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
摘 要:隨著高中生物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創新教學模式,促進生物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這一議題,已成為高中生物教學中研究的熱點。結合高中生物教學現狀,闡述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運用“五環導學”法改進教學方法、滲透思維法改變練習模式等,提升生物教學效果。
關鍵詞:創新;高中生物;教學模式;課堂改革
隨著高中生物課程改革逐步深入,教師如何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單一、作業設計針對性弱等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校學生特點,探索新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提升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科素養。我校教師利用“五環導學”、滲透思維法課堂教學模式,將生物學科教學與學生主動認知過程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充分提高,為我校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個新的教學思路。
一、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學校傳統的生物教學是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講解為主要教學形式,傳授生物書本上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形成了老師講解,學生識記、機械訓練的教學模式。這種傳統模式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通過與學生交談、調查可知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堂教學方式單一
在以往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的滿堂灌輸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書上理論知識,教學過程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教師抄寫、學生記背,學生缺乏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造成學生視學習為一種任務負擔。在此教學模式之下,學生表象上掌握了知識與技能,實則學生因各自能力及水平沒有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得到體現與發展,教學效果難以提高。
(二)作業設計有待改進
升入高中,因高考等升學壓力,為了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教師一路帶著學生深陷題海戰術不能自拔,結果卻陷入一種死循環中,即學生忙于完成課后作業沒有時間對所學知識理解歸納總結,造成考試時遇到類似題目依然不會做,考試成績提不高,產生“題型訓練”不足的誤判,多次的重復練習進一步加重學生課業壓力,還極易讓學生群體形成厭學的氣氛。教師也陷入困惑:為什么做了這么多試卷,學生考試時遇到題目還是不會做或還出現重復問題,考試成績無法明顯提高?事實上,這種題海戰術消耗的是學生的時間、精力與耐心,卻無益于課堂新知鞏固與理解運用,既耽誤學習進度,加重學習負擔,還極大打擊了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
二、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理念之轉變
(一)轉變教學方式,體現以生為本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2016年版)》指出:“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期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合作精神方面得到提高。”新課程教學改革反復強調以生為本,實施探究學習,高中生物教學也離不開這一環節。本文通過對于五環導學法,即情景導入、學法指導、分組討論、啟發引導、課堂評價法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之中,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在必修二第5章第2節“染色體變異”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五環導學”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情境導入,認定目標
科學有效的情境導入既可以引發學生感性認識,也是學生學習的指路燈。通過播放小視頻,讓學生了解人類21三體綜合征,隨后讓學生代表簡單介紹課前查閱的有關遺傳體異常引起的人類遺傳病病例,從而導入本節課課題:染色體變異。
2.方法指導,自主學習
課前,教師熟悉教材,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教學目的和學生學業程度,設計出科學高效的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提高課堂效率。學生根據學案預習書本內容,利用各種手段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染色體變異的類型、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等概念及成因。課堂上教師利用學案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分組研討等手段,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上自主參與交流學習、得出結果,達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效,也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合作,提高了探究效率。
3.合作交流,探究規律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的概念。課堂上,我設計學生探索活動:(1)根據繪制正常雄果蠅精子染色體組成圖,觀察這些染色體在形態、大小、功能上的特點及關系,引導學生歸納出染色體組的概念;(2)建構果蠅正常卵細胞和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染色體模型,異常卵細胞和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染色體模型,分析各模型中的染色體組數,學生討論交流如何判斷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及二倍體、多倍體的概念;(3)建構由四倍體、六倍體形成的配子直接發育成的個體體細胞染色體模型,分析各子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4)探究單倍體與染色體組數之間的關系,找出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的區別。各小組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之間增強了交流互動合作能力,同時加深了對本節課重點內容的理解和印象,在此基礎之上再實施課堂教學就順利得多了。學生在自主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及時關注學生的討論情況,了解學生的討論進度,當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出現困難時教師進行適當點撥,確保合作探究活動順利進行。
4.點撥誘思,質疑解惑
掌握正確點撥誘思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把握切入點撥時機。在分析多倍體成因時,教師適當點撥學生回顧正常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的時期及原因,并結合課本知識,建構多倍體形成過程。在構建過程中,紡錘體在分裂過程中的作用及紡錘體與著絲點分裂之間是否有聯系,是學生的思維難點。此時,教師應進行及時點撥。
5.課堂評價,拓展鞏固
科學合理的評價既是對學生學習內容學習成果的評價,也是對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過程表現的評價。教學中在學生理解了多倍體成因后,教師可展示典例加以印證和總結,并指導學生拓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課題鞏固訓練。在學生小組討論分析完成題目后,教師請小組代表陳述學生分析、交流問題得出的結果。
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應下組巡查參與,注意引導討論方向,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特別是課堂上表現突出的學生,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積極引導,保護學生。最后引導學生完善本堂課知識框架的構建,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點進行小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
(二)改變練習模式,體現方法滲透理念
過程與方法是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如何有效地設計作業鞏固新知識點,并在高中生物課堂滲透思想方法教學,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環節。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掌握一種方法遠比得到一個答案重要,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課堂應當關注思想方法教學,幫助學生以不變應萬變。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應當加強對習題系統性的研究,明確本次練習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哪一方面的發展,切實通過作業訓練提高學生解題技巧。
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理念、教學策略的轉變使教師從領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學生從傾聽者轉變為參與者,在輕松民主的教學氣氛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有了顯著增強,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掌握科學思維方法的同時,學生領悟了科學研究的內涵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參考文獻:
[1]戴季文.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五步教學法”的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0(12).
[2]嚴熙.淺析新課標理念下生命科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幾個要素[J].中學生物教學,2013(10).
[3]白廣輝.巧妙運用課堂有效策略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endprint