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潔
摘 要:將情境式教學法與英語語法教學有機結合,通過情境式教學法,讓英語語法教學不再枯燥乏味,為之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情境式教學法;英文歌曲;表演
一、情境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情境教學法自20世紀70年代形成以來,已逐漸發展成為語言教學中的一種基本思想和教學方向。情境教學法的語言理論基礎是英國的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語言理論。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背景下,借助學習過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因此,建構主義的學習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交流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其中,“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四大要素。
新課程首次運用功能語言學的觀點和交際教學理論,明確提出語法教學的目的是語用,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它首次明確了語法的三個維度:形式(form)、意義(meaning)和用法(use),明確了語法教學要使三者有效結合,使學生能夠既了解語言形式,又知道它的表意功能,并且能夠在交際中恰當地、有效地加以運用。
為此,高中語法教學要從用的角度出發,把語言的形式、意義和用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在語境中了解和掌握語法的表意功能,發展學生比較強的語法意識。也就是說,語法教學不能局限在語法的范疇內,必須與邏輯思維聯系起來,與說話人的意識聯系起來,與篇章語境聯系起來,與題材、體裁聯系起來,與詞匯的用法聯系起來,與文化聯系起來。
二、情境式教學在英語語法中的具體運用
1.借實物創設情境
它是指教師運用實物或模型及言語的直觀手段進行教學。教學中的直觀性原則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它給學生以感性的、形象的、具體的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減少學習的無趣枯燥感,激發學生學習抽象概念的動機。例如,講定語從句中連接詞“whose”既可以指人又可以指物時,我用一本書引導學生理解句子,“The book whose cover is red is mine.”學生馬上理解了老師所給例句的含義。
2.借英文歌曲創設情境
英文歌曲中的歌詞包含了許多語法現象,借助英文歌曲進行語法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法的熱情,將枯燥無味的語法課變成生動活潑的音樂課。例如,在學習“if”的虛擬用法時,我用一首“If I were a boy”引出這一語法現象,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3.以表演創設情境
這里的表演通常是教師事先安排合適的學生按照教師的意圖創設出與當堂課有關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所要講授的語法現象。例如,在學習“it”的用法時,其中有一個用法就是不明確指代物的情況下要用“it”指代。教師課前安排學生在外面敲門,當學生敲門時教師問全班同學,“Who is it ?”以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理解這一用法。
4.用話題創設情境
有時候用一些學生比較關注的話題創設一些情境,并且將所要講授的語法現象融入這些情境當中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例如,在講授賓語從句時,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假如TFBoys 要來我們學校表演,你想要知道關于這次表演的哪些信息?通過這一話題創設情境,從而學習并鞏固賓語從句這一語法現象。
語法教學的過程是一個發現語言規則與應用語言規則的往復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理論—實踐的往復過程。在中學英語語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盡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識生成和應用的學習情境,創建良好的實踐場,注重課堂文化的生成。關注課堂情境的細節,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建構。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