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波
摘 要: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小學階段的教學是基礎,若沒有夯實基礎就更不用說學好以后的數學了。對小學生而言,在數學方面最重要的是培養思維能力,這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是教育的靈魂。通過總結分析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方面的不足,做出幾點針對性措施。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一、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缺點
小學生正處在快速成長階段,所以在身心方面都有其獨特的特點,這一點無法改變。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思維會發生一些變化,在數學思維能力這方面表現得最為明顯,這也是不斷學習努力的結果,詳情如下:
第一,數學思維不具備靈活性。因為數學教學內容中會存在很多定律,所以學生在遇到某些難題時會產生一種慣性思維,導致學生難以靈活運用其他知識處理問題。第二,數學思維不具備自覺性。雖然小學生生性活潑,但在自制力方面欠缺,無論遇到什么情況他們都不會及時對自己進行檢討,缺乏自己進行思維轉化的能力。第三,數學思維敏捷性差異較大。這一點可以在運用數學公式或者處理數學難題的時候體現出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思維的快慢區分得極為明顯。第四,數學思維過于片面。因為小學生在對事物的認知上存在不足,所以在分析問題時無法全面考慮,難以掌握事物的實質。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措施
通過總結小學生在數學思維上存在的不足,下文提出幾點強化措施:
1.樹立主動學習意識,讓學生參與數學思考過程
數學這一科目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比較抽象,所以小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樹立主動學習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思維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先讓學生學會主動去思考,然后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讓小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鞏固所學知識點。然后明確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以此為方向引導學生學習數學,這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除此以外,小學生應該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而不是因為數學枯燥無味而放棄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數學的魅力。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組織一些和數學有關的生活小事件,讓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活動中,增強學生靈活動用知識和處事能力,不斷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強化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是通過不斷進行數學思考產生的,它可以為學生提升數學邏輯思維提供材料,相反,數學思維能力越強,產生的數學知識就會隨之增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教學目的,全面考慮可能影響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客觀因素,明白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到因材施教,讓所有的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3.給予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時應注意給學生灌輸正確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然后自己進行綜合性分析,不斷推斷出其中的抽象道理,培養小學生的直覺思維、求異思維以及發散思維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學習數學知識。在給學生灌輸正確思維的同時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有一定的思路,不斷提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根據人的思維發展特點分析,一般情況下人類思維發展的過程是:直覺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與抽象邏輯思維。辯證思維指的是利用他人的觀點思考問題,嘗試用辯證的方式分析思維方式的本質。小學生正處于辯證思維萌芽的階段,教師應選擇多種教學方式嘗試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人類的思維活動中,創造性思維屬于高級思維,人們可以在未知的領域聯想事物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思考它們之間可能產生的反應,這不僅可以打破傳統的思考模式,還是一種全新的,而且科學合理的邏輯性思維。創新性思維能力的本質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求非同一般的思維方式、敢于創新,其特點是主動、獨創、求異等,這一思維的基礎是不斷對事物產生豐富聯想,并進一步思考。
總而言之,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是初級階段。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應明確教學目的,選擇正確的教學方式,并持之以恒地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不斷思考,學習新知識,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馮運斌.淺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31):180.
[2]李華.新時期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亞太教育,2016(16):20.
編輯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