了高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郭華初.高中物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和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